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代斬首為什麼都選在午時三刻,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代斬首為什麼都選在午時三刻,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代的處斬,主要是要求在秋後問斬,至於為什麼很多人潛意識裡都是午時三刻問斬,主要是這麼多年影視劇和野史小說的影響罷了。清末轟動全國的秋瑾案,秋瑾在1907年7月15日凌晨時分被處斬,在很多唐宋明清的文人文稿里,都記載了不少凌晨、黃昏處斬人犯的事例。古代在規定行刑的時間上是有嚴格限制的,比如唐朝,正月、五月、九月和閏月屬於「斷屠月」不準行刑,在國家主要節日、節日、國家重大祭祀、朔望、上下弦月等不行刑。

以前人們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兩個小時為一個時辰。每個時辰又分為時初和時正兩部分,而時初和時正又各分四個時刻,時初的時刻叫做初刻,而時正的時刻叫做正刻,所以一個時辰共分為了八刻。因為古人認為,殺人是「陰事」,而午時三刻,在古代是陽光最強,「陽氣」最重的時刻。被斬首的人,就算罪有應得,可還是會有一口怨氣,死了之後會去糾纏劊子手,或者下令的官員,所以古人就將斬首時間定在午時三刻,借陽氣抑制陰氣,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行刑者或者下令官員。

行刑的最佳時間定在中午時分,也就是午時三刻,這時候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這在當時人看來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古代人們迷信的看法,認為殺人是「陰事」,無論被殺的人是否罪有應得,他的鬼魂總是會來糾纏判決的法官、監斬的官員、行刑的劊子手以及和他被處死有關聯的人員。所以在陽氣最盛的時候行刑,可以抑制鬼魂不敢出現。陰陽排斥互相對抗。為行刑者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這應該是古人習慣在「午時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第一想到的自然是這個時辰是陽氣最盛的時候,過了這個時辰,陰氣就開始升起。如果你有心發現,在午時三刻人的影子最短。而在陽氣最盛的時候斬首要犯,一方面是用至陽之氣來化解被斬者的戾氣、怨氣,再其次是按照古代的說法,以這樣的形式來剝脫被斬者重新輪迴投胎的資格(當然這個說法有待商榷,但在這個時辰斬首有損被斬者陰魂,確是有一定道理)。同時,你會發現,古代斬首犯人的地方,往往會選擇在鬧市區,之所以選擇在此,並不是主要起到以儆效尤,殺雞給猴看的目的,而是在鬧市區,人來人往,人群聚集之處,陽氣旺盛。同樣,也是為了集聚陽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響力的影片 的精彩文章:

冉閔究竟有多厲害,專家一席話讓人心驚
蒙古鐵騎征服宋用了45年的時間?這45年宋朝在幹嘛呢?原來稱號真不是白來的

TAG:影響力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