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強: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 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李強: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 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浦東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鍵時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向世界表明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也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28年來,浦東開發開放都取得了哪些輝煌成就?積累了哪些寶貴經驗?新時代下,浦東開發開放會有哪些新舉措?上海將如何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2018年第16期《求是》特刊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的文章《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 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為我們權威解讀關於浦東、關於上海改革開放的那些事兒。

全文如下:

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 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一、浦東開發開放是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浦東開發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關鍵時期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上世紀90年代初,國際上蘇東劇變使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遭受挫折,國內改革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同時,全球產業結構和分工面臨重大調整,經濟全球化態勢進一步顯現。在這樣重大挑戰、重大機遇、重大抉擇的歷史關頭,黨中央、國務院立足戰略全局,作出開發開放上海浦東的重大決策,向世界表明中國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信心,掀開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新的歷史篇章。

浦東開發開放28年,一個根本的啟示是,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必須從國家戰略的高度,從改革開放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浦東開發開放的歷史使命,深刻把握上海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的特殊責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改革開放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關口。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同時,國際經濟和政治格局發生深刻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開放還是封閉,前進還是後退,全球面臨著新的重大抉擇。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宣布了新一輪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發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動員令。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上海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要擔起新使命、實現新作為,必須繼續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認清大勢、把握大局、提高站位,以更寬視野、更大力度、更實舉措,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努力當好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試驗田,全力為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探路破局,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二、浦東開發開放的輝煌成就及經驗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浦東開發開放28年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從一片阡陌交錯的農田,變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的現代化新城,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28年來,浦東經濟總量從1990年的60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9651億元,年均增長15.1%;財政總收入從浦東開發之初1993年的11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3938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年已超過6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超過2.3萬億元。習近平總書記講,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個地方可以體現一個國家的風貌。浦東發展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見證。

這當中,比較突出的,一是形成了較高水平的對外開放體系,匯聚健全的要素市場和一大批跨國公司總部機構,外資金融機構集聚度全國第一,海港空港口岸具備世界級樞紐保障能力,跨境資源配置功能持續提升。二是形成了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從無到有興建了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超級計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內外資研發機構547家,研發投入相當於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3.8%。三是形成了現代化的產業體系,第三產業佔比達75%,戰略性新興產業製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41%,基本形成了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先進位造業為支撐的產業結構。四是形成了更健全的民生保障體系,推動全面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黨建引領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四位一體」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基本公共服務更加均衡,社會保障體系越織越密,社會民生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近45%,累計建成保障性住房3000多萬平方米,惠及30萬家庭、100萬人口。

浦東開發開放深刻改變了浦東的面貌,也有力推動了上海的發展,為我國改革開放作出了積極貢獻。開發開放浦東,推進「東西聯動」,為浦西人口疏散、傳統工業東遷提供了戰略空間,使上海徹底擺脫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的困難局面。浦東大量外資的引進,優化了上海產業布局,提升了城市綜合功能;高強度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了輻射周邊、聯通全球的網路通道,推動上海從傳統工業城市向經濟中心城市升級。今天的浦東,以佔全市1/5的面積、1/4的人口,貢獻了1/3的經濟總量,是上海經濟的增長極和發動機。在浦東開發開放過程中,率先建立國家級要素市場,率先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率先推進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產生了我國第一個保稅區,第一個金融貿易區,第一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發揮了先行先試的窗口帶動作用。

浦東開發開放28年的成功實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最為突出的是:

始終堅持「開發浦東、振興上海、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辯證統一,在全國大局下思考和行動;

始終堅持「第一要務、第一資源、第一動力」的辯證統一,使人才支撐創新、創新驅動發展;

始終堅持「人口條件、資源條件、環境條件」的辯證統一,實現經濟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始終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的辯證統一,堅定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黨的建設辯證統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全面激發乾部群眾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幹事創業激情,匯聚推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強大合力。

這些經驗和做法,既是浦東開發開放的不竭動力,更是上海發展十分難得的寶貴財富,必將進一步激勵和引領上海乾部群眾在新的起點上,不斷開創上海改革開放新的輝煌。

三、浦東開發開放的新使命新舉措新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上海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上海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將一系列重大國家戰略交給上海先行先試。我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新作為」的要求,將浦東作為實施國家戰略的核心區、突破口、試驗田,充分發揮浦東開發開放的示範引領作用,加快推動國家戰略的落地落實。

