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大齡剩女了都不嫁你?答案很走心!

為何大齡剩女了都不嫁你?答案很走心!

人之初

廣東省衛生計生委主管,專註「婚育性」知識

依姐夜聊

2018.8.6

美國著名的《大西洋月刊》曾經刊登過一篇封面文章—《那些單身的女子》,重點關注了美國女性的單身現象。其實女性的單身趨勢,無論在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台灣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還是在美、英、德、法等歐美國家,都在加劇蔓延,英國結婚人數已跌至近150年來最低;法國每三戶人就有一戶是單身;德國柏林獨身人口達到54%……女性單身成為一種時尚潮流,更是全球關注的熱門話題。

GIF

而中國,早在幾年前就迎來了第四次單身浪潮,其中女性單身現象更為突出。特別是都市白領階層,收入高了,社會地位高了,卻找不到心儀的伴侶。雖然社會越來越寬容了,親人朋友還是擔心:她們到底過得好不好?

01

30歲+,享受當下

「什麼時候結婚啊?」小敏說過了30歲後,問這句話的人開始多了。

她直接回答:「我哪有時間結婚。」35歲的她在廣州某著名房地產公司當策劃總監,一個項目接著另一個項目,每天的日程安排從早上9點到凌晨4點,永遠圍著會議、客戶轉,周而復始。

「我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是這一類型的人。」小敏知道天天加班不是生活常態,但已然習慣。「等我爬到副總的位置,可能會停下來找個男人結婚生子。」不過她馬上笑著補充:「如果有男人願意娶一個40歲的女人做老婆的話。」

小敏自信,時尚,以她的條件,想要嫁出去不難。「二十五六歲時,我特別想結婚。覺得如果這兩年沒結,再結的話當媽媽也不合適了。」她羨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一生相隨,但坦承要找到那個自己心甘情願跟隨的男人不容易。

「我相信所有和我一樣年過35還沒結婚的女人,對婚姻和幸福都充滿渴望,但如果沒有找到對的人,寧可單身。」小敏剛結束公司的活動,約了幾個女友到廣州二沙島喝下午茶,她們年齡相仿,條件相似,會找時間集體休假出國旅行,或是逛街購物。

她們臉上沒有所謂剩女的憂愁和苦惱,問起婚姻問題,輕鬆應對:「你給我們介紹對象唄。」可一轉身,她們聊起了某品牌的衣服、某部電影的情節。「結婚對象」這個話題在閃現了一分鐘後即被風吹散。

像小敏這類單身女性在當下似已成為趨勢,據調查,在30多歲的日本女性中,選擇不結婚的占近1/3,其中一半可能一輩子獨身。在年近40歲的台灣女性中,超過1/5選擇單身;40~44歲女性中,20%還沒結婚。2017年全國婚戀調查報告顯示,我國目前單身人數超過2億。廣東、北京、上海和武漢等省市,已經同步捲起第四次單身潮,單身女性的平均年齡,中國內地36歲,中國香港為41歲。

至於單身的原因,中山大學性別論壇負責人柯倩婷副教授認為大致有以下幾個:

首先,她們對婚姻的期待值比較高,但現實很殘酷,沒遇上條件相當適婚的男性。當下男性對另一半的基本要求大多仍停留在賢妻良母的概念上。作為職業女性,結婚後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擔負起傳統女性的角色。「每天應付工作已經去掉半條命了,回家還要做飯洗碗,檢查孩子的作業,另外半條命也沒了。」在日本,女性每周工作40小時,平均還要做30小時家務,而她們的丈夫平均每周只做3小時家務。

其次,她們經濟上獨立,工作能力強,有房有車的人很多。一個人完全可以面對生活中的任何瑣事,孤獨寂寞時可以通過和同事、閨密、家人的相處得到很好的釋放。而且,單身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未婚者,她們有穩定的伴侶關係,或同居男友,性壓力得到合理宣洩。

最後,「後單身」女性,即離婚後選擇單身的女性會重新考慮婚姻附帶的複雜性,比如有孩子的,會希望未來的他既是個好愛人也是個好父親。「後單身」女性認為,相愛容易相處難,後單身容易被貼上「有質量問題」的標籤,因而走進圍牆的興趣也減弱了。

事實上,即使單身已成趨勢,但目前在國內,如果你30+,關心你婚姻大事的人就會多起來,這個今天拉你去爬山,那個明天找你吃頓飯,用意無非是希望你早點嫁出去。

家人逼婚的,著急的,焦慮的,給你很大的心理暗示:你不嫁,就是你的不對了。她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會給她帶來焦慮,比如你在公務員隊伍,你的同事都結婚了,你不結婚就會有壓力。

