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羅振宇解讀《今日簡史》:21個議題就是21個千億美金的機會

羅振宇解讀《今日簡史》:21個議題就是21個千億美金的機會

這個時代,既然手機出新品可以開發布會,一個知識產品為什麼不可以?一本新書、一堂新課,也應該有它誕生的證明。

所以在這個時代,我們有了好東西,就大膽地對用戶喊出來。

今天我們要發布的是一本書,一本新書,一本在2018年你一定要讀的書。那就是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新作——

這是這本書的全球首發式。感謝尤瓦爾·赫拉利和中信出版集團,對本場發布會的正式授權。

「公司」到底是什麼

其實讀書這件事,我自己有一個心得:讀書要跟隨對的人。

如果一個人過去寫了幾本書很不錯,而且我們判斷他是一個有誠意的寫作者。那麼此後他寫的所有的書我們都應該讀。為什麼?因為書太多,但是有趣的人畢竟太少。

尤瓦爾·赫拉利這個人,曾經寫過兩本書,在中國那是鼎鼎大名,一本叫《人類簡史》,一本叫《未來簡史》。

我還記得自己第一次讀《人類簡史》的時候,是在一趟航班上,其中看到有一句話的時候,我興奮地跳起來,然後在機艙的過道里,激動地轉圈。

當時我讀到了什麼呢?

我讀到了這麼一段話,尤瓦爾·赫拉利問我們:什麼是公司?你能找得出任何一個東西,是公司的實體嗎?

你說公司不就是它的產品嗎?不對,改了產品換了行,還是這家公司。公司是它賬上的錢嗎?錢可以花光的,這家公司還在。是它的大樓嗎?公司是可以搬遷的,搬遷完還是這家公司。是全體員工和董事會的組成人員嗎?所有這些人都可以換光,可還是這家公司。請問公司是什麼?

答案是:公司什麼都不是,它沒有任何具體的載體和肉身。它是,請注意下面這個判斷——

公司不是任何具體的實物,而是我們的共同想像。

只要我們認為這家公司存在,我們知道它是一家公司,那麼它就存在。

這是一個多麼新奇的體驗,這就是我當時跳起來的原因,那些公司天天在出產品,天天發新聞稿,甚至兩家公司能打仗,還能招員工,原來它們並不存在。

共同想像是人際關係的基石

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了不起,不存在就不存在。不,當一家公司僅僅是我們一個共同想像的時候,如果你認可了這一點,實際上就獲得了重新看待世界的角度。很多東西,都不一樣了。

我的一個朋友是設計師,他對自己的審美非常自信。有一天來我家做客,閑談中,他提到一個話題:現在的小孩天天愛看什麼《小豬佩奇》,那玩意符合高級審美嗎?一頭豬畫得跟吹風機一樣。我是絕對不會讓我們家孩子看《小豬佩奇》的。

聽到這個話之後,我就說:我勸你還是讓你們家孩子看,不管它符不符合你的審美趣味。

為什麼?因為它是這一代小孩的共同的故事、共同的想像。當小孩上了幼兒園,別人聊《小豬佩奇》,你們家孩子插不上嘴,他會是一種什麼心態?

我再給你舉一個例子。我一個朋友,孩子剛考上美國的名校,馬上要去美國留學了。現在這個暑假沒有什麼事,他問他的一個老師:我現在應該為我自己將來在美國的生活做一些什麼準備?

老師說:我給你個建議。你好好研究美國的那些大州,看看都有些什麼州,它們都在什麼位置。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把美國歷史上那些名人、英雄、著名的歌曲、著名的電影、著名的民間傳說和這些州一一對應,然後儘可能地記下來。

這有什麼用?大有用處。因為你在美國上的是名校,同學來自於美國各個州,你見到任何一個同學打聽出他是哪個州的,馬上就跟他有話題。這是你美國生活的第一塊敲門磚,它比你腦子裡的任何知識都有用。

