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今天,日本投降簽字!這段比生命還重要的原版視頻記錄全過程,還有多少中國人沒看過?

今天,日本投降簽字!這段比生命還重要的原版視頻記錄全過程,還有多少中國人沒看過?

原標題:今天,日本投降簽字!這段比生命還重要的原版視頻記錄全過程,還有多少中國人沒看過?


日本「芷江受降」現場視頻首次公布



日本「芷江受降」完整現場視頻(原版)


1945年8月21日上午,數千中國軍民湧向芷江機場目睹日本投降代表。



1945年8月21日,芷江機場,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乘坐插有白旗的吉普車繞場一周示眾


芷江受降的歷史現場


作者:徐宗懋


1945年9月9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將軍在南京接受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投降的一幕,象徵著20世紀中國地位的重大轉折。從百年前的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似乎只有屈辱地投降,從來沒有光彩地受降。不過在南京受降之前,其實還有一個「芷江受降」也值得一提,它是中日兩軍交戰以來雙方代表的首次接觸,目的正是為南京受降做準備。


1945年8月10日,在受到美國原子彈轟炸之後,日本政府目睹了國民的慘重死傷,儘管一些激進將領要求再戰,喊出「一億玉碎」(日本一億人口都戰死),但裕仁天皇已順天命,決定無條件投降。請降書由瑞士、瑞典轉達同盟國,只要求保留天皇制。11日,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代表中美英蘇四國答覆日本,准予保留天皇制,接受其投降請求。15日,中國政府外交部收到日本正式投降電文。當天,最高統帥蔣介石即電日軍駐華最高指揮官岡村寧次,指示六項投降原則,並派何應欽上將代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接受日本投降。18日,蔣介石再電岡村,要求日方代表必須在21日到達湖南芷江,並規定日方代表不超過五人,飛行航線自漢口機場起飛經常德上空直飛芷江,對乘坐的機型、飛行的高度、飛行的時間、座機的識別標誌以及聯絡方法等也做了規定。19日,岡村複電,告以今井座機的聯絡呼號並在飛機尾翼系以紅布條作為辨識。這一天,蔣介石召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授權何為中方洽降全權代表,並急電駐守芷江一線的第四方面軍王耀武、新六軍廖耀湘等人加快準備。何應欽旋召集有關人員進行討論,確定以陸軍總部、軍委會、行政院顧問團、各大戰區長官以及美軍駐中國作戰司令部的高級軍政人員,組成龐大的洽降代表團,並邀請昆明、重慶、貴陽各大報社派出記者前往芷江;換句話說,艱苦抗戰八年的中國朝野,決定用最隆重的陣容來完成洽降儀式,讓全體中國人分享百年來中國人初次受降的欣悅。


20日上午,接到通知的各戰區長官張發奎、盧漢、湯恩伯、杜聿明等陸續抵達芷江。下午,何應欽、蕭毅肅和陸軍總部的重要幕僚、行政院顧問團、美方人員及新聞記者五十多人,分乘四架運輸機,由重慶抵達芷江。當晚,何應欽召集軍事會議,設立了「陸軍前方指揮部」,負責全部受降事宜。考慮到日軍降使是副參謀長級別,因此決定安排由陸軍參謀長蕭毅肅出面受降,同時指派新六軍政治部少將副主任陳祖貽改佩少校軍銜負責對日降使的接待和警衛工作。



