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這款T34坦克,頭頂60根火箭炮,曾肆虐上甘嶺前沿!
火箭炮,改變了炮兵作戰的形態,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在敵人的陣地上,給敵人以重大殺傷,取得意想不到的戰果。後來,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我志願軍也使用這種火箭炮猛烈的轟擊過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讓敵人魂飛魄散,留下一段不朽的傳奇故事。
炮兵作戰都是有來有往,激烈對抗的。美軍其實也有火箭炮,比如上甘嶺戰役最令志願軍步兵頭痛的不是105、155和203重型榴彈炮,而是美軍的T34火箭炮!別誤會,美軍的T34,不是二戰蘇聯著名的T34坦克,而是一種火箭炮坦克。
戰役後期,美軍在一線陣地使用60炮、81炮、無後坐力炮和抵近的坦克炮,距離我前沿1000米以內。在二線陣地大量使用速射機關炮、105毫米輕榴彈炮,T-34型多管火箭炮,並以單炮抵近射擊,距我前沿2000~3000米。三線為105毫米和155毫米榴彈炮,距我前沿3000~5000米。四線為155毫米和203毫米榴彈炮以及155毫米加農炮,距我前沿6000~8000米。
T-34型多管火箭炮與蘇聯著名的T-34中型坦克同名,其實出身也是坦克。發射車是利用M4謝爾曼中型坦克為底盤改裝,謝爾曼這種坦克,大家都比較熟悉。該型坦克極為常見,有軍迷將它親切地稱為謝饅頭。T-34型多管火箭炮在M4謝爾曼的炮塔頂部加上4排60管火箭發射管,火箭炮的口徑為114.3毫米,發射M16火箭彈的最大射程達到4800米。
不過,從性能上看,我軍裝備的蘇制喀秋莎火箭炮規模也不少,在前線部署有一個火箭炮師, 共8個火箭炮團,裝備192門火箭炮。而且蘇制喀秋莎火箭炮的性能明顯比美軍T-34型多管火箭炮強太多。喀秋莎的常用射程為5公里,而美軍火箭炮的常用射程僅二三公里。喀秋莎火箭炮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志願軍不多的性能強於美軍的重型武器,經常炸的美軍人仰馬翻。


※俄軍一王牌部隊戰功赫赫:每年8月還能公開喝酒鬥毆約女友!
※摸著中國的石頭過河:這支軍隊竟與30年前解放軍一模一樣!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