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當你遭遇瓶頸時,多審視自我,少怨天尤人

當你遭遇瓶頸時,多審視自我,少怨天尤人

文/陳向東(微信公眾號:陳向東)

編輯/陳向東頻道 Simon

¤¤

1

中國有句老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意思也許悲觀了點,但的確是絕大多數人的心理感受。

尤其是在今天這個時代,職場上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滿意的人,已經不多了。上至出入CBD的白領金領,下至收入沒保障的背鍋臨時工,心裡都充滿著不滿與抱怨,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最常見的是兩種情況——

第一類:職場新人,前途渺茫。

比如一個辦公室文員,每天干著無關緊要的日常瑣事,而且永遠都做不完,毫無成就感,工作就是重複,很難有重大突破成長。除了領工資的那一天稍微高興點外,平時都覺得沒啥意思。要不是為了賺錢養家糊口,壓根兒就不想來上班。

這種現象,被稱之為「遭遇成長瓶頸」。

第二類:職場中層,晉陞無望。

比如一家公司的客服團隊主管,剛開始幾年憑藉著自己的年輕和衝勁,闖出了一片小天地,混到了公司的中基層管理崗位,好歹也管著一個小團隊。可是多年過後,卻一直在原地踏步,不知該向何處努力。放棄吧又捨不得,繼續待下去又沒什麼盼頭,左右為難。

這類現象,被稱之為「遭遇職位瓶頸」。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只要沒法持續向著高處走,就是遇到了大家所常說的「瓶頸」了。

有道理嗎?有。

能解決嗎?難。

2

為什麼說「難解決」呢,因為這些問題是有解決方案的,並不是無解,但同時這些解決方案又是很難被人認識和接受的,所以是難。

先找思想源頭。

人的一切活動,包括心理活動,都是有思想源頭的。上述那些瓶頸的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辯證唯物主義中的外因和內因。

說白了,你遭遇的成長瓶頸也好,職位瓶頸也罷,歸根到底都只是一種外因。外因是很重要,但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那最關鍵的內因又是什麼呢,當然只能是當事人自己的認知水平

因為,不管是成長瓶頸還是職位瓶頸,其實都指向同一個問題:人本身的發展不夠。當你自身的發展不夠時,才會遭遇到這些瓶頸,而一旦你發展到足夠強大了,這些瓶頸根本就不是問題。

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不夠努力、不夠認真、不夠強大,要大家承認自己才是問題的根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就是為什麼突破這些瓶頸很難的原因。

如果你不認可這個大前提,下面的內容可以略過不看了。

3

如果你看到了這裡,說明你認可了上面的觀點,能正視自己的問題了。由此就可以進行下一步了,要想突破所謂的瓶頸,就要弄清楚為什麼會出現瓶頸?

出現瓶頸的原因,大致可以概括成「三不」——

不想:對未來沒有想法或者不願意去設想未來,沒有目標,得過且過。

不會:心裡有目標,手頭沒實力,事情不會做,白日做夢盡吹牛皮。

不能:有目標也有能力,但是做事方式方法不對路,最終無法如願。

上述三條是循序漸進的,「不想」最嚴重,一切皆無可能;「不會」稍微強一點,至少有個夢想,萬一實現了呢;「不能」最悲情,啥都有了卻還是沒幹成,懟天懟地也懟不完心中的怨氣。

那該怎麼辦?很好辦,對症下藥

第一,「不想」患者,即沒有目標的,別的啥都不用提,先給自己定一個明確而具體的目標,最好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相結合的那種。

比如很多人都關心工資問題,你覺得自己的工資太低,上班沒意思,那就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長期目標,十年後達到年薪百萬,短期目標,半年內工資翻一番。有了目標,你就有事幹了。

之前一提起工資低,你只有怨氣,公司怎麼摳門,領導怎麼眼瞎,巴拉巴拉之類的,就是沒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了這個目標之後,你就應該去好好研究一下崗位的KPI是怎麼制定的,提升哪些指標能直接增加收入,有意識地做好那些事情,不就可以提高工資了嗎。

第二,「不會」患者,即能力不夠的,就需要腳踏實地去學習,要實現自己的既定目標需要什麼樣的能力,就去專門學習這樣的能力,足夠的能力,是達成目標的基本條件。

世界就是這麼現實,你付出了努力,不一定有收穫,但是你不付出努力,就一定沒有收穫。有人總想通過股市、彩票甚至賭博等形式一夜暴富,哪有那麼容易的事。看看那些股市高手,哪個不是長年累月地學習股市技巧,分析股市行情,還要經常向股市「交學費」。看看那些老彩民,別人能對著一組數字研究好幾天甚至好幾年,豈是你根據自己的生日隨便組合出來的。即便是電影電視中「賭神」「賭俠」「賭聖」之類的虛擬角色,也是在刻苦修鍊各種技能後方能出山,絕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大殺四方的。

如果你真的認定了一個目標,想實現它的唯一辦法,就是集中精力好好地分析目標,找出實現目標要做哪些事,需要什麼能力,自己能做什麼,需要組建什麼樣的團隊。隨隨便便往床上一躺,就幻想著第二天起床收果果,那隻能是幻想。

第三,「不能」患者,即方法不對者,就需要改變自己的觀念,找到正確的路徑。很多時候人做錯事情,不是事情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自己的思想觀念跟不上時代。都熬到這個份上了還失敗,的確很可惜。

我見過不少年齡相對較大的企業家,他們有遠大的理想,有腳踏實地的幹勁,可就是因為缺乏與時俱進的思想,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被快速地拋棄。網上不是有句名言嗎,「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從「不能」變成「能」,並不是要求人成為一個全才,事實上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誰都無法成為全才,所以找到合適的人,組建一個靠譜的團隊就是重中之重,讓專業人做專業事,讓每一個崗位上都有一位能幹事的高手坐鎮。一個真正的牛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整合各類資源,糾結一幫有共同夢想的同路人,一起前進。

4

總的來說,所謂的「瓶頸」,其實都是自身不足的直接反映。真正的牛人,只有未來,沒有瓶頸。

舉一個大自然的直觀例子:河流枯水季節時,流量不大,一塊大石頭就能改變水流的方向,造成堵塞,也就是形成了所謂的「瓶頸」。可是當山洪暴發時,水流滾滾而來傾瀉而下,什麼都阻擋不住,那時候別說一塊大石頭了,有時候連一座小山都不夠看,瞬間沖走。狹路相逢勇者勝,關鍵時刻,自己的能量才是王道。

所以說,當你遭遇瓶頸的時候,心裡一定要清楚,造成這些麻煩的,不是外力太強,而是內力不夠。與此相應的,就是要多審視自我,少怨天尤人。

¤ ¤

陳向東頻道:關注管理、創業與職場的原創公號

陳向東,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前新東方執行總裁,全國青聯委員,北京民營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等多所高校創新創業企業導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美國哈佛商學院校友,數所高校的兼職、客座教授。暢銷書《做最好的創業團隊》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向東 的精彩文章:

快速融入團隊的小法門
交情——職場關係的底色

TAG:陳向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