圖① 1945年8月21日11時15分,日軍降使今井武夫少將一行,乘專機飛抵湖南芷江。


圖② 日軍降使今井武夫一行走下飛機。



圖③ 今井武夫等人下機檢驗身份後,前往指定的帳篷休息。今井武夫(前右二)身旁為中國陸軍副參謀長冷欣、外交部人員邵毓麟、舒適存等。


21日,今井武夫一行從漢口登上一架漆皮脫落、黃綠斑駁的專機。同時,由美軍飛行員駕駛的三架戰鬥機由芷江機場起飛,在常德上空對今井的座機執行引航任務。11時15分,飛機抵達芷江機場,隨行的日軍人員有參謀橋島芳雄、前川岡雄,翻譯木村辰男,工作人員松原喜八、久保善男、小八童正男、中川正治等八人。飛機緩緩降落時,四周等待的中方人員和新聞記者一擁而上,把飛機團團圍住。艙門打開後,首先走出的是木村辰男,接著便是岡村的降使今井武夫。儘管肩佩少將軍銜、腳蹬馬靴、著草綠色嗶嘰翻領軍服的今井努力保持降使的「尊嚴」,仍難掩落寞之態。今井武夫,191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入富士步兵第六十九聯隊任士官候補生,後又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長期在日軍參謀本部工作,後任駐中國大使館陸軍輔助武官。抗戰爆發後,今井參與策劃成立汪偽政府,隨著戰爭的進程,先後任日本大東亞省參事、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第二課課長等職。1944年9月任中國派遣軍副總參謀長,成為岡村寧次的重要幕僚。今井長年從事情報工作,掌握中國軍政民情,他萬萬想不到有一天會成為侵華日軍的降使。面對著大批中美人員及此起彼落的相機快門聲,今井一臉的尷尬與沮喪;與此相對照的是四萬萬中國人的歡欣鼓舞。「芷江受降」成為抗戰勝利的經典場景。


今井等人被驗明身份之後,先被引至臨時搭建的帳篷內休息,陸軍副參謀長冷欣以茶水招待今井等人,並略為介紹洽降的程序。稍後,今井一行人坐上兩輛插著白旗的美式吉普,前往住所。下午3時20分,今井一行又乘吉普車從住所前往四公里外的受降會場。在現場上千雙眼睛的盯視下,今井等人脫帽入室,根據日本軍隊的習俗,他們事先已獲准佩戴軍刀。接著,四人走過空位,對蕭毅肅將軍深深一鞠躬,然後如同面對上級長官般挺直地站著,蕭毅肅神色嚴肅地請他們坐下,開始介紹自己與其他中美代表,然後查詢今井等人的身份,並且要求今井出示洽降的授權證明。今井略為猶豫,隨即表示目前尚未接到東京大本營(參謀本部)的正式命令,尚無正式文件,不過今井卻出示了岡村派他前來洽降的命令副本,橋島連忙將此文件呈到蕭將軍的面前。驗明身份後,洽降正式開始。



圖④ 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右二)與隨員前川岡雄、橋島芳雄(左二)、翻譯木村辰男(左一)在洽降現場,面露憂戚之



圖⑤ 今井武夫的副官前川岡雄雙唇緊閉,神色黯然。


圖⑥ 今井武夫在受降備忘錄收據上簽字。


面對中國代表以及大批圍觀的中美人員,今井等人均面露憂戚之色。事實上,這是甲午戰爭以來,日軍代表首次坐在戰敗者的席位上聽候中方的命令。過去半個世紀,日軍對中國人頤指氣使,不可一世;如今卻垂頭喪氣,不復當年之狂妄。對這歷史性的一幕,現場的中國人沒有一個願意錯過,人人屏息凝神,爭相見證這一歷史時刻。蕭毅肅要求今井武夫繳出中國戰區以及越南、台灣日軍兵力配置圖和第一線戰鬥序列的詳細表冊;橋島打開黃色皮包,將一張塗有顏色的詳圖在蕭將軍的案前展開。接著便是受降的主要內容,蕭將軍取出何應欽將軍要求今井轉交岡村的中字第一號備忘錄,由工作人員以中、日、英三種語言高聲朗讀。表現出戰勝者對戰敗者的威儀,今井及他的隨員神色緊張不安。備忘錄規定在中國戰區內,計中國大陸(東北三省受雅爾塔條約之限由蘇軍控制)、台灣、澎湖以及越南北緯十六度以北地區,日本陸海空三軍應接受命令,向中方指定之受降主官投降。至於進一步受降的具體情況,備忘錄第四條指出:「為監視日軍執行本總司令之一切命令起見,特派本部副參謀長冷中將先到南京,設立本總司令前進指揮所,凡冷欣中將所要求之事項,應儘速照辦!」這份備忘錄洋洋洒洒千言之多,中方的翻譯將準備好的收據和毛筆墨盒送到今井的桌上。今井頭上冒出汗珠,身旁的副官橋島芳雄、前川岡雄也是雙唇緊閉,如坐針氈。今井低頭看了備忘錄幾眼,拿起毛筆在收據上寫上「今井武夫」,再蓋上一枚橢圓形的朱紅印章。收據由蕭將軍的翻譯收回,今井欲對一些問題提出說明,遭蕭將軍婉拒,蕭將軍說:「關於日軍投降應執行之事,除了備忘錄所列各項外,有關技術上的細節,另行談話。我們為貴官安全起見,以後談話即在貴官住所舉行,前來洽談的為中國陸軍總司令所指定的中美軍事人員,除此之外,不得與他人洽談。凡有詢問,希望貴官據實答覆,現在請退出。」於是,橋島將桌上文件謹慎地收進皮包,今井率隨員起身鞠躬離座。


