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病毒性肝炎防治現狀:乙肝和丙肝的診斷率均低於30%!

病毒性肝炎防治現狀:乙肝和丙肝的診斷率均低於30%!

2019年《病毒性肝炎雜誌》中國主題增刊啟動會隆重召開

病毒性肝炎是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來,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阻斷傳播路徑、對患者和攜帶者的規範治療及干預等多種措施,我國病毒性肝炎的發病率逐年下降,尤其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獲得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認可。為達到今年世界肝炎日倡導的「消除肝炎」的目標,我國強調通過科學的檢測和監測,幫助臨床醫生在慢性乙型肝炎(CHB)診斷、抗病毒治療監測、隨訪中做出合理決策,從而實現慢乙肝臨床治癒的重要意義;同時,對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感染高危人群及早進行篩查,提高丙型肝炎的篩查率和治療率也是我國當前丙肝防治工作的重點。

為向全球學術界集中展示中國學者在病毒性肝炎防治領域的研究成果和防治經驗,推動國際同行間的學術交流,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攜手著名國際學術出版集團Wiley出版社,擬定於2019年在國際領先的肝病期刊《病毒性肝炎雜誌》(Journalof ViralHepatitis,簡稱JVH雜誌)上出版一期中國主題增刊。本期增刊誠邀我國病毒性肝炎防治領域的廣大臨床與檢驗專家投稿。徵稿內容包括通過以干擾素為基礎的抗病毒治療方案,實現功能性治癒的研究方向和改善CHB患者遠期預後,降低肝細胞癌發生風險的研究方向,以及病毒性肝炎的篩查、診斷、治療監測和預後判斷的現狀和新的檢測標誌物和方法學的探索等。增刊將以英文形式發表,全球同時發行在線和紙質版,並被SCI收錄,與原刊同享影響因子。

《病毒性肝炎雜誌》中國主題增刊啟動儀式

此次增刊客座主編將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任紅教授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王成彬教授將擔任檢驗醫學領域的重要編委。任紅教授指出:「為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2030年前消除病毒性肝炎這一嚴重公共衛生威脅的戰略目標,到2030年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診斷率需要達到90%、治療率達到80%。然而目前我國乙肝和丙肝的診斷率均低於30%1,病毒性肝炎防治之路任重道遠。因此提升公眾疾病認知以及病毒性肝炎的診斷率、治療率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問題。」

頒發編委聘書

精準檢測助力個體化診療實現慢乙肝「臨床治癒」

根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2006年我國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59歲一般人群HBsAg攜帶率為7.18%。據估計,我國慢性HBV感染者約有9,300萬人,其中CHB患者約2,000萬例2。《指南》同時明確了「臨床治癒」的概念:停止治療後維持持續的病毒學應答,且HBsAg陰轉或伴有抗-HBs陽轉、ALT正常、肝組織病變輕微或無病變。然而臨床上獲得「治癒」的患者微乎其微,如何有效治療慢乙肝越來越受到重視。

現階段CHB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兩大類,即長效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和核苷(酸)類似物。聚乙二醇干擾素具有多種生物活性,兼具抗病毒、免疫調節作用及抗腫瘤的作用,對於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具有積極的作用,並且對於降低肝癌的發生風險具有潛在的益處。

任紅教授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任紅教授指出:「近年來,國內學者開展了多項干擾素治療NA經治患者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經核苷(酸)類似物治療後HBsAg水平處於低水平的慢乙肝患者序貫或聯合聚乙二醇干擾素治療可獲得較高的臨床治癒率,約30%~50%的患者可以達到HBsAg清除,實現停葯。這些研究成果逐漸確立了干擾素在慢乙肝治療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優化治療的方案,也是我國學者在努力實現慢乙肝『臨床治癒』之路上的主要探索和貢獻。」任紅教授同時強調,在CHB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過程中,需根據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和應答情況決定患者的藥物用量和療程,以及是否停止治療。

研究證實,血清HBsAg定量水平與肝內共價閉合環狀DNA(cccDNA)呈正相關,是受感染肝細胞的替代性指標,HBsAg清除可實現慢乙肝的完全緩解與長期預後改善;HBV DNA定量檢測主要用於判斷慢性HBV感染的病毒複製水平,可用於抗病毒治療適應證的選擇及療效的判斷。

王成彬教授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醫學檢驗中心主任

王成彬教授表示:「我國慢性HBV感染者基數龐大,大多患者需長期進行抗病毒治療,而精準檢測在個體化治療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CHB患者的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應定期進行HBsAg定量和HBV DNA水平檢測,尤其是HBsAg定量檢測在指導治療方案調整中起到重要作用。HBsAg定量檢測聯合高靈敏HBV DNA檢測在判斷感染階段、預測自然結局、預測CHB患者抗病毒應答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臨床價值。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治療監測應使用檢測下限達到

羅氏診斷ElecsysHBsAg定量檢測使用電化學發光法,具有良好的特異性、敏感性,檢測結果可溯源至WHO第二版國際標準,結合cobasTaqManHBV DNA定量檢測(線性範圍達20IU/mL-1.7×108 IU/mL),能夠幫助臨床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優化慢性乙肝的治療。

提升丙肝治癒率「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關鍵

我國HCV感染人群約有2,500萬,佔世界HCV感染人群的15%3。新發HCV感染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從2003年到2017年,臨床報告丙肝病例數增加了10倍4。

任紅教授指出:「直接抗病毒藥物(DAA)時代的來臨為治療丙肝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治癒率可達95%以上。但我國目前仍然面臨著診斷率和抗病毒治療率偏低的困境。要實現真正消滅丙肝,『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根據國家衛計委2014年發布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篩查及管理》,HCV感染高危人群應及早進行篩查。HCV感染的實驗室篩查和診斷策略應首先進行抗HCV抗體檢測。抗HCV抗體檢測結果為陽性時,應進行HCV RNA檢測定性確認。「準確的HCV RNA定量檢測是慢性丙肝個體化治療的基石,在幫助臨床及時、準確地診斷HCV感染、指導抗病毒治療、監測抗病毒療效並預測複發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需要強調的是,在抗病毒治療監測時需要使用檢測下限5」

羅氏診斷全自動Elecsysanti-HCV II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優異,檢測時間僅需18分鐘,是丙肝抗體早期篩查的理想選擇;結合cobasTaqManHCV RNA檢測,最低檢測下限達到15IU/mL,靈敏度高,對於早期感染樣本檢出率更高,助力實現丙肝的早期診斷;同時在治療監測過程中,通過cobasTaqManHCV RNA檢測,進行抗病毒治療前基線病毒載量分析,可以精確判斷治療中和治療後病毒的應答狀況,更準確預測複發,有效提高丙肝的臨床診療水平。

參考文獻

1、CDAFoundation and its Polaris Observatory. Hepatitis B and C diagnosisrates in 2017. Lafayette, CO: CDA Foundation, 2017

2、中華醫學肝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感染分會.中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版).中國肝臟病雜誌,2015, 03:1-18.

3、RaoHY, et 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7 Jan;32(1)244-252.

4、國家衛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局.2013-2017年度全國法定傳染病疫情情況

5、《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實用肝臟病雜誌.2016年7月第19卷第4期:IX-XXIV.

編輯:笪文武 審校:方琪

走之前,不妨為檢驗君點亮下面的愛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肝炎 的精彩文章:

乙型肝炎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傳播。它是以病毒的形式傳播的!
酒精性肝炎理想的評分系統——MDF評分out了?

TAG: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