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行吟 浮途瑣記

行吟 浮途瑣記

浮途瑣記

前些日子在作協大院,說是大院,總覺的不很恰當。因為院子不十分大,進一道頗具歷史氣息的拱形門洞後便是一方小小的更具歷史氣息的噴泉,泉水很清,但落入池子後卻盡顯出碧色,一汪碧綠的水似乎也在告訴你它身上的綠蘚不是新物,但仍整日嘩嘩地響著,在炎炎的夏日徒增一份涼意。進門往左,一座歐式昏黃的建築靜靜地、不起眼地佇立在那裡,石制的建築很是勻稱方整,木門上掛著一把與它相稱的生著紅銹的鎖。建築的下方一側立著一座碑,被一棵我不認識的樹密密地遮掩著,走到近處,才能看見那幾個已稍微漫漶的字跡——高桂滋公館,這便是當年西安事變張楊囚禁蔣介石的地方。公館並不大,所以想來當年蔣公囚居其間亦不會太舒適。側面窗戶鑲嵌的鋼筋也都生出整片整片的銹跡,沿窗凝望似乎依舊能夠看見些許故人憑窗眺望的痕迹,亦很是古舊。後來聽說這棟公館現在也偶爾有做會議室之用,想來內里仍應很堅固。

大門的正對面越過噴泉,是一片小小的雜草園子,約略不足十平方米,但其上卻長著許多綠植,就我所識便有牡丹、常青、狗尾草、梨樹和一些之前在田間野地里常見的雜草,也不見人除去,都兀自地生長著,極茂盛,似無礙於人,人也無礙於它們。雜草叢裡一座水泥砌的一方平矮的檯子上有一塊偏平的大石,正對著大門的一面刻著「文學依然神聖」、「耕心種德」和「文門」的字樣,題字者分別是陳忠實、雷濤、賈平凹,橫豎不一,錯落石上,隱在草地上的雜草和樹枝里,雖晦暗,但卻堅實醒目。大門往右是一排亦很老舊的房子,分別是飯堂和一些辦公室,我實習的地方便在二樓靠里的一件房子里。過大門往裡再走,便又是一棟四五層高的新式樓房,裡面儘是一條條長長的昏暗走廊和一間間小小的辦公室,因我不再裡面,便也就不熟。

作協就我所見,人不是很多,平常來往時見著的面孔也很熟悉,想來也總是常見的那幾個人。飯堂也就兩間屋子,應不超過二十平米,但裡面卻供應著整個作協的早餐和午飯,由此亦能看出裡面人不是很多。也因人不多,故院子里常很安靜,午間隔著窗戶能聽見噴泉噴出的水濺在水泥台上的啪啪的響聲,在加上樹上肆意的蟬鳴,便似乎有了些許山中趣味。裡面雖說人不多,但似乎都很熟稔,相互間的禮貌招呼都很頻繁,人面上也不似他處,笑意似乎比其他地方更多一些。這些人里我印象深的除我上班處的各位老師外,還有一位光頭門衛大叔,大概四五十歲,臉上常帶笑意,顯得十分親切,好書多識,性行疏朗,風貌為一般大學教師所不及。我亦曾有幸見得賈平凹、閻安老師,且聽到一些他們的言談,看見他們的一些舉止,皆樸實而勤奮。閻安老師無論何處都手持一小本,想來作詩如虛空取物之論確是他親身體會得來的,不為虛妄。

作協之行即將結束,現在思量,所獲甚足,不枉一月時光。至於其間朝夕奔赴,已不足言。而關於文學,亦覺此路綿綿,就現時所寫的文字應是無望於此途的。所以我也更應且行且思,從心愈勤,人生行途若山河,起伏難料,飄忽不定,但從流而下時舟槳也應該隨心聲欸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意寫作之西創文淵齋 的精彩文章:

TAG:創意寫作之西創文淵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