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古代是怎麼過的?古人也會秀恩愛嗎?
GIF
今天(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我們都聽過牛郎織女的傳說,包括也有很多描寫七夕的詩句,關於七夕節輪我們這一輩了就完全成為中國式情人節,那七夕節到底是不是情人節呢?在古代人們會不會秀恩愛呢?
七夕節的由來
1
來自傳說: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牛郎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2
自然的崇拜:
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時候星星非常多,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
3
數字與諧音相同:
人們對於數字「7」的喜愛,像七仙女,成語中的七上八下,古詩中的七言詩,都可以看得出人們對於「七」有著特殊的喜歡,包括「七」於「妻」同音,七夕節也是關於女性的節日。
古人七夕的習俗
1
穿針乞巧:
穿針乞巧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2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
3
拜織女:
拜織女是少女和婦女的做的事情,前幾天約好在誰家集聚,這一天焚香沐浴,戒齋一天,準備完畢,相聚在一起,一起吃東西聊天,晚上到了,向織女星許下自己的願望,少女們希望自己許配到一個好郎君,而婦女們希望自己的夫君可以多多愛惜自己,早生貴子。
4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但又與穿針不同,這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
GIF
我們可以看出,七夕節好像是跟心愛之人卿卿我我,你儂我儂沒有一點關係,也算是走親訪友的好節日。而如今的七夕節被一些無腦商家各種商業宣傳刷屏,男同志們捂緊自己的錢包,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國文化,接下來送大家幾首關於七夕的詩句。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
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秋夕(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在這祝單身大傢伙們早日找到自己的真愛!記得點贊關注哦!


※其實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照片,拍起來的套路都一樣啊
※乾貨:嫌棄植物長得慢又難養!介紹8種植物外加養護方法任君選擇
TAG:海納天盛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