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動漫告訴我們,自由的代價或許人們承受不起

這部動漫告訴我們,自由的代價或許人們承受不起

伊藤計劃所撰寫的科幻小說《暗殺器官》雖然是一部虛構的作品,但也很真切得反映了經歷911事件後,世界發達國家加強管理體制行為背後的恐懼心理。

伊藤計劃(1974.10-2009.3),1974年10月生於東京都,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

2007年正式開始科幻小說的寫作,憑藉處女作《屠殺器官》一鳴驚人,獲得PLAYBOY推理小說大獎2008年第一名,入圍了第28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

2009年3月20日伊藤計劃因肺癌英年早逝,年僅34歲。同年,他生前完成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和諧》榮膺第40屆日本科幻「星雲賞」最佳長篇及第30屆日本科幻小說大獎,其創作才華得到科幻小說界高度的肯定。

兩年後,美國科幻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菲利普·K·迪克獎」也頒給了伊藤計劃的這部遺作。

伊藤計劃的最後一部作品《屍者帝國》只寫了開頭,由其盟友円城塔在伊藤計劃死後完成。

伊藤計劃的小說儘管充滿虛妄的想像,卻和社會道德、國家發展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

《虐殺器官》以911事件的發生為背景,世界對叛亂恐怖分子的恐懼越發深入民心,發達國家通過加強管理體制來掃除一切恐怖組織,而這也直接導致一些發展中國家陷入內戰,於是大規模的屠殺活動便出現了。

主要角色的行為背後也毫無邏輯和目的性:

約翰,老婆和孩子死了,之後就變成散播屠殺種子的人。那是因為愛妻產生的反社會行為嗎?愛個屁啊,老婆死的時候他正跟小三在外國PaPaPa。

露西亞,約翰的小三。幫約翰設陷阱捉了男主角,但後來重遇男主角又拿槍指著約翰。(你一時一個樣到底是站哪邊?)

男主角,一直刻畫成沒感情的士兵,冷血執行任務,殺小孩毫不手軟,後來卻老是追著約翰問——露西亞呢?!露西亞在哪裡?!非常幼稚。你是丟失了心愛玩具的小孩子嗎?如果是跟露西亞有過一Ye情所以產生了愛,那還能說得過去,但事實上並沒跟露西亞經歷過重要事情……

影片格局很大,舞台是全世界,引用句子愛用卡夫卡,播首音樂也要告訴你那首是貝多芬的《月光》。看了開頭還誤以為是很宏大的劇情展開。然而……只有空殼,在文藝、世界性的外表下,是小學生構想世界大戰的那種程度。

美國上尉謝波德在一次任務中被要求追查一個名叫約翰保羅的男人,這個男人遊歷過的國家都陸續發生大規模的屠殺活動,於是美國懷疑是他在傳播虐殺動員的信息,謝波德被要求在保羅最後一次出現的地方接近他的情婦。

謝波德在追查保羅的過程中也不斷接近真相。保羅的公開身份是位語言學家,他的妻兒在薩拉熱窩事件中喪生,保羅因此離開大學去各國遊歷。

然而他因妻兒在恐怖事件中喪生,產生了阻止世界恐怖事件發生的念頭,於是他研究出一種名為"虐殺器官"的武器,通過影響人的心理層面,引發發展中國家的內戰,以此求得自己國家的自由。

殊不知這樣的自由所換來的代價是慘痛的,世界各國犧牲了大量人群,而戰爭給世界帶來最大的損失都反映在經濟現狀上。為了獲得單一的自由而做的犧牲是這個世界所承受不起的。

觀眾對於"虐殺器官"這個名詞都會產生好奇,何為虐殺器官?影片中對虐殺器官的解釋好像都很模糊,它既是實際存在的運用心理學而影響人內心活動的語言,又是一種由大腦活動而引發的虐殺行為,其實質都是以虐殺為目的,支配人的行為,通過犧牲他人的自由而獲得自我安定。

影片的配樂幾乎可與好萊塢科幻戰爭大片媲美,虐殺場景也十分逼真,壓迫和黑暗氛圍的營造也很真實。製作也努力迎合原著的描述,影片在劇情發展和人設上都很接近原作者的描述。

《暗殺器官》值得去看的理由就是它所表現的真實感帶給觀眾無與倫比的體驗,不過,考慮到作品本身的內容,不建議小孩子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德國隊次戰首發猜想
月季高壓扦插法 其實很簡單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