這天晚上,今井向南京的岡村寧次發電,報告芷江洽降的經過,並轉達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冷欣即將飛往南京成立前進指揮所。芷江受降過程中,何應欽身居幕後,俟今井離去,何應欽立刻出現在大廳中,聽取蕭毅肅的報告,檢視今井所呈的文件,對受降過程感到滿意。22日上午,冷欣將軍與美國柏德納將軍、王武上校前往今井武夫住所,就設立南京前進指揮所的相關問題,包括軍需物質裝備接收以及美軍戰俘現狀、待遇等問題進行溝通。23日上午,陸軍總部再派員會見今井,確定日本投降正式簽字儀式將在南京舉行,並要求岡村寧次在冷欣、何應欽等人抵達南京時做好安全接待工作。下午1時,何應欽在陸軍總部的一間客廳接見今井和隨員,何應欽問今井是否明白他的意思,是否收到轉交岡村的文件,今井答覆明白了,都收到了。在簡短的對話後,何應欽最後說:「你現在可以回去了!」於是今井鞠躬退出。2時15分,今井等人搭原機離去,結束了在芷江52小時的停留。


這天傍晚,何應欽將軍代表陸軍總部在受降會場前廣場歡宴中美軍事首長、新聞界友人,慶祝芷江受降順利成功。何應欽與幾位軍事首長笑逐顏開,興奮之情難以言表。芷江受降之後,他們將不會返回重慶,而是留在芷江前方司令部加緊接收南京的準備工作。25日,何應欽召集前進指揮所全體官兵訓話:「……精神力求振作、儀容應力求修飾,服裝力求整潔……南京環境複雜,所有赴京人員,應一如戰時隨時作必要的準備,不可懈怠疏忽。」26日,總部接收岡村寧次來電:「貴總司令部南京前進指揮所,希在可能範圍內迅速前進,其飛行路線、高度、時間,希望能通知本官,以負責對冷欣中將閣下一行人之保護,其無遺憾。」27日上午8時,冷欣帶領前進指揮所官兵,隨行人員159人(包括新六軍隨行人員一部),動用了六架美軍飛機。冷欣事後寫道:「當飛機到達南京上空,盤旋下降時,俯瞰南京城,河山雖然依舊,卻是滿目瘡痍,飛機場上三五殘破日機,停於萋萋蔓草中,倍覺荒涼!」今井武夫到機場迎接,此後今井擔任岡村寧次的聯絡官,協助處理日軍官兵遣返善後問題。今井武夫後來返回日本,著有《今井武夫回憶錄》,詳述戰爭前後歷程,冷欣將軍亦在台灣《傳記文學》發表抗戰回憶專文。至於芷江一地,為紀念抗戰勝利及芷江受降的重要史實,緬懷先人犧牲報國的精神,1946年芷江七里橋修建了「受降紀念坊」,近年,芷江又連續重修原受降會場,將其闢為紀念館。



