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正信正行,決定往生

正信正行,決定往生

正信正行,決定往生

作者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0年於南京大學攻讀博士學位。2000年後,遵照母音老人的囑咐,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諸人學佛,還信自心是佛否?若也不信,則不名正信。諸人學佛,還心自心凈土夠,若也不信,則不名正信。向外喊他,求生他方,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深信自心,本來是佛。深心自心,本自清凈。持名念佛,只是念心。求生凈土,只生自心。除此心外,更不念他。除此心外,更無往處。古德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見佛不是見他,而是見心,而是悟心,往生不是生於他處,而是回歸自心,而是融入自心。若能如是而信,是名正信。若能如是而行,是名正行。正信正行,皆得往生。

往生者,生自心也。自心光明,廣大無邊,是阿彌陀義。自性恆常,無始無終,是無量壽義。彌陀是自己,凈土是自心,悟得自心,不動一步,往生事畢。若不如是,而是試圖從這個物理空間而搬遷到那個物理空間,這是著相外求,亦名生死輪迴。

蓮池大師亦云:「終日念佛,終日念心。熾然往生,寂然無往矣。」[1]又云:「試觀自性,欠少何事?靈知體上,彌陀聖眾,終日現前。常寂光中,極樂凈邦,無時不往。奈何,佛見是利,眾生若盲。佛說是利,眾生若聾。雖是勞他金口宣揚,須是一回親見始得。」[2]延壽大師云:「心外求佛,便落他境,無有得時,遂即前後情生,凡聖緣起,徒經時劫,枉用功夫。」[3]

明心見性,是名見佛。融入自性,是名成佛。見性成佛,不在剃除鬚髮。參破玄關,不論老參後學。佛法大事,唯在信得及。信個什麼?信「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信自己也有如來智慧德相(自性妙體,或雲自心妙體)。若能信得及,行得切,誓願找回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除此之外,向外不得一法。若能如是而信,如是而行,必定能證得自己的本來面目,必定能超凡入聖。

若不信自性凈土,若不證自性凈土,而是向外尋求凈土,而是向外往生,則心外求法,永劫輪迴。至於說西方凈土,那也是個表法,西方表放下,凈土是自心。通體放下,不掛一物,當下即是凈土,當下即是西方,是故經雲「隨其心凈,則佛土凈」,是故祖師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何以故?西方凈土,不在心外,西方凈土,即是自心。若不然者,何以「隨其心凈,則佛土凈」呢?是故學人,當信自心是佛,當證自心是佛。懶翁慧勤禪師云:

此事不在在家出家,亦不在初參後學,又不在多生熏煉,忽得開發,只在當人一念真實的的信字里,所以佛云:「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諸公或在家中指揮雜事時,或在上官判斷公事時,或迎接,或語默談笑,或吃飯,或吃茶,或行住,或坐卧,畢竟是個什麼?但恁么參,參來參去,看來看去,不覺大笑時,始知此段大事,本不在剃染出家、苦行持戒、蒲團竹倚里。[4]

達摩祖師云:「若見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鬢髮,白衣亦是佛。若不見性,剃除鬚髮,亦是外道。」[5]唯見自性,不論在家出家,也不論老參後學,見性成佛。若昧自心,著相外求,即使老參,即使剃除鬚髮,那也是外道。



[1]《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〇六頁中。

[2]《佛說阿彌陀經疏鈔》。《卍續藏》第二十二冊,第六六九頁上。

[3]《宗鏡錄》第四十八冊,第五四〇頁下。

[4]李能和著《朝鮮佛教通史》中編,慶熙出版社一九六八年影印版,第三〇二頁。

[5]《少室六門》。《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七五頁下。

正信正行,決定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神是如何產生的
如何解讀見性法與凈土法門?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