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希望!Nature:科學家成功讓失明小鼠「重見天日」

希望!Nature:科學家成功讓失明小鼠「重見天日」

希望!Nature:科學家成功讓失明小鼠「重見天日」

8月15日,《Nature》期刊發表了這一篇題為「Restoration of vision after de novo genesis of rod photoreceptors in mammalian retinas」的文章。這是科學家們首次證實Müller膠質細胞(Müller glia)能夠經過重編程生成視桿細胞,後者負責讓我們能夠在弱光下看到東西,同時協助視錐細胞感受色覺和亮光。

研究發現,這些新生成的光感受細胞能夠檢測到入射光線,並且與眼睛中其他的細胞互作將視覺信號傳遞給大腦,最終有望逆轉某些遺傳眼疾和損傷。

希望!Nature:科學家成功讓失明小鼠「重見天日」

Müller膠質細胞

視桿細胞、視錐細胞是位於眼睛視網膜中的感光細胞。其中,視桿細胞在光線較暗時活動,有較高的光敏度,但不能作精細的空間分辨,且不參與色覺。在較明亮的環境中以視錐細胞為主,它能提供色覺以及精細視覺。一旦這些細胞或者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受損,容易造成視覺障礙,甚至於導致失明。對於哺乳動物而言,這類細胞並不能自主再生——類似於大多數神經元,一旦發育成熟,它們便不會分裂。

Müller膠質細胞是視網膜中最常見的非神經性細胞。讓科學家們著迷的是,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眼睛中的Müller膠質細胞能夠分裂、分化成新的神經元細胞,從而取代受損或者丟失的細胞。但是,包括人在內的哺乳類動物眼睛中的Müller膠質細胞負責支持、滋養周圍的細胞,並不會在眼睛受損後再生出神經元,即便有,也是很少的新細胞。

最新研究

來自於美國西奈山醫學院的神經學家Bo Chen和團隊希望在不損傷眼睛的前提下再生感光細胞。「我們試圖喚醒眼睛中的自我修復機制。相比於『將幹細胞插入視網膜以便再生出新的神經元』,我更期待侵入性、破壞性小的方法。」 Bo Chen解釋道。

他們成功找到了「兩步法」的對策:首先,通過注入一種無害的病毒(攜帶編碼調控細胞增殖的蛋白的基因),促進小鼠眼睛中Müller膠質細胞的分裂;兩周後,嘗試又一次基因轉移——注入3個負責生成視桿細胞的關鍵基因。

結果證實,在這些攜帶基因的病毒的刺激下,Müller膠質細胞可以再生出類似於視桿細胞的細胞(結構和功能一樣)。

隨後,他們在失明小鼠(依然有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但是缺乏確保這些感光細胞傳遞信號的兩個關鍵基因)身上進行了同樣的嘗試。除了推動視桿細胞的3個基因,研究人員還加入了修正信號缺陷的基因。結果發現,治療後的小鼠能夠接收到視覺信號。這意味著,新生成的視桿細胞能夠與視網膜神經節細胞互作傳遞信號。

希望!Nature:科學家成功讓失明小鼠「重見天日」

圖示為由Müller膠質細胞分化而來的視桿細胞(rod photoreceptors)。這些光感受器在結構上與真正的光感受器並沒有區別,它們同樣能夠參與視覺信號傳遞。(圖片來源:Bo Chen, Ph.D.)

下一步

在這項研究中,因為Müller膠質細胞數量有限,即便再生最多量的視桿細胞,其密度只有健康小鼠視網膜的0.2%,所以治療後的小鼠雖然能夠感知光線,但是並不能辨認出形狀或事物。

不過這一研究已經解決了第一道難關。如果未來科學家們能夠促使Müller膠質細胞再生出更多的感光細胞,或許這一療法可以治療恢復失明患者的視力。

責編:風鈴

參考資料: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華人學者共同參與!阻止多種癌細胞擴散,這種新葯潛力無窮
6大指南首發!FDA大動作,高調「護衛」基因療法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