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
《夏景山口待渡圖》,被認為是董源江南風格的典型作品之一。曾入南宋內府、元內府,後相繼為明代項元汴、清代耿昭忠、索額圖和清內府收藏。卷首有董其昌題:「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元代柯九思在卷後題:「右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真跡,岡巒清潤,林木秀潤,漁翁遊客出沒於其間,有自得之意,真神品也。」
展卷右起,是平靜的水面,中遠處有一細長的小洲,稍近處浮一漁船,漁人悠閑作業。視線慢慢左移,出現了似「犬牙」的洲渚,坡岸平緩,岡巒起伏,山頭多作圓形,草木蒙茸其上。再往左,呈現出「蟵洄」錯落的洲渚,樹木繁茂,房舍掩映其間,偶見勞作的農人。垂柳依依的灘岸上,一戴青冠的紅衣人正在招呼駛來的渡船。從近景洲渚往遠看,是一片平灘,平灘後面是更遠的、起伏連綿的洲渚。空氣濕潤,山形朦朧,整個景象與米芾所言「峰巒出沒,雲霧顯晦……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柯九思所說「岡巒清潤,林木秀潤,漁翁遊客出沒於其間,有自得之意」完全相符。
【名稱】《夏景山口待渡圖》
【年代】五代南唐
【作者】董源
【類別】絹本設色
【尺寸】49.8×329.4cm
【館藏】遼寧省博物館
【作者簡介】董源(?~約962年)五代時期南唐畫家。一作董元,字叔達,鍾陵(今江西進賢)人。曾官任北苑副使,世稱「董北苑」。多畫山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畫。運用披麻皴和點苔法表現江南一帶山川景色,用筆圓曲柔渾,用墨清潤淡雅,多畫平遠山勢,有蒼莽之氣。北宋郭若虛稱「類王維」,米芾贊為「唐無此品」。與巨然並稱「董巨」,成為南方山水畫派之祖。
請置手機橫屏欣賞↓↓↓
細節欣賞↓↓↓
洲渚
山坡
小樹
樹木茅屋
樹林
水邊樹林
沙渚
水邊樹木
編輯:子清
校對:小退退
圖片整理:樂堂
書畫資料獨家整理,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TAG:BeyondTheNoisyWor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