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的省會們為什麼都越來越大?

中國的省會們為什麼都越來越大?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NO.641-越來越大的省會




作者:貓斯圖


 製圖:孫綠 / 編輯:棉花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中國的

大城市也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土地是有限的,大城市變大的基礎,是吸收了周邊城市的轄區,以增強自身的實力和經濟腹地。這一點上體現得尤為明顯的就是各省的

省會城市




這些行政上的重新劃分,有時候是對

現實的追認

,有時候則是為了

超前規劃

。新加入地區和大城市之間的認同難題,也集中地體現在這一波行政改變當中。




省會們,難道真是免不了一城獨大了?












東部省會狂飆突進




同樣是大城市,雖然省會們往往沒有直轄市那麼光彩奪目,卻能夠享受整個

省內的資源扶持

,在城市擴張的進程中佔盡先機。在發達地區,省會擴張的腳步邁得尤為大。




南京

吸收周圍縣市的幅度就很大,曾經僅僅意味著長江拐彎處以南,秦淮河畔的狹義南京,早就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今天的南京市,

下轄11個區

,其中有不少都是很晚才加入南京的,至今都和南京舊城區的居民無法相互認同。




南京左右,組一個南京省好哇




觀察南京市下轄各區的位置,就能大概看出這些區併入南京的時間線。




今天位居南京市中心的

玄武區、秦淮區、建鄴區、鼓樓區

可以說是南京城市的核心區,這裡也是最經典意義上的古都南京。

棲霞和雨花台

兩個區,緊貼這幾個核心區,一直也是作為南京的郊縣而存在,算是稍外圍的地區。






至於

浦口

,儘管在很長的歷史上都是南京的一部分,但更多是作為

江北的防禦第一線

,南京城裡對這個區域的認同感並不高。




包裹在核心區和近郊之外的,是

江寧區和六合區

。這兩個區粗壯的外形就已經能夠說明這是後來才劃入南京的地區了。兩地原屬

鎮江專區

,在1958年和當時的江浦縣一起劃歸南京,幾經周折,最後在

1971年

徹底成為南京的一部分。江浦和浦口合併,成為大浦口;六合與大廠合併為新六合,江寧則撤縣設區,大致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再外圍,就是一直被南京人和當地人自己吐槽的

高淳區和溧水區

了。這兩個地區原本也屬於鎮江,在縣市整編中於

1983年划到了南京

。狹義南京的市民和這兩個地區的居民之間,至今仍然存在著偏見和不信任。




偏見歸偏見


但高淳一定能為南京人民的吃吃喝喝


做出巨大貢獻




這就是南京人自嘲城市

「攤大餅」

的大概歷程。




但要說起大,南京和兄弟省會

杭州

比起來可是差得遠了。




杭州的格局和南京還有點相似,只不過和南京向南北兩個方向擴張的均衡態勢比起來,

杭州的擴大趨勢是一路向西

。核心的上城、下城、拱墅、濱江四個區是杭州老城區,江乾和西湖兩區為近郊。

從1960年代開始

,杭州就一發不可收拾,依次吞併了

蕭山、富陽、餘杭、臨安、桐廬、建德、淳安

。而周邊的寧波專區、嘉興、金華則不斷縮小,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完全體的杭州,面積達到了

16,853.57平方公里

,南京還不如它的一個零頭。




同樣的事情在

廣州

也發生了,花都、從化、增城三個區,就都是從佛山專區挖來的,現在還大有

直接吃掉佛山的勢頭

。在最巔峰的時候,廣州還下轄惠州龍門縣、韶關新豐縣、清遠佛岡縣和清遠縣。實在是無法想像那樣一個巨無霸的廣州。






 


 


中部省會緊隨其後




在東部大城市四下圈地的同時,

中部城市

就更不客氣了。




武漢解放以後,除了原有的武漢三鎮以外,將原

孝感專區所屬的16縣都劃歸武漢市領導

。雖然後來歸還了一部分,但這時候武漢領有的湖北發達地區還是很多。

1979年

,原屬咸寧地區的

武昌縣

(駐紙坊鎮)和原屬孝感地區的

漢陽縣

(駐蔡甸鎮)都劃歸武漢市領導。

1983年

,又將孝感地區的黃陂縣,黃岡地區的

新洲縣

劃歸武漢市,今天能夠看到的武漢基本上就成型了。






當然,武漢在擴張的過程中沒有和廣州一樣只盯著佛山,而是在

周邊各城市分別拿了一些地

。南北兩側的孝感和咸寧面積還是很大,瑟瑟發抖的是東南側的

鄂州

。它本來就是

中國面積最小的地級市

,如今又被納入了武漢城市圈,武漢再擴張很可能就要把鄂州併入了。




不對,大武漢的胃口怎麼能只有那麼點兒呢




成都

在解放後也經歷了由小變大的過程。




解放之初的成都範圍還很小,基本上是成都現在的老城區,其他區域則由溫江專區管理。比較大的一次調整出現在

1983年

,當年

溫江專區撤銷

,下轄的

12個縣裡有10個給了成都市

,這些縣幾經整合,也就是今天成都的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金堂縣、大邑縣、都江堰市、彭州市等縣市區。