中央把全國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放在浦東,就是看重浦東開發開放形成的制度基礎、開放優勢和戰略地位。5年來,按照中央要求,我們緊抓制度創新這個核心,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探索建立同國際投資和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協調推進投資管理、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和政府監管制度創新,為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比如,建立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強化企業的市場投資主體地位。比如,確立符合高標準貿易便利化規則的貿易監管制度,口岸貨物和船舶申報100%通過「單一窗口」辦理,服務企業數超過24萬家。比如,開設自由貿易賬戶,探索開放環境下有效防範風險的金融創新制度。自貿區建設全面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去年自貿區以上海1/50的面積,創造了上海1/4的地區生產總值、2/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給上海的國家戰略。浦東有張江、臨港兩個承載區,是科創中心建設的主戰場。我們以全球視野、國際標準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建設上海光源二期、超短激光、轉化醫學等一批大科學設施,高標準規劃建設張江科學城。我們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從3.3%提高到3.8%左右,湧現出C919大型客機、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墨子號量子衛星等重大科技成果。我們聚焦重點領域、頂尖人才,著力打造人才高峰,建設全球性人才高地,構建更優創新創業生態,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希望上海努力探索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我們發揮浦東試驗田作用,聚焦城鄉社區,推進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權力下放,全面取消街道、鄉鎮招商引資,強化公共管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職能,加強社區、村黨組織書記和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提升基層服務管理水平。特別是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入手,著力補短板、惠民生、強法治,依法嚴禁外環線內煙花爆竹燃放,加強區域環境綜合整治,推進城鄉中小河道治理,全面強化城市精細化管理,使整個城市的面貌顯著提升。

全面從嚴治黨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上海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在全市包括浦東,從狠抓作風建設入手,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抓住落實管黨治黨責任這個「牛鼻子」,以更好的黨風政風和幹部隊伍作風推動改革發展。一是以制度管權治吏,率先規範領導幹部親屬經商辦企業行為,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貫徹執行,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二是率先探索樓宇黨建、社區黨建、開發區黨建、互聯網黨建,把黨的組織建在經濟社會發展最活躍的細胞上,形成超大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三是樹立鮮明的用人導向,建立健全容錯糾錯機制,凝聚強大力量。

四、新時代上海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

上海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發展起來的。上海過去靠改革開放,未來還要靠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站上新起點,上海要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就必須把浦東開發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堅定不移做深做透改革開放這篇大文章。

第一,堅持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對上海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定位,對上海發展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對上海未來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為進一步推動中央賦予上海的戰略定位和戰略任務落地落實,加快構築新時代上海發展的戰略優勢,前不久,我們召開了市委全會,將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確定為實現新時代上海發展戰略目標的核心任務。重點就是全面提升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五個中心」的核心功能,在品牌建設、制度創新、對外開放、創新創業、全球網路、發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質生活等關鍵領域打造新高地,更好服務全國發展大局,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第二,堅持制度創新、開放興市,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是重要軟實力、核心競爭力。我們一方面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制定優化營商環境行動計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一網通辦」,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出台全面貫徹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100條舉措,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特別是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帶動全市,聯動周邊,服務全國,輻射亞太,聯通全球,努力把上海打造成為全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新高地,成為配置全球資源的亞太門戶,成為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戰略支撐。

第三,堅持主動服務、當好龍頭,推進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服務長三角地區發展是上海開放的重要使命和載體平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要求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使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更好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今年6月,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在上海舉行座談會,對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進行再謀劃,編製出台了三年行動計劃,聚焦交通互聯互通、能源互濟互保、產業協同創新、信息網路高速泛在、環境整治聯防聯控、公共服務普惠便利、市場開放有序等重點領域,形成了一批項目化、可實施的工作任務。目前,一批重大規劃抓緊研究制定,一批重點事項抓緊推進落實,力爭通過三省一市共同努力,使長三角地區成為全國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引領示範區,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第四,堅持對標一流、打響品牌,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提出打響上海服務、上海製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這是上海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梯子,是上海實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這當中,上海服務是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功能,重點要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上海製造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方向就是努力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上海購物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高品位需求的重要途徑,重點打造最新最潮最具吸引力的國際消費城市;上海文化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加快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使文化成為上海最閃亮、最有魅力的金字招牌。

第五,堅持改善民生、增進福祉,創造高品質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必須創造高品質生活,既要關注基本民生、底線民生,更要注重質量民生。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抓好治氣、治水、治土工作,高標準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要加快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彰顯產業特色,優化人居環境,建設有風貌更有韻味、有景觀更有文化的上海郊區農村。要加強城市精細化管理,拿出像繡花一樣的細心、耐心、卓越心,強化技術運用、法治保障、高標準管理,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

原標題: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 勇當新時代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

來源: 《求是》2018/16

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去除悸動亂跳 回歸正常心律
剛剛,「雲雀」在浙江平湖與上海金山交界處登陸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