共同認可的故事是人類力量的源泉

過去我們經常說「知識就是力量」,但是很多人不認可這句話,他們覺得讀書這件事是閒情逸緻,翻翻就好了,千萬別耽誤掙錢。這樣的人,其實不了解什麼叫「知識就是力量」。

你以為只有科技知識是力量嗎?不見得。知識不見得是真理,甚至不見得是馬上拿起來就能用的工具。

請注意下面這句話——

只要是人類共同認可的故事,它就是人類一切根本力量的源泉。

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的力量都不取決於他擁有什麼,而是取決於他能夠喚醒多少人跟他一起合作,能夠召喚出什麼樣的合作共同體。什麼東西最容易召喚起合作?當然就是我們共同認可的想像。

人類祖先靠什麼戰勝了其他物種

在《人類簡史》這本書里,尤瓦爾·赫拉利還給我們開了一個特別大的腦洞:

假設現在我們穿越回10萬年前的歐洲,你會發現在那片土地上其實生活著兩種人,一種是我們的老祖先智人,還有一種是尼安德特人。10萬年前你去觀察這兩個人種,尼安德特人高票勝出,他們又高大又威猛,而且還耐寒。但是為什麼尼安德特人沒有生存下來,而智人生存下來了?

尤瓦爾·赫拉利有這樣一個推測:

智人的老祖先有一種能力是尼安德特人絕沒有的,那就是胡說八道的能力。舉個例子,比如說同樣面對一片森林,尼安德特人會說「走,到森林裡去打兔子」,你看多樸實,多實用主義。但是我們這智人祖先會說「走,我們去森林裡找仙女兒」。

所以說,「共同想像」是智人在所有物種中勝出的原因之一。

你看這是不是胡說八道,森林裡面不可能有仙女。但是請注意,這兩句話背後帶動的人類協作的規模是不一樣的。

尼安德特人此時此刻願意一起去森林裡抓兔子的,能有多少個人?能夠組織多大規模的協作?但是說這片森林裡有仙女,而我們智人的祖先一旦把這個想像和故事給創造出來,一傳十,十傳百,它就會變成很多人的共同想像。

現在全球這麼多人,不還是相信在12月底的時候,有一個老頭在聖誕節到處給全世界的小朋友送禮物嗎?當故事的傳播一傳十、十傳百的時候,它能夠凝聚起來的人類協作規模就會大得多。

所以結果是啥?尼安德特人而今安在哉?變成化石了嘛。而我們智人老祖先的後代,今天可以在這兒看電視、開發布會。

國家、金融、公司、品牌都是怎麼來的

我們人類所有的文明成果,有的人嗤之以鼻,說那是胡扯,那是迷信。不,所有的文明成果,都值得我們從這個角度再去打量一番。只要它是我們共同認可的故事,它就是力量的源泉。

最近我自己有一個特別深刻的感悟,突然發現南宋大詩人陸遊有些詩句,我們耳熟能詳,比如說「鐵馬冰河入夢來」,寫得好吧?還有詞「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多好,愛國詞人要恢復故土,所以他想像中國的北方邊境,總有一天我要收復,這就是陸遊。

可是你再一深想,不得了。陸遊是什麼時代的人?南宋。他一輩子也沒有到過北方,沒見過鐵馬冰河。而且你看我剛才提到的那首詞「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這兩個地方被中原王朝丟掉,到陸遊那個時候快400年了。

400年,什麼概念?我們想像一個場景:英國把北美殖民地丟掉,也才200多年。你能想像今天一個英國紳士,在家裡天天想著收復故土嗎?臨死時還要給子孫寫一首詩「王師西定北美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會嗎?

這就是文明的力量。現實當中已經丟掉了的東西,已經沒有的東西,但是我們的文明裡有,我們的祖先的詩句里有,它就無比真實。中原王朝收復故土的心和力量,就不會喪失。

這就是尤瓦爾·赫拉利在此前的那本書《人類簡史》裡面告訴我們的:

共同認可的故事,是人類力量的根本源泉。國家、金融、公司、品牌,一切需要大規模人類協作的力量,都是這麼來的。

自由與平等人類共同故事的瓦解

畢竟是新書發布會,我們重新回到這本《今日簡史》。這本書在說什麼呢?

