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雙標」成癮!美國是人才流動最大受益者 中國千人計劃卻成威脅

「雙標」成癮!美國是人才流動最大受益者 中國千人計劃卻成威脅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郭媛丹】「一個人有多成功,背後就要承受多少非議」,這個通俗的道理用於形容一個國家級項目的成功同樣成立。過去一段時間,美國方面對中國推行的一個海外人才引進項目進行抹黑,聲稱中國的「千人計劃」項目「竊取」美國先進科技成果。「千人計劃」究竟是怎麼回事?它為何會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近日,《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數名「千人計劃」專家,聽他們講述了該項目啟動以來的成果。其中有專家表示,美國自身是移民國家,正是全球智慧匯聚美國,才推動它在幾百年間快速發展,現在美國卻對中國做同樣的事情進行指責,這種指責實在是無稽之談。

回到自己的國家,他們有不一樣的感覺

一周前,2018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無錫交流大會在無錫開幕,《環球時報》記者參加了這場交流會。會上,「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會長錢穎一的一段話讓記者很是感慨:「千人計劃」是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的國家戰略,至今已有近8000位海外高層次專家入選。

何為「千人計劃」?「千人計劃」 的全稱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2008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轉發《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關於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意見》,「千人計劃」正式啟動。在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設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專項辦公室,負責「千人計劃」的具體實施。

按照規定,「千人計劃」引進的人才,一般應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原則上不超過55歲,引進後每年在國內工作一般不少於6個月,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於教授職務的專家學者;在國際知名企業和金融機構擔任高級職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或掌握核心技術,具有海外自主創業經驗,熟悉相關產業領域和國際規則的創業人才;國家急需緊缺的其他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此外,「千人計劃」中包含非華裔外國專家,年齡不超過65歲。

據了解,「千人計劃」專家作為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科學家和領軍人才,在我國重點學科和實驗室、央企和國有金融機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領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專家中有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光量子計算機的團隊領頭人潘建偉,有航空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也有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等。

2010年12月,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准通過《青年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細則》,該項目主要針對年齡不超過40周歲的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領域的年輕學者。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的許晨陽教授是首批「青年千人計劃」吸引回國的人才,他是代數幾何方向的青年領軍數學家。許晨陽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幾年國家引進優秀人才的力度很大,這些人才成為很多領域的領頭羊。他說,國外很多年輕人非常有潛力,如果國家能在這些人的年輕時代就把他們吸引回來,並創造條件讓他們在國內取得突破性研究成就,這將是國家科學界的另一次飛躍。

回國的「千人計劃」專家一般是四五十歲,在某些領域已經取得一定成就。京東集團副總裁、無人機首席科學家李小光在介紹自己為什麼加入京東時說,京東希望利用無人機技術將物流成本降到全世界最低,「全球第一是我想做的事情」。李小光說,他並不關心自己的身價,最關鍵的是用技術和產品服務社會,造福人類,這是價值的真正體現。

《環球時報》記者在交流會上發現,無論是做主旨發言的歸國專家,還是接受記者採訪的眾多專家,都認為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期,在學術氛圍和創業項目上都可以和國際接軌,他們希望能為中國的高速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他們普遍認為回到自己的國家感覺不一樣,最重要的體現之一是所受到的社會尊重度不同。

他們將先進理念、原創精神等帶回國

據錢穎一介紹,「千人計劃」專家在各個領域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如我國首台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成功研製,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的發射升空,首個擁有全球原創知識產權的抗艾滋病長效融合抑製劑的批准上市,還有在鐵基超導材料中發現拓撲超導態,有望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等。

在科技領域取得的突破僅僅是「千人計劃」帶來的「紅利」之一,「千人計劃」專家在經濟發展領域貢獻也極為突出。擔任「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自律委員會副主任的李小光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千人計劃』專家創業上市公司有近百家,『千人計劃』專家創業市值達到8000億元,今年預計可以突破1萬億元。」這些上市公司基本集中在生物製藥和晶元、材料、信息技術領域,對科技發展、產業轉型以及促進就業等具有積極意義。