大成都真的大。。




經過這一年的調整,原本很苗條的成都市

一下子就變得膨脹起來了

。不過鑒於這是由於溫江專區的撤銷,成都獲取這些轄區還是比較自然的事。而為了配合成都向東向南拓展城市空間的需求,2016年又將資陽市代管的縣級簡陽市劃歸了成都,將成都的有效平原空間進一步放大。






西安

早先也沒有現在這麼大,而且還有過失去若干區縣的歷史。但

1966年開始

,西安也開始越變越大,

一度曾將咸陽也納入麾下

。後來雖然咸陽和西安分治,但還是留下了戶縣、周至縣、高陵縣三地,以及原屬於渭南的藍田、臨潼縣也被劃入西安。




而西安最新的動作,是代管了

由西安和咸陽共同組建的西咸新區

。這其中包括了咸陽市15個鄉鎮街道,總面積644.56平方公里,人口約67萬。從西咸曾經一體的歷史來看,咸陽要西安的影響力下獨善其身會變得越來越難。






同樣被規劃為中部國家級中心城市,

河南省會

鄭州

也走上了和武漢一樣快速擴張的道路。解放初期的鄭州下轄鄭縣、新鄭、鞏縣、成皋、登封、密縣、滎陽7縣,後來吸收了陳留專區的

9個縣

。但此時的河南省會還不是鄭州,而是歷史底蘊更足的開封。




設鄭州為省會之後,就不斷有周邊的區縣併入,除了原有的4區以外,還得到了滎陽縣、新鄭縣、登封縣、鞏縣、密縣等縣。而且在鄭州的帶動下,這幾個縣全都在1994年成功撤縣設市,分別為滎陽市、新鄭市、登封市、鞏義市、新密市,讓

鄭州成為了中國縣級市最多的城市之一




 


 




佛系省會




那麼有沒有不熱衷於圈地的省會呢?還真有。




比如

河北的省會石家莊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設定為省會之前,莊子都還是一座

沒有什麼存在感的工業城市

,市內原有的基礎設施和城市規模都不能支撐起一個省會的所需。因此從周邊地區吸收新的轄區是石家莊履行省會職責的前提條件。




但一直到了

1993年6月

,石家莊市才等到原石家莊地區正式撤銷,所轄區全部併入石家莊市。這幾乎是石家莊唯一一次成規模的擴張,而且

沒有波及周邊的地級市

。此時的石家莊,控制範圍從

華北平原西緣一直延申到太行山中

,確實也已經足夠撐起省會的所需。




然而石家莊和河北的關係仍然經常令人迷惑




吉林長春

的擴張慾望看起來也不強。

1954年

成為省會城市之後,長春獲得了雙陽縣、九台縣、德惠縣、農安縣和榆樹縣的管轄權,向東北方一直擴展到了吉林-黑龍江的邊界上。但長春此後就

一直沒有再變動過行政區劃




實際上長春的城市布局體現出非常明顯的

頭重腳輕

,北部所轄的榆樹市、德惠市和農安縣非常巨大,向南方的

四平和遼源

卻沒有作什麼滲透,作為一個省會形狀挺奇葩。




確實是有些怪怪的




甘肅省會蘭州

甚至還經歷過一次逆擴張。解放後,蘭州的市轄區多次變更,比其他省會城市都更為頻繁,只是多數屬於內部調整。然而

1985年

,甘肅省將白銀區及皋蘭縣之3個鄉從蘭州

划了出去

,給了旁邊的白銀市。




蘭州也可算是省會城市裡心寬體瘦的典型了。




然而無論蘭州擴張到多大




蘭州彷彿還是那個蘭州










省會城市

吸納周邊地級市的轄區

,讓自己的行政區劃變大,似乎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種常規操作。




畢竟,省會城市一般來說都是得到

省內最好的政策和經濟資源的城市

,發展速度也明顯高於省內的其他地級城市,對轄區資源和人力的需求也使得它們有著高速擴展的傾向。而被併入省會的地區,也往往能夠籍此獲得更高的政治地位和招商話語權,算是


的事。




只是希望這些逐漸做大的省會城市,能真正為省內的其他地級市謀福利,

把城市發展的紅利擴散向更廣大的地區






END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下面



國家:美國  |  日本  |  英國  |  法國  |  俄國


省區:河南  |  山西  |  甘肅  |  西藏  |  東北


城市:南京  |  徐州  |  長春  |  大連  |  樓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球知識局 的精彩文章:

法蘭西帝國的最後輝煌是如何破滅的 | 地球知識局
為什麼長江天險擋不住北方人?

TAG:地球知識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