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誠為什麼說1936年國防建設的成效相當於民國二十年以來的總和?

陳誠為什麼說1936年國防建設的成效相當於民國二十年以來的總和?

為解決兵源補充問題,1936年國民政府又正式下令實施《兵役法》,「先就豫鄂皖贛蘇浙六省劃定管區,試辦徵兵事務。其餘各省,亦已施行國民兵役,以為徵集現役兵之準備」。 據統計,1936年7月至12月,徵集入營新兵5萬人,受過軍事訓練的壯丁約50餘萬,正在訓練中的壯丁約百萬人。 這一徵兵制度實施不久戰爭即已爆發,由於前線對兵源需要劇增,為了應急,國民政府採取了徵兵與募兵並行的制度。

訓練新兵

在培訓後備力量方面,主要做了在民眾、學生中推行軍事訓練的工作。1935年國民政府公布了《壯丁訓練實施綱要》、《縣軍訓教一官遴選辦法》等文件,制訂了由中央統訓練軍訓幹部,分派各省開展民眾訓練工作的方案。到1936年底,共訓練民眾達50餘萬,正在訓練者100餘萬。同時還開展了集中訓練高中以上學生的活動,抗戰爆發時全國已訓練高中學生22.4萬人,專科以上學生64340人,並培養了一批預備役軍官幹部。這在當時教育落後的中國已經是個可觀的數字了。

訓練士兵

此外,南京政府在軍事上還做過一些臨時性的應戰準備,如在日本策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最猖獗的時候,1935年10月中旬,國民政府下令沿隴海路西調軍隊,在平漢線南端集中了10萬大軍,同時蔣介石親赴河南視察,命令在黃河上趕製渡河船筏,作好戰鬥準備。月底,又在南京附近集中11個師的兵力,由蔣親任總指揮,以中央軍校教育長張治中及南京警備司令谷正倫為東、西兩軍司令,進行對抗演習。 這是南京政府向日本進行的前所未有的武力炫耀,它說明蔣介石已經開始準備以武力來抗擊日本的入侵。

陳誠

到七七事變前夕,南京政府國防準備已初步完成了些基礎性的工作。正如1937年4月間軍政部常務次長陳誠所報告的那樣:「1936年一年國防建設的成效,超過了1932年至1935年四年的總和;而1932年至1935年四年國防建設的成效,又相當於民國二十年以來的總和。」

馬振犢、陸軍:《抗戰正面戰場啟示錄——八一三淞滬抗戰》

編輯: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和親攘夷」轉向「開國攘夷」,松陰所謂「航海雄略」究竟何所指?
打敗「鎮遠」「定遠」艦!「長崎事件」成為日本軍備擴張的墊腳石?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