它其實在告訴我們:

人類面對的共同故事正在發生變化。這個變化對我們這一代人的人類文明來說,是轉折性的變化。

我們這一代人共享的故事是什麼?其實說到底就是兩個詞:一個是自由,一個是平等。

你可以想像一下,倒轉三四百年,全球任何一個文明的人都不會覺得自由和平等是當然的。自由和平等,這是我們現代人類文明最基本的兩個故事。

但是尤瓦爾·赫拉利告訴我們,這兩個故事可能要出問題了。請注意,這一次剝奪人類自由和平等的不是其他人,而是技術力量。

人類的決策自由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剝奪

我們先來看「自由」。想像一個場景:

假設人工智慧特別發達的時候,其實要不了多少年就會實現,有一天你的人工智慧醫生告訴你:根據我對你身體狀況的判斷,你現在的狀況堪憂。我測算了一下,你應該吃這種葯。然後給你一粒藥丸,你吃還是不吃?

你說我沒感覺,我身體很好,人工智慧醫生非常nice,非常禮貌地跟你解釋:對,你現在沒有感知到,但這是我通過全球幾十億人的大數據和你身上的幾萬個感測器測算出來的,你確實有病。我的這個葯,它背後的醫學道理是1000萬頁的醫學文件支撐的,現在請吃。

如果你真的要查,原始數據都在這,你自己查好了。但你查不過來啊。老天爺,那樣龐大的數據怎麼辦?你只好吃。

未來,我們會依賴人工智慧為我們決策。

請注意,就算人工智慧不會變成可怕的怪物去反攻倒算人類,它就是勤懇地服務於我們,是我們的工具,我們為他們的服務買單,是他們的主人。但是你想,當技術發達到那種程度的時候,為一件不明就裡的事,聽從別人的安排,你覺得你還有自由嗎?

我們再設想一個場景:

有一天你的人工智慧助手告訴你,根據我在全球人口資料庫里的普查,你應該跟那個小夥子,或那個姑娘結婚。因為根據測算,你們的性格匹配度最好,婚後幸福的概率最大,你們生出來的寶寶最可能健康。請問你要不要去找它說的小夥子或姑娘?

你說不要,但跟其他人結婚,婚後不幸福怎麼辦?萬一生出來的寶寶不如你料想的健康,你心中有沒有一點後悔和後怕?你有沒有能力承擔不聽從機器人的建議、選擇的後果?如果聽了,你覺得人類還有自由嗎?

機器人完全為你好,它是按照我們推進技術的方向,誠懇地在替我們服務。但是自由就這樣像泡沫一樣,離我們而去。這是我們相信的第一個故事。

人類的平等會被生物科技動搖

還有一個故事叫「平等」。

我們都相信人和人是平等的,人人生而平等。好,我們再想像一個技術的未來場景:

你的人工智慧僕人發展出了一種能力,人可以漸漸地、深度地改造自己的身體。像我肯定第一個買減肥服務,有的人可能會選擇把自己變得更漂亮、把自己變得更高大。

但是,隨著這項技術的進展,有人就會去買那種服務,讓自己變得更聰明、記憶力更強大、短時間內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服務。我們都知道,不能在短時間內集中注意力,是個多麼可怕的缺陷,但機器人可以幫你做到。

但是別忘了,所有這些服務可能都是昂貴的,剛開始只有少數人能買得起。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未來一個人的經濟能力,可以通過技術直接轉換為他的社會競爭力。再往深想一層,一個家庭的經濟能力,可以通過這種技術轉換成家庭後代的社會競爭力。

想到這,我知道你已經明白了,這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過去我們之所以相信平等,是因為時間有一種力量,不管你現在有財有勢到什麼程度,時間會把你拉平。皇帝的兒子可能是個傻子,富翁的兒子可能是敗家子,有一句話叫「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是指你的財富。

但是如果有這麼一個技術橋樑,可以讓你的財富優勢跨代遺傳,人類平等的最基本的基礎就動搖了。

而且我們想,如果真到了那個時候,什麼世界盃,什麼奧運會,什麼諾貝爾獎,還有意義嗎?你不過是花錢給自己動了個手術,然後得獎有什麼了不起?