圖⑦ 1945年8月23日,何應欽將軍在芷江陸軍總部會議室與中美幕僚討論設立南京前進指揮所事宜。



圖⑧ 1945年8月23日,何應欽與中美軍事幕僚在芷江歡宴前合影。


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老照片

尋找日本芷江受降完整視頻


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日本投降視頻 我們找了幾十年



昨日上午,藍天白雲映襯下,松柏掩映中的芷江受降紀念坊顯得格外雄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均為王志偉 攝


本報特派記者 鄧艷紅 芷江報道 「烽火八年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1945年8月21日,日本降使今井武夫一行飛抵芷江,交出百萬侵華日軍兵力分布圖,並簽字接受關於日本投降詳細命令備忘錄,芷江從此以「勝利之城、英雄之城」而聞名中外。


今年9月3日,湖南省在芷江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9周年。9月1日,位於芷江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以下簡稱受降紀念館),首次對外公布了芷江受降的完整視頻,讓那段塵封69年的歷史瞬間得以重現。


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甚至把這段20分鐘的視頻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要。昨日,在懷化芷江,吳建宏向記者講述了尋找這段視頻背後鮮為人知的曲折故事。

一.萌芽


兩份紀錄片海報


啟發他尋找視頻


據吳建宏介紹,包括這段原始視頻在內,受降紀念館已收集文物23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31件,二級文物36件,三級文物135件,沒有鑒定的還有2000多件。吳建宏告訴記者,搜集到這麼多文物,歷經艱辛,來之不易。


受降紀念館於1985年對外開放,開放的內容主要有受降紀念坊、受降堂等遺址,介紹芷江受降歷史僅靠講解員講解,並無過多實物佐證。為了還原這段歷史,芷江從那時起便開始了大規模的文物徵集行動。


1990年,時任紀念館講解員的吳建宏和同事們在徵集文獻資料時,偶然發現兩份紀錄片海報。這是抗戰勝利後,重慶民眾影劇院和國泰影劇院加映新聞紀錄片《芷江受降——降使今井》的海報。「既然當年有這個新聞片,也就是說,這段歷史應該有視頻記載。」吳建宏堅定一個信念,反映當年日本在芷江向中國投降的視頻資料一定保存於世,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它。


1999年擔任館長後,吳建宏尋找視頻的願望更加強烈。他遍尋全國與抗戰有關的紀念館,5次去台灣,遍訪當年受降的親歷者及其後代,1次去美國,找了很多飛虎隊老兵及其後代,然而沒有找到任何關於視頻的信息。


二. 收穫


受降主官後人一次捐贈400多件文物


不過,吳建宏在尋訪中也並非一無所獲。在台灣尋訪時,他得知當年受降主官蕭毅肅將軍的後人住在台北羅斯福路,並有大量的受降文物。吳建宏沒有對方的電話,但從1994年起,他每逢重要節日都按台北羅斯福路的地址給對方郵寄賀卡。

在吳建宏連續發了快10年賀卡時,他的誠心終於感動了蕭毅肅的家人。有一天,他接到一個來自美國的陌生電話,自稱是蕭毅肅將軍後人,在電話中對方說:「非常感動你們這麼多年來持之以恆,你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深深地打動了我。」


2003年,蕭家兄妹3次來到芷江,捐贈了受降文物400多件。同時,還將陳納德將軍親手繪製並贈給蕭毅肅將軍的《飛虎隊鷹擊長空,痛擊日寇》水彩畫,特意從美國聖地亞哥博物館取出,送到芷江。蕭毅肅的兒子蕭慧麟說了一句讓吳建宏至今感動不已的話:「這些東西不再屬於蕭家,它屬於中華民族。」


三.激動


一看就知道視頻里是芷江受降


吳建宏告訴記者,關於抗日戰爭,國內有很多文字、照片等文獻資料,但視頻資料卻是空白。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吳建宏矢志不渝地尋找原始視頻。


