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國家用戰車稱呼坦克,設計超重型坦克破滅,可仍不死心

這個國家用戰車稱呼坦克,設計超重型坦克破滅,可仍不死心

說起日本這個國家,相信沒人會對它有好印象,它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對亞洲的各個國家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為何日本可以在二戰期間能在太平洋戰場中凸顯呢?這主要由於日本十分聰明,知道借鑒先進的技術理念,加上自己不斷的鑽研,才讓其成為了二戰期間遭人唾棄的國家。

日本在陸軍方面的研發投入絕對不次於蘇聯,日本設計了不少鋼鐵巨獸,其中包括了不少坦克和裝甲車。而日本對坦克的稱呼也十分特別,它們稱坦克為"戰車"。從日本的第一輛坦克89式重型坦克開始,再到98式重型坦克和94式重型坦克和95式重型坦克,日本不斷在重型坦克的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二戰中的日本對重型坦克的痴迷程度不亞於德國和蘇聯,日本曾研製過超重型坦克,這就是100噸級的超重型坦克和150噸級的超重型坦克。

100噸超重型坦克未能命名。其戰鬥全重約100噸,乘員11人,車長約10米,車寬為4.2米,車高為4.0米。和小巧玲瓏的日本小坦克相比,它那龐大的身軀,活像一名"橫綱"級的日本相撲運動員。其主要武器是一門改進型的92式100毫米加農炮,裝於中央主炮塔上;次要武器為2門37毫米坦克炮,裝於車體前部的小炮塔上。也就是說,100噸超重型坦克為多炮塔式超重型坦克。

不過,這台超100噸的超重型坦克並未得到軍方的通過,這主要由於這台坦克太過於笨重,不適合靈活的戰場作戰,運輸時需要投入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測試車最終的下場也是遭到了分解。

此後,日本再次投入到超重型坦克的研發中,"O-I"就是日本研發的另一台100噸級的超重型坦克。其性能在100噸級的超重型坦克的基礎上又有許多新的提高。"O-I"超重型坦克為多炮塔式坦克,一個主炮塔,兩個副炮塔,外加車體後部一個小的機槍塔。

很顯然,"O-I"是典型的多炮塔坦克,可隨著戰事的推進,多炮塔坦克早已成為了過時的產品。日本將這台戰車稱為"巨無霸",除了噸位上的優勢以外,更設想為其安裝上一門長身管的105毫米加農炮,比起同一級別的德國"鼠"式超重型坦克的128毫米坦克炮,要差一大截。車體前部左右兩側的副炮塔上,各裝一門47毫米坦克炮,為次要武器。

不過,直到1945年8月小日本投降時,"O-I"坦克只能說有個"半成品";日本投降前,還被日本軍方銷毀。一個小日本製造的"鋼鐵巨無霸"就這樣胎死腹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世界 的精彩文章:

蘇聯設計的這門火炮,號稱「斯大林之錘」,分分鐘教你做人
大口徑坦克制霸全場,這輛坦克登場,4005都要靠邊站

TAG:坦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