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林莉麗

編輯|萬曉茜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電影逆境起步、蓬勃發展的40年。喜劇電影作為最貼近觀眾消費習慣的電影類型,經歷了主流書寫、作者表達、類型創新與市場突圍三個發展階段,呈現出輕喜劇、黑色幽默、都市喜劇、複合類型喜劇等多種形態,已經發展成為當下最具中國本土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的電影類型。

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至今共上映喜劇電影600多部,其中票房超過100萬的喜劇電影350部左右,2012-2016連續五年間,國產片票房冠軍均由喜劇電影摘得,喜劇單片票房紀錄已從世紀初的3000餘萬迅速攀升至33億多元,實現了100倍的增長。

來自藝恩票房智庫的2017年新上映國產電影供需指數(人次佔比/場次佔比)顯示,喜劇電影供應量為14%,高於動作、奇幻上映部數佔比之和。與此同時,喜劇電影的供需指數為1.1,和動作(1.15)、奇幻(1.18)一同位列最受市場歡迎的電影類型。

2012-2017國產電影票房TOP10中喜劇電影一覽

年度

年度

喜劇片部數

年度

票房最高喜劇片

票房

(億元)

2017

4

羞羞的鐵拳

22.07

2016

3

美人魚

33.93

2015

5

捉妖記

24.38

2014

4

心花路放

11.65

2013

4

西遊·降魔篇

12.46

2012

2

泰囧

12.72

歷史回顧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基本路線,啟蒙思想和精英話語成為新時期文藝創作的主旋律。

70年代末、80年代初,電影領域第三代、四代、五代電影人同台競技,創作者沒有投資回報的考量和來自市場的壓力,對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反思成為這一時期電影的主旋律。

喜劇電影作為相對小眾的類型,延續了此前「輕喜劇」的創作風格,表達了創作者對時代的歌頌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瞧這一家子》《她倆和他倆》《小字輩》《郵緣》等作品大多通過巧合、誤會、誇張等手法營造喜劇效果。這一時期,最具作者風格的喜劇電影當屬黃建新的《黑炮事件》(1985年)。影片從一枚丟失的黑炮入手,通過情節之外的隱喻呈現出一種黑色幽默的效果。「揭示民族落後的文化心理積澱與現代化物質進程之間的矛盾,喚起人們對傳統文化心理的反思和更新的自覺」是導演創作電影的初衷。

進入90年代,隨著行業和大眾對電影娛樂性認識的不斷深入,喜劇電影創作逐步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特點。馮小剛、張建亞等創作者在喜劇的大類型下著力追求不同的個人表達和藝術探索。張建亞通過《三毛從軍記》《王先生之慾火焚身》《絕境逢生》三部作品確立了獨樹一幟的後現代的喜劇創作風格,一改社會諷喻和道德教化的喜劇創作傳統,用一種誇張、變形甚至癲狂的風格呈現超越傳統的喜劇精神。

馮小剛喜劇電影在上世紀90年代末的異軍突起,直接呼應了當時的社會文化心理,在嬉笑怒罵間完成了對消費社會和媒介時代的深刻指涉。其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馮氏喜劇成為佔據中國喜劇電影市場大半壁江山的類型樣本。

馮小剛的喜劇電影可以看做是對王朔「京痞」文化和語言風格的一種繼承和發揚。對小人物生活夢想準確捕捉和幽默呈現讓馮小剛迅速收穫了觀眾的認可,1997年起《甲方乙方》《不見不散》《沒完沒了》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語言的狂歡、情感的宣洩和滿足成為馮氏賀歲喜劇救市的殺手鐧。應該說,90年代橫空出世的馮氏喜劇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觀眾對國產電影的信心,隨後逐步成長為國內最具生命力的喜劇電影品牌。

進入新世紀,《英雄》《十面埋伏》《無極》等中國式大片集中湧現,將中國電影迅速帶入古裝、動作主導的億元大片時代。中國式大片的出現迅速啟動了電影市場,在滿足了最初的奇觀體驗之後,古裝動作大片架空的世界觀也面臨著來自市場的詬病,擴容後的電影市場亟待有現實觀照的內容填補。

江上代有才人出。以《瘋狂的石頭》(2006)、《失戀33天》(2011)、《泰囧》(2012)為標誌,新世紀的電影市場正式進入了喜劇為王的類型更迭新時代。2006年,《瘋狂的石頭》以前所未有的黑馬姿態將喜劇重新帶入觀眾視野,小成本喜劇超高的投入產出比有力地帶動了後續創作;《失戀33天》以愛情喜劇開闢了「石頭」之外另一種以小博大的可能,隨後作為年度票房冠軍的《泰囧》首創公路喜劇進一步拓展了喜劇電影的市場想像空間。