抗戰勝利60周年後,美國一些研究所、檔案館等相繼解密二戰相關文件資料,蔣介石日記也原封保存在胡佛研究所。這樣,吳建宏將尋找的重心放到了美國。帶著尋找原始視頻的使命,2006年10月,吳建宏來到美國。在美國17天,他一頭扎進當地資料館、檔案館裡,但還是無功而返。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後,在國際友人的幫助下,吳建宏第二次去美國國家檔案館尋訪時,終於在汗牛充棟的文獻中找到了這段20分鐘的電影膠捲。


「因為這段視頻沒有字幕,沒有聲音,就連美國國家檔案館的人都不知道那是芷江受降原始視頻,而我經過這麼多年的尋訪、研究,一看就知道視頻里是芷江受降。」吳建宏說,「當時心裡非常激動,心想一定要讓這段視頻回歸芷江。」好在這段視頻的回歸非常順利,2013年10月,吳建宏小心翼翼地將這段視頻從美國帶了回來。


四.感悟


這是正義戰勝邪惡的見證

吳建宏將這段珍貴的視頻帶回來後,秘而不宣,放在箱底一壓就是半年。什麼時候公布這段視頻,他一直在等待時機。


今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77周年之際,有人對吳建宏使用激將法:「吉林省檔案館公布了新發掘的一批日本侵華檔案,中央檔案館公布日本戰犯侵華罪行自供,芷江受降紀念館難道就沒有東西公布嗎?」吳建宏微笑著回答對方:「他們公布的那些檔案都是讓中國人傷痛的一些回憶,芷江將公布一段讓中國人揚眉吐氣的視頻。」


7月6日,新華社發出「芷江將首次公布日本向中國投降原始視頻」的新聞稿;7月7日,中央電視台播出了3分鐘的原始視頻資料;7月8日新聞聯播播出了3分12秒的視頻資料,成為當天最為轟動的新聞,網上點擊量每小時突破10萬,一時間,芷江成為國內外眾多媒體關注的焦點……


9月1日,芷江首次公布了完整的視頻。


這段視頻記錄了日本代表從下飛機到簽署投降備忘錄的全過程,由當時作為盟國代表的美方人員用8毫米攝像機拍攝下來。整段視頻資料長20多分鐘,分為5個章節。記者看到,該段視頻是黑白畫面、無聲,也沒有字幕,但比較清晰。視頻還記錄下了日本投降代表緊張擦汗等珍貴片段。


「它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重要證據,是正義戰勝邪惡的見證。它是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們的重要財富。」吳建宏說,他還有一個願景,倡議把這一段原始視頻資料申報為世界記憶文獻遺產。


五.揭秘


為什麼受降地選在芷江?


本報訊(記者 鄧艷紅)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等人作為乞降代表,在湖南芷江與中國陸軍領導人洽降,並在投降備忘錄上簽字。芷江這個小城從此名揚於世。


日本向中國投降,受降地為何選在芷江這個並不出名的地方?很多人頗為不解,可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館長吳建宏看來,選在芷江一點也不意外。

吳建宏告訴記者,受降地選在芷江,主要原因就是芷江擁有大型軍用機場。1940年至1945年初,經過多次加固擴修,芷江機場佔地近5000畝,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東方的第二大軍用機場。從1938年至1945年,先後有蘇聯志願空軍中隊、美國空軍第十四航空隊、運輸機隊、中美空軍混合團的轟炸機隊,以及中國空軍第二大隊、第四大隊等空軍部隊進駐,最多的時候,戰機達300至400架。


受降地選在芷江的第二個原因,吳建宏認為是「芷江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取得了全面勝利。


1945年4月上旬,日軍坂西一郎率領8萬餘兵力,從廣西和湖南境內分三路進攻湘西,合圍芷江。面對日軍的強大攻勢,中國守軍從各個方向奮起反擊。4月10日起,從芷江機場起飛的中美空軍戰鬥機、轟炸機輪番參戰,配合地面部隊攻擊進犯之敵。經過近兩個月的激戰,6月7日,參加「芷江攻略戰」的日軍全線潰敗。

來源: 長沙晚報 轉自:新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時評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將是埋葬美國的開始!

TAG:今日時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