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海報召進影院,《風語咒》帶給我的卻是一串失望

被海報召進影院,《風語咒》帶給我的卻是一串失望

做有價值的思想分享

沒有英雄的名義,能否當英雄?

電影《風語咒》就講了這麼一個故事,這一命題從頭到尾伴隨著主人公,作為最基本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建構,具有普遍的意義追尋價值。

男主朗明是個瞎子,招搖撞騙混市井,父親失蹤,與母親相依為命,他一直嚮往成為一名俠嵐。

沒有完成的人物成長

電影以男主朗明失蹤的父親郎敬作為懸疑線索,直到結尾玖宮嶺的領頭人揭開了郎敬的人物歷史, 也揭開了男主朗明的身世,他擁有風語咒的家學淵源,他父親的絕技是真實存在的,而不是忽悠。

他的父親是個絕世高手,行俠仗義,這個懸疑線索對男主意義非凡,解決了他身份認同的問題。

他父親曾執著於加入俠嵐的隊伍,執著於英雄的名義;上一代執著過,這一代的朗明才可以變得從容,放下關於名義的執著。

父親和母親對於孩子的意義是不同的,在父母的角色中,相對出色的一方會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小孩天生就有對強者對英雄的迷戀。

朗明跟隨母親一起長大,有著朝昔相處的骨肉親情,而父親在親情之上,還有精神理想和身份認同的強大吸引力,他和父親在一起的體驗奇妙快樂,隨著父親的失蹤,男主思念更甚,日夜渴求著如同精神導師一樣的父親。

男主或許可以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但他的父親必須是個英雄,不然他會崩潰的,這是精神信仰。

影片中關於俠嵐精神的解釋是:守護,即保護想要保護之人。這種解釋難免單薄,電影里,男主沒有充分成為俠嵐和練成風語咒的目標,也沒有付出行動,只有在結尾突然爆發,顯得突兀。

這樣的處理,彷彿只是告訴你:也許故事的開始根本不是圍繞你,但你相信力量,力量就會存在,風從哪裡來、風在我心裡。

我以為,這與電影想要改變一貫的武俠少年成長尋找缺失的俠客父親/為父報仇的套路,變成基於親情尋找母親的套路有關。

尋找俠客父親,是對精神信仰的追尋,對父親俠義精神和高超技藝的繼承和發揚;尋找母親,只是基於親情,自身的成長價值沒有得到展現。

俠嵐印:人是否能夠超越基因

俠嵐印,一種與生俱來的東西,劃定了英雄和凡人的界限,是後天再怎麼樣都無法超越的界限。

生來是英雄的人固然責任重大,但生來被劃定為凡人的人呢,他們終其一生都接受不了這個事實。

男主手上並沒有俠嵐印,註定他不是天選之人,沒有英雄的身份。而且,他不僅做不了英雄,還是個嚮往著俠嵐的盲人。

男主就像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都有一關要過:接受自己是個普通人,沒有天賦異稟、沒有骨骼清奇。

他雙目失明,小時候被父親忽悠,以為自己手上的傷疤是俠嵐印,但他也知道自己並不是俠嵐,他願意相信一種可能性,不願把希望完全掐滅。

直到真正的俠嵐出現後,他首先是激動,因為父親沒有騙自己:世界上真的有俠嵐,真貨出現後,對比之下,他更加確認了自己是假的,從而更加失落。

直到最後他頓悟了風語咒,封印了饕餮。玖宮嶺領頭人後悔因為固守偏見,沒有將男主父親收入門下。

其實他們不必加入英雄組織,因為他們擁有了英雄的能力。當玖宮嶺發出邀請的時候,男主拒絕加入俠嵐組織,說出:「不了,我要回家,我媽等我吃飯呢。」

這一情節設置不僅讓普通人更加超脫:不以英雄的名義,我也可以做英雄所做之事;也讓英雄組織的思想升華:人沒有等級之分,英雄不問出處。

「用心去看就能看見」:簡單的道理卻難以讓人相信

電影是一個常見的武俠修仙故事,少年成長題材,以普世情感為主題,分了三條線,一個是母子親情線,一個是男主的愛情線,一個是男主的成長線,成長線里包含了有關父親的線索。

故事主體是男主的成長線,男主朗明經歷了從重見光明到再次變成瞎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對親情和愛情有了新的領悟。

人物的成長一般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外在的,主角通過奇遇和修鍊,在打怪升級中提升技藝;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成長驅動,有關人生和人存在的意義的追尋,最終要得到一個結果,兩種成長相互作用,人物從而達成一種和解,內外一致,知行合一。

