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閱讀與欣賞 剛正廉潔一典範 讀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

閱讀與欣賞 剛正廉潔一典範 讀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事》

賞析古典詩文,聆聽先賢心聲,感受如畫意境!古詩文賞析,與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撰稿 |吳穹播講 | 於芳

本專欄音頻資源來源於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經非常知名的欄目《閱讀與欣賞》。暫時沒有與音頻對應的文字資源,以下文字,僅為大家欣賞和理解提供參考。

原文

記王忠肅公翱事

王翱,字九皋,鹽山人,永樂進士。宣德元年,以楊士奇薦,擢御史,時官吏有罪,不問重輕,許贖罪還職。翱請犯贓吏但許贖罪,不得復官,以懲貪黷。帝從之。

公為吏部尚書,忠清,為英皇所信任。仲孫以蔭入監,將應秋試,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才可登第,吾豈忍蔽之哉!若汝因之中選,則妨一寒士矣。且汝有階得仕,何必強所不能,以幸冀非分邪?」列卷火之。

公一女,嫁為畿輔某官某妻。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恚而語女曰:「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女寄言於母。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公大怒,取案上器擊傷夫人,出,駕而宿於朝房,旬乃還第。婿竟不調。

公為都御史,與太監某守遼東。某亦守法,與公甚相得也。後公改兩廣,太監泣別,贈大珠四枚。公固辭。太監泣曰:「是非賄得之。昔先皇頒僧保所貨西洋珠於侍臣,某得八焉,今以半別公,公固知某不貪也。」公受珠,內所著披襖中,紉之。後還朝,求太監後,得二從子。公勞之曰:「若翁廉,若輩得無苦貧乎?」皆曰:「然。」公曰:「如有營,予佐爾賈。」二子心計,公無從辦,特示故人意耳。皆陽應曰:「諾。」公屢促之,必如約。乃偽為屋券,列賈五百金,告公。公拆襖,出珠授之,封識宛然。

譯文

王翱,字九皋,河北鹽山人,是明朝永樂年間的進士。明宣宗宣德元年,通過楊士奇舉薦,被提拔為御史,當時官吏們犯罪,不論罪行輕重,都允許贖罪官復原職。王翱奏請朝廷,犯貪贓罪的官吏,只許贖罪,不能再復職,以此來懲戒貪污腐敗。皇帝聽從了他的建議。

王翱擔任吏部尚書,忠誠清廉被皇帝(明英宗朱祁鎮)所深信。第二個孫子憑著上代的餘蔭而取得監生資格,即將參加秋試,拿有秋試主管官加印的卷子稟告王翱,王翱說:「你憑才學可以考上(的話),我怎麼能忍心埋沒你?如果你因為事前拿到考題而考中,則妨礙了一名苦讀學子的前程,況且你有以監生資格做官的機會,何必強求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情,來妄求達到非分的奢望呢?」撕裂考卷燒了。

王公有一個女兒,嫁給京城附近做什麼官的某人為妻。王公的夫人十分疼愛女兒,每當接女兒回娘家,女婿堅決不讓走,他怨怒地對妻子說:「你父親做吏部的長官,把我調任京城的官職,那麼你就可以時時侍奉母親;況且調動我就像搖下正在凋落的樹葉罷了,可是你父親硬要這樣吝惜力氣,是何道理?」女兒託人帶話給母親。夫人一天晚上擺上酒,跪著稟告王公。王公十分生氣,拿起桌上的器物打傷了夫人,走出門外,坐車到朝房裡住宿去了,十天後,才回到自己的府第。女婿終於沒有調進京城。

王公做都御史時,同太監某人鎮守遼東。這個太監也奉公守法,同王公相處得很好。後來王公改調兩廣任職,太監哭著送別,贈給大寶珠四枚。王公堅決辭謝不受。太監哭著說:「這大寶珠不是受賄得到的東西。以前先皇把僧保所買來的西洋珠賞賜給左右近臣,我得到八枚,今天拿一半給您贈別,您本來就知道我並不是貪財的人啊。」王公接了寶珠,放進自己所穿的披襖,把它縫在裡面。後來回到朝廷,尋找太監的後代,找到了他的兩個侄子。王公安慰他們說:「你們的老人很廉潔,你們恐怕為貧窮所困吧?」二人都說:「是的。」王公說:「如果你們要有所經營,我幫你們出錢。」太監的兩個侄子心裡盤算,王公無法辦到,只不過是表表老朋友的心意罷了。都假裝答應說:「是」。王公幾次催促他們,一定要按照說定的辦。於是他們就假造了一張買房子的契約,開列的價錢是五百兩銀子,告訴王公。王公拆開披襖,取出寶珠交給他們,那包裹的記號,仍然是原來的樣子。

賞析

本文原題為《記王忠肅公翱三事》,節錄後兩事,選自《洹詞》卷五。因作者家鄉安陽有洹水(又名安陽河),故取為書名。《洹詞》主要收集了作者所寫的序、記、墓志銘、書信、雜感、短論等。王忠肅公翱(áo),即王翱(1384—1467),明代前期大臣,字九皋,鹽山(今河北省鹽山縣)人。永樂進士。歷官御史,右都御史、提督遼東軍務、總督兩廣軍務、吏部尚書、太子少保、太子太保等。在懲貪、辨誣、守土等方面,都頗有政績,為人「剛正廉直,憂國奉公,忘情恩怨」,故死後謚號「忠肅」。公,對尊長或平輩男子的敬稱。

本篇所節選的「拒婿調遷」和「珠還原主」兩則故事,表現了王翱公正無私、廉潔自持的性格品德。這在弊端如山,貪官污吏橫行,賄賂成風的腐朽的封建社會裡,是難能可貴的,即使是在今天,對那些以權謀私,行賄受賄,貪污腐化,搞不正之風的人來說,也還有一定的現實的教育意義。

本文不是「正史」,而是一篇筆記文學一類的短文,它的特點,正如呂叔湘先生所說:「筆記作者不刻意為文,只是遇有可寫,隨筆寫去,是『質勝』之文,風格較為樸質而自然」(引自《筆記文選讀·序》)因此它不象「正史」那樣,在詳細介紹人物生平的基礎上,選取重大題材去記載人物在政治、軍事等重大方面的事迹,而只是從王翱的日常生活瑣事中選取最能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的「拒婿調遷」、「珠還原主」兩個典型事例,從人際關係上不徇私,生活上不貪財兩個不同的側面集中地表現了王翱奉公守法、清白廉潔的思想品格。同時文筆質樸無華,清順流暢,毫無雕飾之感。它以平實簡潔的語言記事言情,隨筆所之,行所當行,止所當止,隨手拈成而情節說得宛轉,意思說得真切,作者的褒揚和崇敬之情溢於言表。描寫人物,亦不事渲染,只疏疏幾筆,輕輕濡墨,略加勾勒,即形象突兀,性格鮮明。如「拒婿調遷」一節,寫王翱對夫人求情的反映,文章連用了「怒」、「取」「擊」、「駕」、「宿」等動詞,將王翱對女婿和夫人徇情營私的極大義憤表現得淋漓盡致,使人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真不愧為一篇「質勝」之文。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文賞析 的精彩文章:

有一種智慧:在方中做人,在圓中歸真
閱讀與欣賞 介紹辛棄疾詞《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TAG:古詩文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