2002-2017國產電影票房冠軍

年份

片名

類型

2002

英雄

武俠

2.50

2003

手機

喜劇

0.56

2004

功夫

動作

1.70

2005

無極

魔幻

1.75

2006

滿城盡帶黃金甲

古裝/動作

2.91

2007

集結號

戰爭

2.60

2008

赤壁

歷史/戰爭

3.22

2009

建國大業

歷史

4.15

2010

唐山大地震

歷史

6.73

2011

金陵十三釵

戰爭

6.06

戰狼2

動作

56.83

類型突破

所謂喜劇,是指以種種手法引人發笑並表達人類自信心和超越精神的電影。進入新世紀的中國喜劇電影,在吸收借鑒香港喜劇電影經驗的同時,進一步深化了對喜劇電影創作規律和類型特點的理解,並在本土地化的過程中全面對接內地觀眾審美需求。特別是2012年以來,喜劇電影在以往輕喜劇、市民喜劇、黑色幽默等基礎上,不斷升級和疊加,喜劇作為一種類型元素,開始全面對接各個類型元素,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本土特色的複合類型喜劇。複合喜劇兼顧了觀眾多元化的觀影需求,類型密度大幅提高,這樣的類型創新也可以看做一線電影人對文化消費升級時代的積極回應。

愛情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愛情+喜劇」是喜劇電影的經典配方,《全城熱戀》《假裝情侶》《撒嬌女人最好命》《前任攻略》《壞姐姐之拆婚聯盟》《我願意》《陸垚知馬俐》等都是這一類型的代表作品。

從愛情喜劇的市場表現看,由於貼合了主流觀影人群的審美訴求,愛情喜劇幾乎每年都有爆款問世。「前任」系列圍繞「前任」這一情侶間的小隱秘做文章,三部電影票房連續走高,已經形成自身品牌;《撒嬌女人最好命》《我的早更女友》等作品聚焦愛情中的「病態」反應,緊貼現代都市生活節奏;《閃光少女》《陸垚知馬俐》等作品則疊加了青春、愛情、喜劇等多個類型元素,展現從青春到成年的不同愛情階段。由此可見,對當下都市情感生活的積極觀照和快速回應是愛情喜劇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奇幻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利用奇幻元素,突破傳統喜劇的時空觀念,實現更多維度時空的故事講述……從近年來的創作實踐看,《開心魔法》嘗試打造中國本土的青春魔幻品牌;《重返20歲》《超時空同居》等在奇幻的前提下進行全新的親情、愛情的講述;《西遊·降魔篇》嘗試經典IP的另類講述……從創作空間看,由於疊加了多重時空,奇幻喜劇跳出了語言幽默、動作幽默的窠臼,在情節鋪陳、電影場景營造、價值觀的傳達等方面探索了更多的表達空間。

舞台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這裡的舞台喜劇指是以相聲、話劇等舞台表演為基礎跨界而來的喜劇電影,主要包括「德雲社」和「開心麻花」兩股力量。

開心麻花的優勢在於多年積累的話劇資源,尤其是在電影化呈現之前上百場舞台演出帶來的故事檢驗和表演演練,不斷為電影的可持續生產蓄能。從類型的市場反饋看,《夏洛特煩惱》《羞羞的鐵拳》《驢得水》等經典劇目都取得了令人刮目的市場反饋。

作為一種跨界生存策略,「德雲社」比開心麻花更早觸電大銀幕。除2017年推出的《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之外,德雲社成員還先後參與了《車在囧途》《瘋岳撬佳人》《大鬧天竺》《祖宗十九代》等多部喜劇電影創作。由於缺乏完整的故事情節和戲劇結構支撐,相聲電影化的前景並不明朗,《相聲大電影之我要幸福》市場表現乏善可陳。德雲社的喜劇電影探索更多是依靠個人影響力的跨界客串。

「囧」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囧」喜劇或者說公路喜劇從2010年的《人在囧途》肇始,2012年徐崢和王寶強聯手創作的電影《泰囧》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囧」喜劇、公路喜劇隨之升格為主流的創作類型。2015年,徐崢、包貝爾又合作了電影《港囧》,「囧」系列喜劇隨後告一段落。

分析「囧」系列喜劇成功的元素,首先根植於對當下生活的細緻發掘和巧妙呈現,核心競爭力在於通過公路片的結構串聯「一智一愚」兩個喜劇人物在極端狀態下的反應,觸發笑點和主題。

探案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刑偵、探案類電影在香港有比較豐富的創作實踐,國內市場近年也有《不二神探》《暴走神探》等探案喜劇出現。2015年《唐人街探案》的出現將探案喜劇推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一方面影片將戲劇空間建築在「唐人街」這一標識度極高的中國空間,同時藉助秦風、唐仁兩個反差極高的角色編織高密度的探案故事。《唐人街探案2》轉戰美國唐人街,全面對接好萊塢製片管理經驗,《唐人街探案3》也早早將拍攝地鎖定日本……

