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寧夏發現雷龍近親,東亞從「盤古大陸」分裂前梁龍就已分化

中國寧夏發現雷龍近親,東亞從「盤古大陸」分裂前梁龍就已分化

這種新發現的「靈武神奇龍」是雷龍的近親,體重超過10噸,還有一條甩起來會劈啪作響的「鞭尾」。

靈武神奇龍藝術復原圖;供圖:Zhang Zongda

來源 | AIP Inside Science

作者 | Charles Q. Choi

蜥腳類恐龍是有史以來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最大、最重的陸地動物,它們都是長脖子、長尾巴的素食恐龍。而這中間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梁龍科恐龍,其中包括有一些體型非常長的恐龍,堪稱有史以來體型最長的動物,比如說大名鼎鼎的雷龍。現在,科學家發現了迄今已知最早的,也是第一種來自東亞的梁龍科恐龍。他們稱之為「靈武神奇龍」(the amazing dragon of Lingwu),以其發現地——中國靈武——命名。該發現表明,這群恐龍,甚或其他恐龍,進化得可能比之前預想的要快。

最早的恐龍出現在大約2億3000萬年前,當時,所有的大陸還都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塊超級大陸,稱為盤古大陸。儘管蜥腳類恐龍化石在全球範圍內都有發現,但一直以來,在東亞還從未發現過梁龍科恐龍,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爬行動物在盤古大陸分裂以及東亞大陸孤立之前,未能到達該地區。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在中國西北部的靈武地區發現了這種新的梁龍科恐龍,距今約1億7400萬年。「當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些化石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它們怎麼會在那裡呢?」研究的共同作者徐星說,他是北京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

神奇靈武龍骨架輪廓圖,灰色部分示意保存的骨骼;供圖:史愛娟

據徐星介紹,2004年,靈武市的一位叫馬雲的農民在放山羊時,在沙漠中發現了這些化石。在隨後的四次發掘中,研究人員挖掘出該新物種的7至10名成員的部分遺骸,其中包括一套接近完整的骨骼化石。「對我來說,最困難的是要爬進發掘現場,在骨頭中間走來走去,而不踩到它們。」英國倫敦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保羅·厄普徹奇(Paul Upchurch)說。

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靈武龍神奇」(Lingwulong shenqi),「靈武」取自其發現地:寧夏靈武,「神奇」則反映這種恐龍的出土完全出乎意料

研究人員估計,靈武龍體長12到14米,按照與它體型相似的兩個近親的情況看,其體重大概有10到11噸。此外,這種恐龍可能擁有「一條鞭索狀的尾巴——尾巴末端的一系列細長的尾椎骨,形成一個武器,」厄普徹奇說。(之前的研究表明,某些蜥腳類恐龍的尾巴可以超音速甩動,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

在靈武龍生活的時期,這個地方可能溫暖而潮濕。厄普徹奇說,該地區的許多岩石,包括保存化石的岩石,都證明了湖泊、河流和沼澤的存在。在湖泊和河流里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軟體動物和微小生物。從該地區已發掘出了相當多的那時期的植物化石,這意味著當時這個地區有相當茂盛的植物,包括針葉樹、蕨類植物和其他植物,但沒有開花植物,因為當時它們還沒有進化到這一步。

神奇靈武龍化石發掘坑;供圖:徐星

厄普徹奇說,靈武龍的發現可能會推翻長期以來的觀念,即東亞大陸的恐龍種類與其他大陸完全不同,因為在侏羅紀的大部分時期,東亞大陸跟世界其他地方被海洋所隔離。證據之一就是在侏羅紀末期,梁龍科恐龍在世界其他許多地方都存在,但在東亞從未發現過。

厄普徹奇補充說:「靈武龍的發現意味著這個隔離假說有明顯的錯誤。」畢竟,梁龍科恐龍確實曾在東亞生存繁衍,但由於化石記錄非常零碎,科學家直到現在才剛剛發現它們。

明尼蘇達州聖保羅馬卡萊斯特學院(Macalester College)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克里斯蒂娜·庫里·羅傑斯(Kristina Curry Rogers)說,這些早期化石的發現也表明,蜥腳類恐龍可能在侏羅紀早期就已經迅速分化,其主要種類的出現比預想的要早1500萬年。克里斯蒂娜沒有參與這項研究。她補充說,這反過來也表明,科學家們可能還需要重新審視其他動物種群的演化史,包括翼龍、蜥蜴、哺乳動物、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和素食性鳥糞類恐龍。「早侏羅紀時期可能是陸地環境中生物進化和多樣化的溫床,」她指出。

該研究於7月24日在線發表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

翻譯 | 李軍

責編 | 高佩雯

https://www.insidescience.org/news/brontosaurus-relatives-unearthed-east-asia-first-time

美國物理聯合會(AIP/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InsideScience專欄獨家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