02

40歲+,擁抱自己

燕燕42歲,和男友志剛同居2年。志剛47歲,是某公司的副總,離異,有一個7歲的女兒。他們在某個行業會議上認識。

志剛是本地人,家裡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家庭成員多,要應酬的關係也多。如果嫁過去,哪個姑姑生日,哪個侄女結婚都得做人情,這讓燕燕感覺到累。燕燕在外企工作,像她這樣不結婚的人不多,但離婚後沒有再嫁的人不少。「活著為什麼?不就圖個自在嗎?」父母看到她和志剛在一起後放心不少,說她身邊終於有個人了。燕燕笑笑,「他們不知道,我身邊從來不缺人,只是沒嫁而已。」

父母在她30歲時,不分時間、場合地催婚,一度讓她煩得不肯回家過年,現在父母只想她身邊有個人能照顧她。

燕燕心裡很清楚,志剛離過一次婚,他不急著再一頭扎進去。而她也不在乎,反正婚姻不是表現愛的唯一形式,她更看重他對她的體貼入微、關愛呵護。

志剛長得有點像劉德華,看起來30多歲的模樣,經常有小姑娘有事沒事請他吃飯、唱K。他也不拒絕。年輕時燕燕會吃醋吵鬧,「如果對男友沒有佔有慾,那還是愛他嗎?現在明白,自己過得好,男人也會跟著變好。他不變好,那沒關係,我可以變,換另一個男人。」燕燕講得乾脆利落,好像付出的感情是丟出去的書本,摔不壞,還能撿回來。

儘管沒有結婚,但新認識的朋友總會問起孩子多大之類的問題。「我以前會說沒小孩,現在說有個7歲的女兒。」提起男友的小女兒,精明能幹的她也變得溫柔起來,笑意滿臉。和志剛在一起後,她經常帶他女兒去逛街,遊玩。「孩子讓我的人生更完整。」孩子發燒了,開家長會了,也常是她去參加。「在醫院裡的擔心,去學校聽到老師表揚她時的自豪,讓我更懂得愛。同時,志剛更感激我。」她說如果結婚,她做的這一切就變成理所當然,做得不好,還會落個「無良後媽」的罵名。何苦呢?

的確,如果對方不英俊多金又溫柔體貼,何必嫁過去受苦?傳統婚姻代表著各種責任與義務,物質和精神不能雙贏的話,婚姻也不是非要不可。特別是在這些優質單身女子的眼裡,婚姻成了多項選擇題而非單項選擇題。

對此,珠海市心理諮詢師協會常務副會長、爸媽在線心理專家豐柯持不同意見,在他接診的心理諮詢個案中,因為婚姻問題來諮詢的80%是女性,諮詢內容多是兩性關係。

「現在社會鼓吹單身快樂,在我看來,這樣的快樂是表面的,有些甚至是裝出來的。一輩子單身是不尊重人性的行為。」他認為,女性地位的提升對社會是一件好事,但男性地位的降低對婚姻和女人來說顯然是壞消息。他告誡青年女子,不管你事業有多成功,愛情、婚姻、生兒育女是一個女人最基本的職責。

豐柯的評論一出口,遭到同樣是單身女性的小芸反問:「子非魚,焉知魚之樂?嫁人是想找個依靠,如果你不靠別人就能過得好,還會想去靠別人嗎?婚姻說到底只是一種相互的利益關係。」

安妮也說得很直接:「荒林說(註:著名女性主義學者、首都師範大學教授),單身能成為一個浪潮,說明秉持精神自由理念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對這些人應該理解、包容。只有嘗試各種生活方式的人都健康、舒暢、快樂,才體現出社會的文明程度。人可以自由選擇,就會給人提供很多可能性,人的生命質量就會得到提升。不結婚是我自己的選擇,同時我很享受現有的生活狀況。」

03

大齡剩女依舊過得很好

說到以後老了,一個人的生活如何做到有保障時,30+的小敏說:「可能是職業的原因,我一向注重房產投資,手頭一有錢就會去買樓,現在手上物業有三套,其中一套是辦公室,每個月的租金超過2.4萬。」她建議女性朋友,買名牌包包不如存首期。限購令出來後,她的選擇變小了:「但只要有心,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投資方式。」

40+的燕燕則是老股民:「反正存錢跑不過通脹,不如幹些高風險高收益的活。」這兩年股市不好,她也沒關注,那些錢只佔她收入的三分之一,她還有一個愛好是買菜市場的攤位,「我現在有幾個,收入還行。」

她們都只擔心健康,所以飲食清淡,多走多動。

廣州某保險公司理財顧問張立基先生表示,目前沒有保險公司針對單身女性設計養老產品,但單身女性可根據個人的需求,選擇健康、養老或投資等險種。如果是離婚後帶孩子的女性,可以先選擇人壽及意外險,萬一自己有個三長兩短的,孩子可以得到一份保障。另外,每個人都有干不動的那一天,除了基本的社保、醫保外,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購買基金、股票、證券等理財產品,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之初 的精彩文章:

結婚7年,婚姻里沒有白吵的架

TAG:人之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