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善惡之道 讀《神奇的聖人—王陽明》有感

善惡之道 讀《神奇的聖人—王陽明》有感

以善心待人,以噁心防人。古今賢人大多追尋聖人之道。孟子提出「人性本善」,即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人有惻隱之心,慈悲之心。而荀子主張「人性本惡」。他指出,出生不大的孩子就會從哥哥手裡搶吃的,會從母親嘴裡奪食物,不高興的時候就哭或者打人。人的惡有時還體現在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反而不高興。

「善心」是聖人之道,是他們苦心修鍊的成果。唯有於人心善,才能於己心寬,故而能快樂愉悅地面對生活。心有善念,內心才會潔凈,身體才不會為外物所擾,從而百毒無所侵,百病無所生,煩惱無所依,焦慮無所靠。聖人們修鍊的善心其實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所需的一種精神食糧和自我救贖的方式。

無數賢人志士在追尋聖人的途中有的被外境所惑、所誘、所擾、所累無法前行,只有個別意志堅定,心無旁騖的智者才能達到聖人的巔峰。因此,聖人之少見,聖人之難成就,便可想而知了。

正因為善心是聖人之道,是具有高尚智慧和參悟能力的極個別人之道,所以眾生皆懷噁心是大多數人普遍的心懷。

所以,以善心待人,遵循古聖先賢開創的足跡,以噁心防人,避免自己身處險境,讓人有敬畏之心,才會安生於世,樂在其中!

古人云:「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無」大概與此有相通之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學俄語試題庫 的精彩文章:

讀《神奇的聖人——王陽明》有感

TAG:中學俄語試題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