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維護世界和平的戰士,如今怎麼就變成了環境殺手?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
今年在原本冰天雪地的北極圈竟然出現了32度的高溫。
這是什麼樣的概念呢?
要知道北極圈往年的平均溫度只有10度,
相比之下,
今年整整高了22度!
而也就是因為這致命的22度,
導致許多動物賴以生存的浮冰漸漸消融。
毫無疑問,
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都在於正日益加劇的全球變暖,
而造成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其實大家早已心知肚明,
那些被污染的河流與渾濁的空氣都是親眼得見。
但還是有某些機構不知是出於,
無知還是急於為自己找借口開脫,
把一切的問題都歸結於汽車上。
就如我身邊的許多環保主義者,
每天定時定點如定向爆破一般會在朋友圈,
刷上幾十條開車對環境帶來的危害。
而終於有一天,
我鼓起勇氣問了他一句:
「汽車污染有多嚴重?你說說看。」
「不知道,反正就是很嚴重。」
「石油資源到底有多匱乏?
你有數據支撐嗎」「不知道,反正不多了。」
「全球變暖的後果有多少是汽車導致的?
」「不知道,反正跟你們脫不了關係。」
「貧困山區孩子吃不上飯是我開車造成的嗎?」
「不知道,反正你們不應該開車。」
後來我發現其實他們的邏輯非常簡單:「我不知道,
我也沒求證,但我是這樣,所以我要呼籲抵制。」
如果正在看這篇文章的列位遇到這樣的人,
那麼我勸你一句。
作為一個汽車愛好者,
我絕對承認這些鋼鐵洪流在行駛過程中會排出污染物。
但在我國現行的環保標準下,
汽車污染真的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大。
毫不誇張的說,
你吃一頓燒烤排出的污染,
氣體可能夠一台車開一天的。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
「拋開計量談毒性的都是耍流氓」,
汽車在排放污染物的同時還為這個時代,
的發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例如:汽車的出現顛覆了世界的物質生產格局,
促成了現代交通的形成與發展,
使得社會生產與分工更廣泛、更充分、更富有效率,
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
並且之所以我們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生活,
同樣與汽車脫不開關係。
還記得兒時新聞聯播,
中反覆出現的那些帶有UN標誌的白色越野車嗎?
那就是途樂Y61,搭載4.8L 24氣門TB48DE發動機。
而且這台發動機改裝潛力巨大,
動力不俗,
最大功率:209kw,
最大扭矩:480N.m,
匹配5速手自一體變速器。
同樣還有LC70系列,
裝備一台4.5升V8柴油渦輪增壓發動機,
最大功率151千瓦,
最大扭矩593N.m,
搭配5速手動變速箱。
以及我們的老朋友LC200,
採用了4.6L V8 1UR發動機,
最大功率228千瓦,
最大扭矩453N.m。
毫不誇張的說,
正是這些大排量越野車賦予,
了聯合國官兵快速反應的能力,
極大程度上減小了人員的傷亡率。
作為維和部隊採用的大眾15.210軍用卡車,
採用一台擁有最大206馬力的MWM,
道依茨 6.1L TCA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擁有全輪驅動外加中央輪胎充氣系統。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大傢伙,
保證了在戰爭前線的人員傳遞與物資輸送。
完成了維和行動中大量的戰略調整運輸任務。
說到這裡,
如果我說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大排量,
的鋼鐵機器才能讓我們的戰士更安全,
讓我們的世界更和平。
我想大家應該都沒有什麼意見吧?
不過近期在網上看到許多人在提議:
要求抵制大排量越野車,
並督促廠商將其電動化。
當聽到電動越野車這個概念時,
我的腦海中首先浮現出的就是那些花花綠綠,
造型五花八門的老年代步車。
雖然電動機天生神力,
起步不受扭矩限制。
但目前看來電動越野車的概念完全就是無稽之談。
首先來說,
越野車最重要的是什麼?穩定性!
雖然目前電動機技術正以飛速發展的速度向前推進,
但不可置疑的是目前的技術來講,
並不比內燃機更讓人省心。
例如豐田LC系列,
在發動機的問題上一向非常保守,
為的就是讓整體車輛穩定性得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
對於一台合格的越野車來說,
續航里程同樣重要。
而以目前電動車的續航條件來看,
大多數在120km/H的條件下撐不過500公里。
想像一下駕駛一台電動越野車穿越無人區是什麼效果?
能帶上幾套備用電池去越野?
我們絕對要承認,
電動化絕對是未來主流的驅動形式。
但同時你也要明白什麼是「存在即為合理」,
就如打火機的登場也未能取代火柴一樣。
每種能源方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
在各自的領域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如果硬要用一個答案去解決所有問題,
那無異於是一種反智的表現。
「孩子注重環保,不肯坐車,怎麼辦?」
「多半是缺心眼兒,打一頓就好了。」
-The End-


※帕傑羅終於改款了?別高興的太早
※華晨與寶馬合作戰略升級—寶馬要把華晨帶向世界
TAG:買車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