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嘴裡藏刀,許多人都是殺手
【 拾一寸光陰,讀一段美文 】
作者 | 夏曼&牛皮明明
來源 | 牛皮明明(Iniupimingming444)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泛濫的善良,缺的只是理性的思考與剋制的行為。
01
前段時間,一則新聞讓人心驚:
江蘇南京童先生的兩歲寶寶被一隻泰迪咬傷了手,童先生一怒之下摔死了狗。
這一幕被經過的大學生拍成視頻,發布到了網上。
很快,有人對童先生一家進行了人肉,並在網上公布了這家人的信息、電話號碼、店址等隱私。
接下來,童先生每天24小時不間斷接到陌生人來電,有的謾罵,有的詛咒,有的甚至恐嚇、威脅:
「全家早點暴斃不得好死」
「八代死絕」
「你最好看好你兒子」
童先生一家不勝其擾,近乎崩潰。
為了平息事端,童先生主動上電視道歉。誰知道歉也沒用。
越回應,網友越來勁,童先生手機甚至不敢開機,一打開就跳出上百條侮辱、恐嚇簡訊。
還有人指名道姓威脅童先生和他的妻子,揚言要搞死他15歲的長子。
輿論壓力下,童先生的妻子悄悄用水果刀割開了自己左手腕:
「他們不是說人不如狗嗎?那我來給狗償命,不要威脅孩子了。」
02
這件事,讓我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去年,同樣是在江蘇南京,22歲的大學生李炳鑫莫名其妙成了網友口誅筆伐的對象。
事情起因是這樣的:
8月12日,「作家陳嵐」在微博爆料,稱在南京南站候車室有成年男子猥褻幼女,並艾特了當地公安機關。
當天下午,有網友爆料,猥褻幼女的主角是自己的大學同學李炳鑫。一時間,高舉正義大旗討伐李炳鑫的網友成千上萬。
事情發生的第二天,當地公安官博發文表示,嫌疑人已被抓獲,並闢謠李炳鑫並非猥瑣小姑娘的人,網友們這才一鬨而散。
而在這短短的兩天里,李炳鑫又遭遇了什麼呢?
他遭受了無數的謾罵、攻擊,甚至有人要將他「化學閹割」。
還有不少人人肉了他,爆出了他的學校、工作單位,他的生活遭到了巨大的影響。
而這期間,他發出的所有辯駁、回應都無人理睬。
等待調查結果的兩天里,他害怕跟人解釋,害怕「沒完沒了」,害怕父母會無故受到牽連。他甚至覺得,如果這件事不了了之,他將「這輩子都要在陰影下活著」。
03
上面兩件事,說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社會現象:
網路暴力。
自網路誕生起,社交網路越發發達,網路暴力也隨處可見。
2011年,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成年社交媒體用戶中,約69%的人表示,曾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人們用刻薄惡毒的語言攻擊他人。
關於網路暴力的原因,網路作家耳東兔子說得非常形象:
「隔著電腦,在你我都不認識的情況下,甚至連名字都認不全的情況下,也不知道你是誰,並不清楚你曾經做過什麼,也不知道未來的你想要做什麼,也並不想要了解,因為我討厭你,或者我三觀跟你不和,在某一個點上我們並不能溝通。
所以,在有人黑你情況下,一大堆不明所以的人出來紛紛站隊,目的只是想要把這個我曾經討厭的人,擠出這個世界,甚至惡毒的想著想要他消失,於是出現了那些不堪入目的語言。」
04
為什麼近年來網路暴力如此頻繁?