我們之所以覺得這些獎項了不起,是因為大家都是平等的人,有一部分人憑藉自己的努力和稟賦,站到了領獎台上,他贏了,所以我們覺得他很有魅力,我們給他歡呼。

如果所有這些競賽都變成了人改造自己,把自己變成產品,然後去實驗的場地,請問,一場沒有魅力的比賽還是比賽,一場沒有歡呼的勝利還是勝利嗎?我們人類文明的所有這些典禮儀式就全垮了。

物質不再匱乏後我們缺乏的是什麼

還有一層,尤瓦爾·赫拉利在這提醒我們:當我們剛才講的人工智慧技術和生物技術,它們合在一起的時候,會給人類文明催生一個空前的繁榮。真的到那個時候,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物質匱乏將徹底遠離人類。

你說這不挺好嗎?很多剛剛擺脫匱乏的人,覺得事少錢多離家近,就是最好的工作。最好什麼都不幹,按月拿錢。當年有一個人也是這麼想的,就是孫悟空。孫悟空覺得天上的神仙多好,於是他就去了,玉皇大帝給他封了個官,弼馬溫,對吧?然後管一大片地方,宅基地也挺大的。

但是為什麼最後孫悟空不幹了?他覺得弼馬溫太小了。人們常說「天堂是個沒有匱乏的地方」,那是我們以為沒有匱乏。天堂里匱乏的東西多了,王母娘娘開蟠桃宴,有你的地兒嗎?請了你,你的座次是哪排哪號?孫悟空最後不幹了,不就是因為說蟠桃宴沒請他嗎?就反出南天門。

你看,匱乏解決了之後,我們缺的是什麼?是意義。

人沒有意義是不能活的。所以尤瓦爾·赫拉利一方面告訴我們好消息,未來的人類會極其繁榮,物質上的匱乏都沒有。另一方面在告訴我們一個天大的壞消息,未來有一些人天天奔忙做有意義的事,累得要死,但是生命很充實;還有一部分人發現自己能做的機器都能幹,沒有什麼可以做的,他的生命沒有任何價值。甚至那些有錢人非常同情他,每個月給他一筆白來的收入,啥也不用干,就能領錢。

但是,這樣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尤瓦爾·赫拉利在這兒有一句特別扎心的表述——

未來的困窘,不是生活持續不下去,而是你連被奴役和被剝削的價值也消失了。

所以,平等是在這個意義上可能產生動搖的。

特朗普到底錯在了哪兒

回到這本書,《今日簡史》到底想告訴我們什麼?它是試圖在告訴我們:

我們的文明,正在面對哪些轉折性的變化?

作為《今日簡史》的全球首發式,最該讀這本書的人是誰?我覺得第一個應該搶著讀的讀者,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

這不是我的猜測,這本書的第一章,就對特朗普喊話了。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的時候喊「美國第一」、說要買美國的貨、雇美國的工人。他是美國總統,這麼說也沒啥問題。但問題他是怎麼做的?他要在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安上一道圍牆、跑到歐盟說歐盟是美國人的敵人、和中國打貿易戰等。

尤瓦爾·赫拉利在這本書里告訴他:

就算要建一堵牆,也不應該建在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而應該建一堵牆,把美國的矽谷圍起來,不讓裡面的人再幹活了。因為未來搶掉美國人工作的,是矽谷里正在研發的人工智慧。

就算你一切都如願,跟中國貿易戰,把很多工作崗位挪回美國,挪回去之後又怎樣?你會發現工廠里都變成機器人了,同樣不需要僱傭美國工人。

所以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里有一句文眼:

我們可能判斷對了困境,但是我們可能關心錯了問題。

這句話我覺得就是對美國總統特朗普說的。當然還有很多情況會導致我們判斷對了困境,但關心錯了問題。

你可能判斷對了困境但關心錯了問題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說很多人都在擔心,世界這麼亂,將來我們這一代人會不會遇到戰爭?

尤瓦爾·赫拉利提醒我們說,你判斷對了困境,但是關心錯了問題,為什麼?因為戰爭已經不是這個時代解決問題的手段了。

過去的財富的樣式是什麼?是具體的土地和上面的資源。而現在財富的樣式,已經變成了協作、數據、科學和知識。

你還用去搶什麼糧倉、牧場、金礦和土地嗎?所以用戰爭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那些擔心戰爭的人,正如這句文眼所說的,你感受對了困境,但是你很可能關心出了問題。

再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恐怖主義。赫拉利說,恐怖主義雖然給全世界都帶來了困擾,但我們得知道恐怖分子關心的是什麼。

你光去打他有用嗎?他們關心的不是改造世界獲得什麼真實的結果,他們就是要製造轟動性的新聞,所以他們喜歡搞那些大事情。這個時候,用武裝力量去打擊恐怖分子,真的會徹底有效嗎?

