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跨境匯款出現突破口,兩主要國家放寬政策
導語:
說到跨境匯款,銀行仍然是主導者。隨著全球移民數量不斷增加,一些非銀行機構也開始發展相關業務,更好的便利民眾。接下來,讓小羅盤帶大家暗中觀察一下東南亞各國的跨境匯款行業,這次主要關注點在監管方面~
【7點5度】第289與您見面。本文共1887字,4張圖片。
與很多行業不同,匯款行業的運營和創新非常受監管的影響。匯款運營商需要使其業務與其所在地區的法律法規保持一致,由於這一高度「本土化」的要求,出海開展匯款業務可能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下面我們先看看中國目前對跨境匯款的要求。
1
中國跨境匯款(對外)監管制度
想做跨境匯款業務仍要依附於銀行
中國的匯款是由銀行主導的。非銀行機構只能作為海外負責人,必須與銀行合作才能進行匯款和支付。但是,這些機構可以申請電子貨幣許可證,其允許移動終端運營P2P匯款服務。其許可證申請的最低註冊資金為:
國家級 —1億元
省級 —3000萬元
就算是支付寶前一陣子新推出的香港—菲律賓區塊鏈跨境匯款服務看似已經先進到要上天了,其實仍是在渣打銀行助其結算的基礎上完成的,並沒有脫離銀行。
除了區塊鏈項目,支付寶的上銀跨境匯款服務也是與上海銀行合作推出的。上海銀行為支付寶實名認證用戶提供網上跨境匯款業務,支持給公司、個人類型的銀行賬戶匯款。
國內的制度相信大家多少都有所耳聞,下面我們來暗中觀察一下鄰居東南亞的相關制度。
2
東南亞跨境匯款(對外)監管現狀
印尼:海納百川
印度尼西亞的匯款和電子貨幣相關規定非常開放,非銀行組織行也可以開展匯款業務。條件是:註冊成為本地公司,且最低實收資本僅為5億印尼盾(約合3.4萬美元)。同時,印尼也允許電子錢包平台運營國際匯款服務。
泰國:由嚴變寬
泰國先前規定只允許銀行,國家實體和郵政部門經營國際匯款業務。非銀行機構可以通過申請SVG獲移動錢包牌照進行國內P2P匯款。換句話說,非銀行機構不可以進行跨境匯款,而只能從事境內轉賬業務。
越南:都別來搞事
越南僅允許銀行進行跨境匯款。非銀行機構想要推出電子貨幣業務需要註冊為本地公司,但仍不可以進行跨境匯款業務,與中國的情況非常接近,畢竟都是社會主義國家。翻譯過來就是想匯款就要變成銀行,或者抱住銀行的大腿。
但隨著金融的發展,一切都在改變,其實上面提到的泰國和越南這兩個國家看似對跨境匯款業務不友好,但是已經出現了鬆口的跡象,我們來看看未來。
3
東南亞跨境匯款的未來會怎樣?
對於海納百川的印尼,我們也沒有更多的奢求,下面主要看看越南和泰國兩家的未來分析。
引入外資發展本土金融(越南)
今年8月9日,越南政府決定限制外資銀行進入,並且停止向外國銀行(也就是100%外資銀行)發放執照,看似對外資不友好的政策,實際上從側面鼓勵外資通過收購的方式持股越南當地的小銀行,從而讓越南自身的金融體系發展起來,新政策主要目的是約束海外寡頭,並降低小額外資進入當地金融的門檻。這是越南多年來舉國實行私有化的表現。
在小羅盤看來,此次越南新政策的出台會吸引更多外資加入,促進越南當地金融體系的發展,或許以後稍小的資本想要持股越南的銀行也不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開始放寬政策,鼓勵創新(泰國)
上面提到泰國對跨境匯款的監管還是比較嚴格的。
然而,這個規則最近被打破了。
今年7月份,泰國國際電信公司SawasdeeShop運營的跨境匯款及電子支付服務 —DeeMoney,成為了該國第一個也是唯一獲得泰國央行頒發的跨境匯款和貨幣兌換許可證的非銀行機構。這些牌照允許DeeMoney向180個國家匯款、兌換34種貨幣。相信在未來,泰國的非銀行跨境匯款業務會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第一家獲得泰國銀行匯款牌照的非銀行機構的誕生,或許標誌著泰國監管機構正在調整姿勢,適應市場。以前,通過銀行渠道進行跨境匯款仍有許多限制,例如繁雜程序、高額費用和費時費力等缺點。而如DeeMoney的新玩家正在改良這一過程,簡化並加速這種有點「笨拙」的傳統流程,普惠民眾。
結語:最近幾年來,有望重塑匯款格局的技術不斷發展,其實需要政府的積極配合。監管機構需要及時調整法規內容,以此來適應這種快速轉型和新的市場格局,這也是東南亞發展中國家的重要機會。另一方面,匯款運營商不應將法規視為障礙,而應該將其作為指路明燈。小羅盤認為不同國家的跨國匯款和監管機構都需要攜手合作,共同推進資金轉移行業的發展。
END


TAG:7點5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