「千人計劃」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帶回國際上的先進理念,推動更健康機制和體制的建立。「千人計劃」專家、深圳雲天勵飛技術有限公司CEO陳寧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千人計劃」引進的各類人才,作為不同技術領域的先行者、領頭羊,對國內科研環境、創新創業環境的建設起到推動作用,他們將國際上比較先進的理念、市場化運作機制、技術創新思路、技術原創精神帶回來,影響國家和各地政府去搭建一個更健康的創新創業體制和環境。

陳寧也是「千人計劃」專家聯誼會創新企業家委員會副主任。他說,該委員會由「千人計劃」專家中的一批高科技企業創業者組成,通過委員會,他們協調「千人計劃」專家們的技術與各地政府產業對接,協助優化創新創業機制、政策、環境,通過建言獻策推動國內法律、制度的完善。

「隨著國人對知識產權的重視,這些年中國在原創技術方面有很大發展。」陳寧說,人工智慧之所以在當下呈現爆髮式應用,就是因為歐美很多科研機構的老教授坐了五六十年冷板凳。因此,中國要想在原創上不斷突破,必須加大對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的執行。

遭遇非議,該如何看待?

牆內開花牆外香,中國「千人計劃」在國際上也引起高度關注。美國《科學》雜誌、《華爾街日報》及英國《金融時報》都有報道,最新加入這一陣營的是美國官方。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8月9日報道,美國情報機構擔心,由於北京實施了吸引數以千計的中國科學家和工程師回國的項目,美國的知識產權或流向中國。該項目指的是「千人計劃」。文章稱,在8月7日的一場晚宴上,美國總統特朗普竟然說,他認為在美國大學留學的「幾乎每一個(中國)學生」都是間諜。美國大學目前共有大約35萬名中國學生。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政府縮短了就讀航空、工程、高技術製造業等專業的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

「千人計劃」專家、清華大學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張貴新教授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千人計劃」經過這麼多年的推行,開拓作用愈發凸顯,單從國際上的反應就能看出來。張貴新注意到前述報道,他認為,美國彙集了全世界的人才,包括來自中國的科學家,美國是人才流動的最大受益者。現在看到中國也在做同樣的事,美國感受到威脅,它對中國進行指責是無稽之談,是本地保護主義,這種論點放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站不住腳。

《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期間遇到一個有趣的插曲:一位中學數學老師向許晨陽諮詢:為什麼近4年來,有3年是美國隊拿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冠軍?許晨陽回應說,因素之一是美國國家隊體現了美國移民大國的特點,隊員有一半是華裔。

科技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掌握了人才就意味著在科技領域佔了先機。陳寧認同美國掌握著世界上最尖端的技術是因為其開放性,美國自身是一個移民國家,全球智慧匯聚在那裡,從而推動美國在幾百年間快速發展。他認為,這對於中國而言是有借鑒意義的,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如果能夠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去擁抱海歸以及全球人才的話,必然會給當地科技帶來發展。

陳寧同時提醒說,這裡面存在一種區別,即科學技術和知識產權的差別。科學技術和人才屬於人類,屬於全世界,是流動的,但知識產權是有歸屬的。留學人員要遵從當地法律法規,尊重知識產權,規避與法律所規定的知識產權發生的衝突。恰恰是這種尊重,使得在美國從事通信行業的陳寧回國後選擇了一個新領域——人工智慧。「引進回國人才最關鍵之處在於能利用在學校和公司積累的經驗和能力,在不同應用領域或不同技術點去發明創造。」

一位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關注中國「千人計劃」實際上反映出兩個大國之間的競爭。「人才競爭不單純涉及經濟利益,更關係到國家利益。只要對影響美國家利益存在潛在可能性,美國都要反對。美國政界不管是白宮還是聯邦調查局(FBI),對此已經形成共識。因此,美國政府挑起這個話題並不突然,而是綜合考量了各種因素。」

據這位專家講,平時即便沒有觸犯美國法律法規,FBI也會請一些來自中國的科研人員去「喝咖啡」,就他們掌握的情況進行詢問,提出警告。這位專家認為,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和專家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是一種有效的自我保護,美國人行事以法律為依據,同時要求證據來源的合法性,因此,在美國的高科技人才和留學生不要過於擔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日媒:若不考慮對亞洲人民的痛苦則看不見戰爭全貌 要虛心凝視昭和時代
賭城槍擊案酒店反訴受害人 被指觸碰「道德底線」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