我想多半是因為人性,人性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也遠比我們想像的可怕。這裡需要講兩個道理。
第一:人性本惡。
早在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度,曾做過一個著名的監獄實驗。
他挑選24名大學生,這批學生先通過一次測試,以證明他們是「心理健康、沒有疾病的正常人」。
隨後,菲利普·津巴度把他們關在斯坦福大學的地下室,一半扮演獄警,一半扮演囚犯。
整個實驗過程,都盡量還原監獄中的現實情況,包括囚服、枷鎖、警棍。
菲利普·津巴度對扮演獄警的學生說:
「你們可以隨自己的心情懲罰囚犯。」
剛開始,雙方都尷尬,但很快,看守模仿電影情節,脫光囚犯的衣服、把囚犯進行數個小時的禁閉、沒收枕頭和被褥、取消囚犯的進餐、強迫囚犯用手清洗馬桶、進行俯卧撐或者一些羞辱性的活動。
在實驗進行到36個小時的時候,一名囚犯因受到極度精神壓力,開始歇斯底里地哭泣、咒罵,最終退出了實驗。
實驗僅僅進行了不到兩天的時間,「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一群好人已經被一群「正常的、心理健康的」好人折磨得痛苦不堪。
甚至有人說:「這不是一次試驗,而是一場噩夢,魔鬼已經被釋放出來了。」
實驗本來打算持續兩周,但進行到第六天時,被迫中斷,因為一些學生的精神已經近乎崩潰。
最終,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我們不是成不了惡人,而是沒到一定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體內都隱含著原始的暴力衝動,只要在適當的誘導下就會徹底爆發。
05
第二:如果在完全自由前提下,人性會變得更惡。
我翻了很多資料,在1974年,義大利行為藝術家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進行了一場名為
《節奏0》
的行為藝術表演。
開始時,她面向觀眾站在桌前,桌上放著72種道具,包括槍、子彈、鞭子、菜刀等危險品。
瑪麗娜宣布,在接下來的6個小時里,觀眾可以使用桌上的任意工具,對她做任何事。
由於表演有不可預測的危險性,所以瑪麗娜承諾自己承擔這場表演過程中的全部責任。
剛開始,觀眾們還有些不知所措,有人試探性地用手指戳她,瑪麗娜毫無反應。
接著,故事開始變得有點不一樣了。
有人開始在她臉上肆意作畫,有人脫下她的外套,往她頭上淋水,有人強吻她,有人玩弄她的隱私部位,有人用玫瑰花刺她的肚子。
在整個過程中,瑪麗娜都是有感覺的,但她沒有說話,也沒有動作,只是靜靜注視著這場盛大的「群體狂歡」。
時間慢慢過去,直到有個人用上了膛的手槍頂住了她的頭部,她最終流下了眼淚。
6個小時的行為藝術表演結束後,瑪麗娜恢復了行動能力,她慢慢走向人群,所有人都四散逃開了。
瑪麗娜悲傷地說:
「這次經歷讓我發現,當你的命握在群眾手裡時,他們可能會殺了你。」
這些故事和網路暴力有驚人的相似,在網路時代,匿名性、隱藏性、無權威性同樣意味著一種自由。
人們躲在屏幕後,自由表達觀點,可大多數人卻不需要為自己的觀點買單,所以自己就會變得肆無忌憚,變成更加邪惡的自己。
正如瑪麗娜的這場行為表演揭示的道理一樣:
在自由的前提下,在不需要為自己行為買單的情況下,人成為惡魔的潛力更大。
06
正是因為人性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也正是因為人性比我們想像的更可怕。
那在面對一個事件發生時,就不能輕易妄下結論,更不能輕易評價別人或者急於站隊。
因為你目前所表達的一切,也許都是錯的。因為事情遠不是你想像的那樣,你也許看到的只是事件的結果,而沒有看到事件發生的過程。
就像最近由於假疫苗的案件,狂犬病疫苗造假就是其中之一,而狂犬病的死亡率是100%,如果被流浪狗咬一口,再打個假疫苗,那就太倒霉了。
市民看見流浪狗報警,警察也履職抓走。
南京江寧警方是這樣做的,因為這隻狗身患嚴重的皮膚病,他們只能用警車緩行,然後用捕犬器拖走流浪狗。
而當網友把這個視頻放在網上,更多的網友只看到了其中一個片段,就誤認為警方虐待動物。
然後一大批譴責者就出現了。最後不得已,江寧警方發了一則道歉。
而大多數的網友只看到了其中的片段,這並不是事件的全部。
事件的全部是這隻被「愛犬人士」拋棄的流浪狗,身患嚴重的皮膚病,皮膚病很容易傳染。
那些急於站隊,急於表達憤怒的人,其實自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根本沒有站在事實說話,他們只是一味地表達自己的憤怒,拿著正義之錘就往下猛砸。
在整個事件上,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急於表達自己觀點的人,都毫無例外,他們都很愚蠢。
07
如何避免愚蠢,我想這需要你:
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要懷有主觀上的惡意。
年初,國外一個14歲的女孩自殺了。小女孩名叫艾米,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澳洲童星,從6歲就開始接拍廣告。
從成名開始,艾米的一舉一動就備受關注,無論做什麼事,都會有人對她評頭論足。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艾米開始在網上收到很多陌生人的謾罵。
這些攻擊毫無根據,但字字不堪入目,更可怕的是,這場鋪天蓋地而來的咒罵,整整持續了八年之久。
這已經不是人身攻擊,而是人性的攻擊。
那麼多莫名其妙的罵聲中,有人是為了宣洩,有人是覺得好玩,有人只是在跟風,還有人純粹是內心歹毒,腦子有病。
但毫無疑問,這些人都懷有主觀上的惡意。
最終,艾米徹底崩潰了,以自殺結束了一切。是這些憤怒的人,心存惡意的人親手殺死了這個孩子。
舉辦艾米的葬禮前,她的父親在網上發布了一篇推文,邀請那些逼死女兒的鍵盤俠參加艾米的葬禮,要他們親眼看看自己一手造成的命案。
南宋文學家羅大經在《鶴林玉露》里說:
「堂堂八尺軀,莫聽三寸舌。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說的就是管好自己的嘴,不要輕易去傷害別人,言語的危害有時候比肢體的危害更嚴重。
08
如何讓自己的嘴不輕易傷害別人呢?
