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作者簡介:程發尚,安徽舒城人,近兩年開始散文、小說寫作,多部作品散見於地方報刊。

舊時三輪車

在過去,山裡交通閉塞,鄉下人要是想去鎮上,往往得早起趕路,肩上挑著擔子,步行好幾里地才能到熱熱鬧鬧的集市上。

再過了些年頭,開始修建山間公路,才慢慢通了車,也有了早些年的三輪車。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聽姥爺說,村裡第一戶買三輪車的人家,著實讓鄉里相鄰羨慕不已,畢竟那個年代就擁有了一輛三輪車用現在的話說可是十分「拉風」的。可惜沒多久,也不知什麼原因,一家人就賣了那讓人艷羨的三輪車,選擇去外地闖蕩。

在我的記憶里,印象最為深刻要數鄰里彭老漢的小兒子的三輪車。那年,在一陣陣鞭炮聲中,彭老漢的小兒子風風光光地取回了三輪車,還特地拜遠村的大鬍子為師,這才上手開車,在鄉間蜿蜒的路上一早一晚的跑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早晨,天剛麻麻亮,他帶著搖把手來到三輪車旁,將搖把手的一頭對準柴油機的圓孔處,來回使勁搖了幾下,才見柴油機冒著滾滾黑煙,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音;時不時,喇叭「嘀嘀」的響著。霧色朦朧中,三輪車前面的兩盞大罩燈閃著光亮駛向遠處。到了傍晚時分,三輪車又緩緩開回了山坡下的路口處,伴著山邊初起的一輪明月穩穩的歇了火……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莊稼收成之時,一袋袋沉重的穀子裝上了三輪車,送往鎮上的糧食收購站,家家都期盼能賣出個好價錢。過節趕集的臘月底,一村子的人隔三差五地跟著三輪車一起去鎮上,大人們置辦年貨,孩子們挑選玩具、新衣裳,常常三輪車都是滿載貨物而歸。

年後出門那幾天,村上的青壯年陸陸續續外出打工,拎著大包小包上了車,三輪車又「突突突」地開向了離村很遠的車站口,一抹揮之不去的鄉愁和著家鄉的味道在空氣中瀰漫開來 ,是離家的那份不舍抑或是壓在心頭的沉重,久久的……

這輛兩頭通風的綠篷三輪車,也算是與我一路隨行,從小學到中學。快小學畢業時,村子上添了輛三輪車。偶爾放學路上,只要我們看到遠處熟悉的三輪車停下來,就會一個勁的奔跑過去,扒上車子。初中時,冬天烏漆麻黑的早上,我們幾個坐著三輪車去鎮上的中學。有時,三輪車一時半會發動不了,他就拼了命搖動把手,累的滿頭大汗。我的自行車掛在車的後篷鐵勾上,一路車子晃晃悠悠地到了學校。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到了後來,村裡人有了其他的交通工具,那輛三輪車便閑置在自家的院子里,到了年關時才出來跑幾天,帶著一家人去鎮上趕熱鬧,享受過年的氣氛。

前些年,我還能看到鄰里的那輛三輪車,不過篷布的顏色在風吹雨打下,早已顯得暗淡,失去了往日的亮麗。大罩燈下的鐵皮處,漆也掉了一大塊,銹跡斑斑的裸露在寒風中……

現在,鄰居彭老漢家門口的那輛三輪車不見了,聽說是去年賣了,覺得放在那兒終究不是辦法,還礙手礙腳。一年到頭的風吹日晒,遲早成一堆爛鐵,還不如趁早賣出去……

聽到這裡,我心頭微微一顫,被賣的三輪車,帶著歲月的感傷,也漸行漸遠了嗎?

門前的池塘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門前,是那口熟悉的池塘,不大,塘埂上有棵歪脖子的柳樹。在夕陽西下時倒影在水中,柳樹的根須宛如一位百歲老人正在悉心梳理他的鬍鬚,微風吹來隨著水波晃動,飄飄蕩蕩。晚霞映照在漣漪的水面波光粼粼,置身其中如入仙境。

池塘邊,便是村上的幾戶人家,錯落有致的土基房子沿塘而建,我家的幾間老屋就座落在其中。正因為有了這口池塘,讓我的童年憑增了不少樂趣,現在想起還記憶猶新。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聽村上的老人說,還是在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的時候生產隊全體社員一起修了這兩口當家塘;一處挖在山邊的楊子嶺里,一處便是我家門前的那口。每年的冬季,只要隊長一聲呟喝大伙兒個個都趕過來,挑塘泥,砌塘埂;一是大旱時灌溉田間里的莊稼,二是為了來年春季在塘里放點魚苗,到年底好打些魚兒過年。

每年到了二月初,大傢伙便會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的,商量放魚的事。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二叔伯定奪,每家每戶收個三元兩元的,第二天負責的鄉親就從集市上請賣魚苗的人,挑上魚苗送上門。在大傢伙殷切期盼的目光下,魚苗被放進了塘里。第二年,滿塘的魚早已長大,優哉游哉,游來游去。到了臘月,村子裡的人聚在一起打塘里的魚過年,二叔伯年紀大了,就樂呵呵地坐在自家門口,看著大傢伙忙得熱火朝天,感受著收穫的喜悅。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有一年,乾旱,眼看池塘下面農田裡的稻子都捲起了葉子。二叔伯招呼大家開塘放水,看著清澈的水嘩嘩地流入農田,一夜間禾苗又有了生機。通過兩次的開塘放水,那年的乾旱池塘下面的幾畝田才有了個好收成。

夏天傍晚池塘邊,也是老人們談論往事、小孩子嬉戲的地方。大家吃過晚飯各家都將睡凳搬到塘邊,帶上小板凳在一起邊乘涼邊聊天。二叔伯談的最多的是農事。二嬸拉拉家常,彭奶奶往往說著說著,便聊到了過往的艱苦歲月。

舒城記憶:舊時三輪車,門前小池塘

年紀尚小的我依稀記得一次,魏姥爺提起了修龍河口水庫的那段歲月,嘴裡一個勁的念叨著那個年月的苦,肚子都吃不飽還得往死里幹活。旁邊的彭老爹接上就說,可不是,家家都出了勞動力,那時沒有工程機械全靠肩扛手提,不知累死了多少人才壘起了龍河口的大壩來。那時的我,還讀不懂老人們口中的辛酸,只知道他們那個年代,心裡總是有說不完的往事。

兒時的我,沒事的時候,喜歡在塘里摸螺螄、撈泥鰍、玩泥巴,捏著自己心裡想像的大人模樣。有好幾年的暑假,頂著烈日,和堂哥在歪脖子柳樹的塘埂邊釣魚。一邊擦著臉上的汗,一邊靜靜地等待魚兒撥動水面的聲音,早已忘記了烈日的炎熱,時常還是收穫頗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