劇情部分十分蒼白。

電影的做法是:男主看見梅姐掉下懸崖,小妖孽自殺,失去愛情和親情,這種悲痛的刺激讓他原力覺醒,於是他自殘雙眼,從懸崖上縱身一跳,在墜落時悟到了「我就是風」和「風語咒」。

置之死地而後生,開始正義戰勝邪惡。

電影在高潮時,通過變瞎的男主一直強調「用心去看」,「用心」早已由一個原本真誠的態度化為一個用爛了的口號。

「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看不見的」,「用心去看」,這種簡單的招數已經不符合這個解構的語境了,要想重新讓「用心去看」這四個字醍醐灌頂,得有更多的行動和情節做鋪墊,一直阻礙男主用心的東西是什麼?他如何突破心魔?這個內在過程要放在他的奇遇和修鍊中去體現,而且要在和反派的殊死搏鬥中升華。

反派人物假葉放出饕餮毀滅世界的動機是什麼?跟饕餮有什麼關係?既然饕餮是假葉放出來的,那麼大boss之戰應該發生在假葉和男主之間才對,可惜假葉人物太蒼白,跟男主和俠嵐的戲劇衝突沒有形成,終極之戰竟然只是封印神獸這麼簡單,大反派假葉沒有經過一番激烈格鬥,就被一塊巨石壓死了。

成長要有一種能化為實踐的激情在,而不是只有腦海中的念力,只有「用心」是一種偷懶的頓悟。

主題之外

看《風語咒》之前,非常好奇「風語咒」到底是啥?看完之後,依然非常好奇「風語咒」是啥?

電影一開始說這是五行之外的一種神秘力量,純粹依靠念力存在於大腦中的東西?是法術、武功還是咒語?咒語是啥?如何使用?可電影沒有咒語,沒有招數,沒有修鍊,根本沒有進行任何外化和視覺呈現,就告訴你:總之它是一種風的力量,能夠封印上古神獸饕餮,你自己頓悟吧。

可能因為我沒有主角光環,無法像男主朗明一樣不需要解釋,能夠直接頓悟參透風語咒吧。但這個確實十分影響觀感,受不了這種矇混過關的感覺。

其實電影一開始,我就已經有一波心理落差了。

海報畫風是這樣:

而正片畫風是這樣:

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仙俠網遊風,尤其是人物造型和打鬥場面,人物看起來是立體了,卻有些僵硬,不知道今後遊戲和動畫的界限是不是會更加模糊。

畫面美不美?美的。不同的風格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也各有優缺點,這個屬於個人喜好,而我是因為海報畫風決定一看的。

同時,《風語咒》里的一些旁白和字幕很多餘,這種多此一舉的做法讓人有些尷尬。

一開始,屏幕上出現了大概意思是:如果你以為本片是一個怎樣的故事,請自行退票離場。

如果這是為了製造笑點,抱歉我笑不出來;如果這是對增加心理預期和吊胃口,沒有必要,只有尷尬。

電影在宣傳定位上主打親情牌,可能是想讓家長領著小朋友走進電影院,寓教於樂,在有笑有淚中讓父母和子女培養感情,在海報上盡情宣傳沒有問題。

但似乎不應該將宣傳口號放在電影里,比如結尾的:「獻給我們的父母感謝他們為我們撐起一片天空」。

這種感情是要放在電影里的人物和情節中去體會的,而不是放在檯面上刻意點題。故事講到位了,觀眾體會到了自然會感動和反思,會在黑暗的影院里悄悄找紙巾。中國式的親子關係本來就是含蓄的,像這樣變成一行大字來煽情,來教育,反而會影響情感氣氛,讓自發的感動、主動的反思,變成了被動的教育。

影片的喜劇元素很多,當做喜劇來看還是笑點頗多的,比如:

男主深陷危機時默念:「我是主角,我不會死。」

那個村的村名,以及全村人都叫王富貴。

祭祀之歌被改編成了洗腦的「甩鍋神曲」,村長唱著「你要罰就罰他倆,要罰就罰他倆」時,全場轟笑。

正在掐指算卦的村長突然大叫「大事不好」,原來只是手指抽筋。

……

【文/王毛毛】

掃一掃更進一步接觸影視行當!

影視獨舌

由媒體人李星文創辦的影視行業垂直媒體。我們的四項基本原則:堅持原創,咬定採訪,革新文體,民間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獨舌 的精彩文章:

暑期古裝劇總動員,《如懿傳》能否後來居上?
爆了,我還是要五問《我不是葯神》

TAG:影視獨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