作為探案喜劇的全新創作實踐,「唐探」系列一舉跳出了中小成本喜劇的創作窠臼,在類型、題材突圍的同時,實現了中國本土喜劇的系列化生產和技術、藝術全面升級。

古裝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古裝喜劇是近年來市場起伏最大的類型,也是被詬病最多的類型之一。有觀點認為這部分創作是有明顯拼貼、戲仿特徵影像狂歡、話語狂歡,甚至直呼其為惡搞喜劇。

不可否認,古裝喜劇中的確有相當數量的作品存在上述問題。另一方面,《十全九美》《大內密探零零狗》《熊貓大俠》等作品的集中生產也反應出彼時市場內容供給和終端需求間的矛盾缺口。古裝喜劇或者可以看成類型探索期電影市場上的一個階段性產品。

從亞洲電影創作的整體經驗看,2001年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風靡一時,2002年電影《河東獅吼》、2012年《河東獅吼2》先後進行了本土化跟進。創作者準確把握了社會文化心理和市場需求,結合自身文化特點的及時跟進也為古裝喜劇創作提供了經驗。

IP改編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這裡的IP改編喜劇既包括《西虹市首富》(改編自《釀酒師的百萬橫財》)這樣的電影改編,也包括《武林外傳》《愛情公寓》這類的電視劇改編,以及《極限挑戰之皇家寶藏》這樣的綜藝改編。

從目標受眾看,IP改編喜劇最大的優勢在於存在一定的觀眾群基礎,劣勢在於不同藝術形式之間的轉化可能造成觀眾的不認可甚至平地起高樓的尷尬。以最近爭議較多的《愛情公寓》為例,創作者期待的視聽升級和IP疊加大大超出了觀眾的觀影預期,造成影片上映後口碑迅速坍塌。從既有的市場經驗看,IP改編喜劇的關鍵點在於,尊重電影的創作規律,尋找不同平台間的最大公約數。

功夫喜劇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功夫喜劇是香港電影人結合功夫片、喜劇片經驗開發的相對成熟的電影亞類型。新世紀以來,隨著內地和香港電影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功夫喜劇在內地迅速發展,湧現出《功夫》《韓城攻略》《十二生肖》《功夫瑜伽》《大鬧天竺》等一系列代表作品。相比以台詞見長的市民喜劇等類型,功夫喜劇更善於從動作、場景中發掘笑點,同時也容易滑入情節簡單、人物扁平、主題單一的創作窠臼。

黑色幽默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2006年寧浩《瘋狂的石頭》(300萬投資、近2600萬票房)一戰成名,「石頭」在多線索敘事和黑色幽默兩方面的探索也直接影響了之後的創作。

多線索敘事方面,《提著心,吊著膽》在眾多追隨者中完成度相對較高。《驢得水》《我不是王毛》等作品則在黑色幽默的風格探索上實現了各自的突破。

以《驢得水》為例,影片講述了民國時期一所偏遠學校中,教師們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冒領薪水而引發的故事。在嬉笑諷喻間,完成了對歷史和當下的互文書寫。影片最終實現1.72億票房,為中小成本喜劇的創作提供了藝術和市場兩方面的樣本。黑色幽默不是創新的喜劇樣式,但用喜劇的方式表達悲劇的內容創作難度更大、藝術感染力也更強,也是喜劇電影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市場突圍

分析2000年以來的喜劇電影市場投放軌跡,200-2005年每年只有三五部喜劇電影投放;2007年開始,市場投放量迅速攀升至兩位數。隨後穩定在每年30部左右,2012年共有近50部喜劇電影上映。在保證充足的市場供給前提下,喜劇電影不斷打破類型的市場天花板,單片成績突破30億,成為有別於好萊塢製片工業之外,具有強大本土市場競爭力的電影類型。

單片票房屢創新高外,喜劇電影的市場突圍同時表現為一種連續穩定的市場投放量及喜劇生態的形成。

一方面,喜劇電影重創意、輕投入的類型特點為新人提供了電影創作的入場券;

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喜劇創作豐富了市場,2012年以來,電影市場連續保持每年30-50部喜劇投放量,成為各個檔期的標配商品。

市場突圍的第三個表現是一系列喜劇品牌的建立,如最早建立自己喜劇王國的馮小剛喜劇;以徐崢、黃渤、王寶強為標識的囧系列喜劇;以沈騰為代表、話劇改編見長的開心麻花喜劇;以周星馳為代表的無厘頭喜劇;以成龍為代表的功夫喜劇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喜劇。回顧改革開放40年中國喜劇電影的發展,一個核心的發展動力在於觀眾對中國故事的需要、創作者對社會心理的準確把握和對文化消費習慣的及時回應。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前所未有的消費升級的時代,文化的消費升級意味著不斷地推陳出新。創作要順應市場,創作也要引導市場,喜劇電影下一個類型突破和市場突圍更值得期待。

中國內地喜劇電影的類型創新和市場突圍|長報道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商務合作微信:21474250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