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少奇力薦粟裕當元帥,為何被周總理一口拒絕?

劉少奇力薦粟裕當元帥,為何被周總理一口拒絕?

原標題:劉少奇力薦粟裕當元帥,為何被周總理一口拒絕?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南昌起義,後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長征時留在南方組織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期間,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副指揮。1941年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兼第六師師長。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主要指揮高郵戰役、隴海線徐(州)海(州)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等職。


他從未上過軍校,卻讓眾多軍校高材生甘拜下風;他不是元帥,卻取得了連元帥都無法企及的戰功;他只是大將,57位開國上將卻有將近一半都是他的部下……


1955年,新中國成立後首次為我國功勛元老授銜。大家都知道粟裕本應該被評為元帥軍銜,而且那時劉少奇還極力推薦粟裕當元帥,但卻遭到了周總理的阻攔,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劉少奇和粟裕是在「皖南事變」前認識的。那麼他為何如此器重粟裕呢?粟裕與陳毅取得黃橋戰役勝利後,與八路軍第五縱隊會師。粟裕為紀念勝利,以新四軍副指揮的身份在江蘇海安召開了主持大會。並邀請了劉少奇以及黃克誠等人。


後來,兩支隊伍奉命統一指揮,陳毅擔任總指揮,劉少奇歷任政委,這就是後來的新四軍新軍隊的組成。


那時候粟裕雖然不是總指揮,但他卻在黃橋戰役中功不可沒,立下了汗馬功勞。並被劉少奇稱為「偉大的決定意義」也正是這樣給劉少奇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 ? ?


因此在1955年大授銜來臨之際,劉少奇認為陳毅是負責文職方面的,不應該授勛。但三野中一定要有一位替代陳毅。所以他就想到了粟裕,他認為粟裕戰功卓著。也是毛主席的愛將,完全有資格被評為元帥。


但卻遭到了周總理的否定,他認為還是應該資歷老的陳毅出任元帥。所以後來粟裕被授銜為大將軍銜,很多人替他惋惜。


其實並非周總理認為他不夠優秀,周總理的這種做法實質上是在幫粟裕。因為粟裕的性格直率,得罪了很多人。如果他當上元帥必然會有很多人不滿,招來一些麻煩。 ? ??

「文革」中粟裕之所以沒有倒下,也正是因為在周總理的庇佑下,最後才得以保全。所以可以看出周總理對粟裕真是用心良苦!



劉少奇同志幾十年如一日,為黨的鞏固和發展,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勝利,為反帝反殖民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展,進行了不懈的鬥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1969年11月,劉少奇這個被毛澤東培養了二十餘年的接班人,沒能等上「接班」的風光日子,就與世長辭,粟裕也失去了一位伯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雲海 的精彩文章:

這支德國軍隊做什麼壞事,斯大林下令:遇到這支德軍殺無赦!
他是毛主席和蔣介石最大的對手,晚年三翻四次想回大陸

TAG:歷史雲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