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提高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

提高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

來源中國軍網綜合

科學技術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和創新都會引起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革。當今世界,科技創新與軍事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加速融合,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請關注今日《解放軍報》的報道——

科學技術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和創新都會引起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革

提高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

蓋立閣

習主席著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謀劃指導國防和軍隊建設,多次強調要樹立科技是核心戰鬥力的思想,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這一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科技創新與戰鬥力增長的內在規律,為搶佔世界軍事競爭制高點,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呈上升趨勢

科學技術是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和創新都會引起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的深刻變革。當今世界,科技創新與軍事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加速融合,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不斷上升。

科技創新是戰鬥力生成提高的重要動力。戰鬥力始終是軍隊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戰鬥力標準是軍隊建設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自古以來,科技創新就以一種不可逆轉、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動軍隊戰鬥力向前發展。青銅器、鐵器和百鍊鋼等金屬材料技術的發明,導致金屬兵器取代木石兵器,戰爭進入材料對抗與體能對抗的冷兵器時代。火藥的發明及其軍事應用,使大刀長矛退出歷史舞台,人類邁入能量對抗和技能對抗的熱兵器戰爭時代。20世紀中葉以來,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以雷達技術、航天技術、制導技術、發動機技術以及航母技術等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支撐,人類戰爭進入信息對抗與智能對抗的信息化戰爭時代,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日益提升,在戰鬥力建設中的地位不斷凸顯。

科技創新影響戰鬥力生成要素。人、武器及其結合方式,構成了戰鬥力生成的基本要素。科技創新有助於鍛造軍人的科技頭腦,熟練駕馭先進武器裝備,促進軍人素質從「體能型」到「技能型」再到「智能型」的革命性提升。科技創新是武器裝備創新的基石,推動武器裝備實現了從冷兵器、熱兵器到信息化武器的跨越式發展,導致當代武器裝備遠程精確化、智能化、隱身化、無人化趨勢更加明顯。科技創新也為軍隊提供了有效的教育訓練手段,推動人與武器形成新的結合方式,尤其是當代科技創新推動人和武器兩大要素結合得越來越緊密,人與武器裝備高度一體化,有效縮短了戰鬥力生成提高的周期。

科技創新影響軍事力量運用方式。恩格斯曾指出,每個在戰史上因採用新的辦法而創造了新紀元的偉大的將領,不是新的物質手段的發明者,便是以正確的方法運用他以前所發明的新手段的第一人。歷史告訴我們,每一次重大科技創新都會引起軍事力量運用方式的革命性變化,促進戰爭樣式、制勝機理和作戰理論的深刻變革。當前,伴隨著無人化技術、空天技術、大數據技術、激光技術、生物技術和腦科技等戰略前沿技術的創新發展,太空和網路攻防技術成為軍事競爭力的制高點,戰場不斷從傳統空間向新型領域拓展,戰爭形態和作戰方式加速向信息化演變,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主要作戰模式,戰鬥力運用方式呈現出信息主導、體系支撐、精兵作戰、聯合制勝等特點,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

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不斷提高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必須著眼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和軍事革命加速推進的新形勢,持續在自主創新、作戰需求牽引和突破核心關鍵技術上下功夫,努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必須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全面實施科技興軍戰略。必須把創新擺在軍隊建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瞄準世界軍事科技前沿,明確國防科技創新的方向和突破口。必須增強「四個自信」,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切實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國防和軍隊建設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以作戰需求牽引基礎研究和戰略前沿技術探索。設計武器裝備就是設計未來戰爭。必須把作戰需求貫徹到國防科技發展的全過程,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使科技創新同部隊建設發展接好軌、對好焦,做到未來打什麼仗就發展什麼武器裝備。要抓好基礎研究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深化基礎理論研究和高技術前沿探索,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持續發展增強後勁。要高度重視戰略前沿技術發展,鞏固和加強優勢領域,加大新興領域創新力度,加強戰略性、前沿性、顛覆性技術孵化孕育。要加強戰略制衡力量建設,加強可能改變競爭格局的突破性技術的研發力度,加緊在一些戰略必爭領域形成獨特優勢。

把核心關鍵技術作為主攻方向。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必須堅持緊貼實戰、瞄準戰場、服務部隊,把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推進自主創新的主攻方向,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奮起直追、後來居上。找准制約我軍裝備長遠發展的癥結和關鍵,強化先進位造、先進工藝、新能源,電子元器件、基礎軟體等共性基礎技術,努力縮小關鍵領域差距,為武器裝備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

提高科技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必須增強向科技創新要戰鬥力的意識,加大先進成熟的自主創新成果推廣應用力度,把創新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戰鬥力,推動我軍建設向質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轉變。

探索形成順暢高效的創新成果轉化運用機制。堅持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把國防科技創新體系納入國家創新體系,構建系統完備的科技軍民融合政策制度體系,整合軍地兩大體系資源,大力開展軍民協同創新。深化國防科技體制機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建立完善國防科技成果轉化成熟度評價體系,完善國防科技成果轉化利益分配機制,切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把國家戰略意志變成戰略能力。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防專利條例》等政策法規,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成果轉化、評價獎勵等方面的改革創新,促進科技創新成果向戰鬥力的轉化。

加強武器裝備實戰化運用。努力構建先進實用的武器裝備試驗鑒定體系,堅持以對作戰體系的貢獻率為評價標準,堅持技術武器化、力量體系化、能力實戰化的發展方向,以進入戰備為指標,分階段推進武器裝備實戰化能力建設。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堅持體系建設、一體運用,加強武器裝備體系化、常態化、實戰化運用,在體系運用中檢驗性能、發掘潛能。積極探索適應未來戰爭需求的戰鬥力生成模式,堅持以訓促建、訓用結合,提高實戰化訓練水平,努力實現研製和運用有機統一,推動新裝備成建製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

加速培育新質戰鬥力。推進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自主創新,必須堅持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在提高新質戰鬥力上求突破。新質戰鬥力是以信息化為基礎的,要堅定不移地把信息化作為軍隊現代化建設發展方向,加快構建適應信息化戰爭和履行使命任務要求的武器裝備體系,推動信息化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面提高基於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扭住新型作戰力量建設這個戰略重點,大幅度提高新質戰鬥力比重,努力在關鍵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推進新型作戰力量加速發展、一體發展。緊盯新質戰鬥力生成要求,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要求,扭住網路信息體系這個抓手,提高部隊科技含量,發展精銳作戰力量,加強實戰化訓練,增強打贏能力。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文理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這個八一,翻越雪山來看你
抗洪搶險救援,我們時刻準備著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