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生活的質量如何,很大程度上決定於自己的心。

一、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有一個鄉下人,發現斧頭不見了,他在家裡家外,房前屋後,角角落落找了個遍,沒有發現斧頭的蹤影,於是他懷疑鄰居家的孩子把它偷走了。他暗地裡觀察,那個孩子走路的姿勢,就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那個孩子表露的神色,就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那個孩子說話的語氣,更像是偷了斧頭的樣子……

過了幾天,這個人到地窖去取東西,打開地窖門,下到地窖里的時候,發現那把幾天不見的斧子正安安靜靜的躺在地面上。這個人恍然大悟,幾天前他在地窖里儲存種子的時候,忘了把斧頭帶出來。

第二天,當他再看鄰居家的孩子,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笑,一點不像個小偷的樣子!

這個人心裡存有個小偷的念頭,所以怎麼看怎麼覺得別人是小偷,一旦沒有了小偷的念頭,別人就正常了。

生活中常有這樣的現象,心存旁門左道,總是疑神疑鬼;自己小心眼,總覺得別人跟自己過不去;想高人一等,就時時盤算怎麼壓過別人……

大三的時候,班裡每個同學都被安排到別的系,擔任半年的新生實習班主任,同時,他們本系也會派一個老生擔任實習班主任。於是,一些好心的師兄就教導我們,要如何樹立權威,否則被他們本系的老生欺負。

果不其然,第一次開班會,那個擔任實習老師的本系老生就有意無意的說,趙老師只當半年的實習班主任,我是當一年的。也許他來之前,也有好心人教導過他吧。

《中庸》有一句話:「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意思是說,如果有什麼事加在你身上你不樂意的話,就不要把相同的事加在別人身上。

宋朝朱熹註解這一段話說:「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未嘗不同,則道之不遠於人者可見。故己之所不欲,則勿以施至於人。」朱熹的意思,以自己的心去忖度別人的心,別人的心與我的心並無不同。那麼,為人之道並不遙遠,從自己的心出發就可以了。所以自己所不願意的,就不要加諸別人身上。

「道之不遠人」之「人」,不是指別人,而是指自己的這顆心。

道不離心,人生的關鍵就是正心。人人有顆向善的心,但常被虛榮、名利、權欲蒙蔽了,

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造成人心的緊張與不安。

不妨正視自己的這顆心,捨棄比高低的念頭,就事論事,公道公平,不卑不亢。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朱熹

二、將心比心,便是佛心

佛是什麼?佛是覺悟了的人。佛說,人人可以成佛。也就是說,人人有一顆成佛的心。

六祖慧能大師說:「迷則佛即眾生,悟則眾生即佛。」人與佛並無二致,只因覺悟還是迷痴而有分別。

鏡虛禪師聲名遠播,一天深夜,他帶了一名女子回到房中,同吃同住,好幾天都不開門。

徒弟滿空法師害怕被人發現,一連幾天守在門外,遇到有人找師父,就說師父正在休息。

但這樣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滿空鼓起勇氣去找師父理論。一進到師父的房間,就看到一位長發披肩、背部婀娜的女子躺在床上。滿空肺都氣炸了,大聲的質問:「師父,您這樣的舉動,還像一個佛門大師嗎?還配得上十方大眾對您的敬仰嗎?」

鏡虛禪師一點也不動氣,輕聲細語的說:「我怎麼不配做大眾的楷模呢?」

聽到有人說話,那位女子緩緩轉過身來,滿空一看,大吃一驚。這不是一張想像中風情萬種的臉,而是一張看不到鼻子、眉毛,連嘴也幾乎爛掉的臉。原來,這個女子是個麻風病人。

滿空跪倒在地,慚愧地對師父說:「師父能看的,我們不能看;您能做的,我們不能做。弟子們愚痴,師父的見地我們竟不能了解。」

作為一個得道高僧,鏡虛禪師如果有人我之別,怎麼會把一個麻瘋病人帶到自己的禪房裡面?鏡虛禪師如果有男女之別,怎麼會和一個女子同吃同住?

鏡虛禪師心中沒有我的執念,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別人的苦難就是我的苦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就是將心比心的最高境界。

孟子也說過這樣的話:「禹思天下有溺者,猶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猶己飢之也。」大禹想到天下還有被水溺的人,好像自己在被水溺一樣;后稷想到天下還有挨餓的人,好像自己在挨餓一樣。

將心比心,感同身受,這就是道心,這就是佛心。

人與人之間要建立良好的關係,一定要互相體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再往上走,就是要體會別人的痛苦,象愛護自己一樣關心別人。

作者簡介:趙大山,京博國學外聘作者。

本文系京博國學原創,轉載請註明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博國學 的精彩文章:

莊子為何能長壽?想長壽,必須牢記這三條天規
鬼谷子智慧:古今成大事者,都有著五種品質,缺一不可!

TAG:京博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