也許除了軍隊之外,我們還應該請一種人來解決這個問題。什麼人?電視、戲劇的導演。

因為他想製造吸引人的戲劇,我們就用戲劇去反他的戲劇,估計各位聽到這兒會覺得匪夷所思,怎麼可能通過電視導演來解決恐怖分子問題?

我告訴你,這個思路是成立的。我看過一本書,它說的是一個監獄。這個監獄裡面,自然會有一些人,犯人不老實,經常打架鬥毆。原來的解決辦法是什麼呢?監獄長把他們關起來,打一頓或者是關禁閉。

但是有一天來了一個新的監獄長,監獄長說我才不用那一套,為什麼?因為把他們關完禁閉放出來之後,在犯人當中,他們就成了英雄,他們會更得瑟。他的方式是什麼呢?一旦打破了我的規矩,對不起,請吃一個月的兒童食品,小豬佩奇餅乾之類的。一個月過去之後,所有其他的犯人會看不起你、笑話你,他的氣焰就被打掉了。

你看,這不就是用戲劇導演的手法來面對一個戲劇嗎?

作為中國人為什麼你更應讀這本書

現在你已經品出那句話的味道了,「你可能感受對了困境,但是你很可能關心錯了問題」。

類似於這樣的問題,《今日簡史》這本書里給我們列出了21條, 21個人類正在面對的,但是有可能搞錯了方向的問題。

看看這些詞吧:

剛才我說這本書出來之後,第一個讀者應該是特朗普,其實這本書更應該的讀者,是我們中國人。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過去這一百多年,中國人在幹什麼?在啟蒙,在救亡,在圖存,在崛起。現在我們有機會參與到建構、發明下一個全人類的故事的行列中。

當然,這本書還應該有一批讀者,這是最重要的讀者——深圳衛視、愛奇藝和得到App收看這場發布會的用戶。

中國改革開放已經40年,現在我們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剛剛財富雜誌發布的排行上,全球500強企業中國是111家,僅次於美國的126家,遠高於第三名日本的52家。這就是中國現在在全球的位置。

前不久有一位人工智慧科學家要從美國回到中國工作,有人就問他為啥要回到中國?他說:這個時代全人類有兩個最大的變數,一個是中國,一個是人工智慧。所以對於我這樣的人來說,人生還有別的選擇,當然要回中國去搞人工智慧。

中國人身為全球最大的變數之一,我們對未來是最好奇的。中信出版集團在出版赫拉利前兩本書《人類簡史》和《未來簡史》的時候,曾經拉著赫拉利在中國各地做巡迴活動。赫拉利嚇壞了,他說:「我就是一個普通的歷史學家,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像一個搖滾明星那樣對待我?你們的掌聲太熱烈了,你們聚集的人太多了。」

這就是中國。中國人對未來的好奇程度,超出全球任何人的想像。

不管在哪個階段,西方對我們來說都是一個問題——向他們學習。我們中國人是有胸懷的,畢竟我們不是西方人。

可是尤瓦爾·赫拉利今天告訴我們,西方自己的故事也出問題了,我們很可能要打碎重來,尋找全人類下一個共同的故事。

屬於未來的偉大公司將在哪裡產生

很多人讀了這本書之後,可能會覺得恐慌。原來的故事都不在了,我生存的意義怎麼找?

這樣的恐慌很稀奇嗎?蒸汽機發明的時候,鐵匠們恐慌不恐慌?汽車發明的時候,馬車夫恐慌不恐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飽受戰爭摧殘的人,面對核武器這個龐然大物,那一代人恐慌不恐慌?