那就需要你有足夠的思考,看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不要輕信片段,更不要將現實問題用宣洩的方式在網路上解決。
作家楊紅櫻也親歷過網路暴力。
去年,一篇造謠楊紅櫻抄襲的文章在網上流傳,很多人看了文章後,紛紛跑到楊紅櫻微博下辱罵、質疑。
他們要求相關部門嚴懲楊紅櫻,甚至表明以後再不看楊紅櫻的任何作品。
事情發生後,楊紅櫻哭笑不得。
早在2007年,就有人造謠楊紅櫻作品抄襲,楊紅櫻當下提起訴訟,2008年,法院調查清楚後,宣布楊紅櫻勝訴。
然後事情過去10年了,這件事又被別有用心的人扒出來。
然後一堆不明真相的人,他們如潮水一般跟著奔跑在批判楊紅櫻的路上。
他們充當正義使者,紛紛指責楊紅櫻,甚至充當法官,要求楊紅櫻道歉、賠償。
殊不知,他們舉起「正義之錘」要宣判的,實則是一起「冤假錯案」。
網路暴力讓楊紅櫻身心俱疲,她說:
「許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對我進行辱罵,更讓我痛心的是,原本喜歡我作品的讀者也開始置疑我。」
總有人認為,網上噴一噴,事情就能得到解決。但人情有人情的道理,法治也有法治的邏輯。
有一種毛病叫路見不平,就替天行道。為了替天行道,事實不重要,細節也不重要,你信的那個事實最重要。
但如果把證據和事實放一邊,高舉「正義之錘」往下砸,砸到的往往是無辜和良善。
09
比管好自己的嘴更重要的是,我覺得是管好自己的腦子,守腦如玉。
在看待任何一個事情上,都不能懷有主觀的臆測。更不能輕易被憤怒,輕易被感動,輕易被誘導。
2012年,陳凱歌拍攝了電影《搜索》。
電影講述了都市白領葉藍秋,因在公交車上未給老人讓座,被人往網上一放,然後葉藍秋就遭到人肉搜索和鋪天蓋地的網路流言攻擊,嚴重影響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最終她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冰冷的一切。
是路人甲殺了她,是旁觀者親手殺了她。
去年,有一則名為《用智慧看見那些看不見的事》的泰國廣告火了。
短片開頭,一個經營市場的老闆娘,帶著一副凶神惡煞的面孔來市場收租金。
不僅兇巴巴地挑剔市場的衛生,還砸壞了小商販的稱。
後來,「市場老闆娘欺負攤商」的視頻在網上激起了民憤,僅僅三天點擊量就突破100萬。
大家紛紛指責,甚至還有網友人肉出菜市場的位置,呼籲大家別去這個菜市場買菜。
就在這時,故事發生了反轉。
原來老闆娘要求菜市場乾淨,是為了讓更多顧客來買菜,照顧商販們的生意,之所以摔小商販的稱,是因為個別商販缺斤少兩,損害了顧客利益。
很多人這才意識到:
原來我們一直在錯罵一個好人。
短片結尾說:
人的價值,不能僅僅以你所看到的畫面作為判斷,打開你的頭腦用智慧看見沒看見的事。
這個世界從來就不缺泛濫的善良,缺的只是理性的思考與剋制的行為。
村上春樹在小說《沉默》里說過一段話:
我真正害怕的,是那些毫無批判地接受和全盤相信別人說法的人們,是那些自己不製造也不理解什麼而一味隨著別人聽起來順耳的容易接受的意見之鼓點集體起舞的人們。他們半點都不考慮----哪怕一閃之念----自己所作所為是否有錯,根本想不到自己能無謂地、致命地傷害一個人,我真正可怕的是這些人。
所以,如果你有耳朵、有眼睛,請別透過他人的嘴來認識別人;如果你受過教育,有大腦能思考,就應該有獨立的思考和悲憫的善意。
說這麼多,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幾句話:
如果你是一個善良的人,那麼請保持你的善良,並且時刻警惕,保持理智;
如果你心中有惡,那麼也記住一句話,凝視深淵過久,深淵必回以凝視,永遠不要做一個心中藏刀的人,因為刀會傷人,也會自傷。
作
者
簡
介:夏曼&牛皮明明,來源於牛皮明明(ID:niupimingming444)。聽明明吹牛皮一個嚴肅的公眾號,自由作家牛皮明明文字型檔,有趣的靈魂總會相遇!夜伴拾讀
經授權發布。
回復
「
晚安
」,
送你一張特別推送,祝好夢
相逢太短,等不及茶涼
若是常駐,願陪你走完這一場...


TAG:夜伴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