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製葯一致性評價藥品替代原研葯的潛在影響
最新
08-20
最近,醫保局開始召開座談會布局仿製葯一致性評價藥品替代原研葯工作。
個人認為這個政策信號,容易被誤讀。首先,這並不意味中國不需要原研葯了。其實,抗癌藥原研葯正在推動零關稅,在降低原研葯的准人門檻。其次,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葯所替代的原研葯有可能已經過了專利期,一致性評價藥品進入市場是在加大原研葯競爭。最後,如果已過專利期的原研葯降價超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葯,採購體系也可能會選擇原研葯。
但是,這個政策會對各種利益集團造成影響。
其一,對於可以被替代的原研葯,屬於市場利壞。壟斷利潤或壟斷租金將會消散,從事這種藥品業務人員的收入會下降。
其二,對於不可替代的原研葯,影響不大。這種原研葯進入國內的門檻降低,會對國內研發者形成壓力。
其三,對通過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是利好。市場准人門檻比較低,另外可替代的原研葯價格比較高,也可以為自己爭取比較高的價格奠定了基礎。
其四,對於未通過仿製葯一致性評價的藥品是利壞。這些藥品會逐漸被淘汰。
其五,對藥物經濟學研究者的影響不確定。一方面,進口葯的失勢,會影響外企對藥物經濟學研究的投入,想用藥物經濟學證明原研葯比一致性評價的藥品經濟,本身將成為政治不正確。另一方面,原研葯進入國內門檻降低,又會使藥物經濟學需求增多。個人認為,藥物經濟學的真正政策應用取決於中國原研葯的發展速度,這才符合政治正確。


TAG:烝民葯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