200年來恐慌是常態,可是總有一批人,每個時代都有,他們覺得人類有很多問題,可以通過自己的創造力去解決。

二戰之後,在那麼多人陷入恐慌的時候,還有一批人在創業,那些偉大的公司,比如豐田和IBM,那批創業者在集中精力解決那個時代人類的問題,所以它們的成功是什麼?是在新環境下,解決人類的新問題而獲得的成功。

很多人一看股票市場,人家怎麼做那麼好?又是千億美金公司,又是萬億美金公司,答案很簡單:人家解決了人類的問題。

凱文·凱利講過一句話——

「未來30年真正偉大的公司,現在都還沒有誕生。」

讀完了《今日簡史》這本書之後,我對這句話的體會更深一些:

為什麼不要看現在股市上誰市值破1萬億美金了?因為我們整體人類正在面對全新的問題,而解決全新的問題需要全新的公司和全新的思路,所以屬於我們這一代人的機會,是大大的存在。

有時候和一些創業者聊天,他們總是抱怨創業項目難找。說這種話的人,要麼誤解了創業,要麼誤解了什麼是公司。

公司是什麼?公司就是用來解決人類的問題的。所有偉大的公司,都是解決了人類的普遍問題。你解決的人類的問題越普遍,公司就會越大;你解決的方式越有獨創性,你的公司就會存在越久。所以什麼是創業,創業就是把自己當作一個打工者,給整個社會找一份工打嘛。

所以對於我們這幫人來說,這本《今日簡史》它是什麼?它是我們這一代人可以去解決的那些大問題的21條清單。

意義產業和安全產業可能誕生下一個偉大公司

有太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了,舉個例子,剛才我們說很多人很可能會陷入一種生命沒有意義的狀態,這就是問題,這個問題下必然誕生新產業。

未來會不會出現一種「意義產業」呢? 為那些生活沒有價值的人找到他生活的價值感。

其實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早就發生過。上個世紀30年代美國大蕭條的時候,正是美國電影業、廣播業大發展的時候。它們為那些絕境中的美國工人,提供了生活意義。

再比如說「數據安全產業」。可不是給電腦安個殺毒軟體那麼簡單,那不是安全產業。

各位意識到沒有:我們現在身上都有一個操作系統,是生物操作系統,那些大公司將來是要用他們的技術,像一個黑客一樣侵入我們的操作系統,拿走我們的各種數據的。

拿走數據幹什麼?你不要以為這是個隱私問題,很多人說數據泄露是個隱私問題,那就把問題想淺了。未來時代有可能拿到你數據的人,會給你非常不公平的待遇。

不要以為這沒有跡象。現在有些網站一旦判明你住在哪個小區、過去有哪些消費記錄,知道你反正不太在乎錢,給你看到的商品和服務價格就會比別人更高。這件事情已經被很多媒體報道了。

還有人講過這麼一個設想。假如有一天,生物技術大發展,發明了一種可以延年益壽的葯,吃一顆多活50年,要不要買?

買?好,請注意,不會每一個人同一個價格的。那個時候的大數據,藥廠是知道你們家多有錢的,每個人拿自己財產的50%來買這顆葯,有的人是近乎免費得到,有的人就會付出很多。

你說這可能是另外一種公平,但是在這樣的前景面前,你真的不想保護一下自己的數據嗎?保護自己的數據,未來將會是一個多麼大的產業。

21個議題21個千億美金的機會

《今日簡史》這本書列出了未來人類的21個議題,所有這些議題對我們今天來說好像都是無解的困境。但是這些人類共同的困境,難道需要一個歷史學家給我們確切的答案嗎?

這是我們這一代人要去做的事情。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誕生巨大的社會價值,然後其中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將會兌現為商業價值。

所以我建議,每一個想創業的人,或者有可能加入一家創業公司的人,都要讀這本書。

因為這裡有你解決人類問題的清單,每一個清單話題的背後,都是一家價值千億乃至萬億美金的公司。這就是在這本書的全球首發式上,我們要把它隆重推薦給你的原因。

在這裡我要引用一句話,一句來自於中信出版集團的董事長,也是一位資深的出版人王斌先生的話。我們在聊起這本書的時候,他跟我說:

消滅一個舊的議題,產生一個新的議題,這就是我們每一代人推動歷史進步的方式。

所以說,所有出書的人其實都承擔著使命。很多人說,出版圖書這是不是夕陽產業?放心,不會的。為什麼?

因為出版業的天職就是推動新議題的誕生,選擇它們,推廣他們,凝結最廣泛人群共同認可的故事。這件事情到哪年哪月都會有價值。在這個時代,它尤其有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到 的精彩文章:

TAG:得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