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曙松:全球將經濟增長動力寄望於新經濟發展

巴曙松:全球將經濟增長動力寄望於新經濟發展

8月15-16日,由廣州市科創委、廣州市金融局指導,越秀金控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投50人交流會在廣州國際金融中心舉辦。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鄭海濤、廣州市副市長王東、廣州市科創委主任王桂林和廣州市金融工作局局長邱億通等省市政府領導出席。

據介紹,本次交流會旨在吸引全國乃至全球的優秀創投家關注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推動廣州本土創投家的發展與壯大。而本次嘉賓中包括了中信產業基金、鼎暉投資、弘毅投資、深創投、毅達資本、東方富海、粵科金融等機構的主要負責人。

本次交流會上,與會嘉賓重點圍繞「引智粵港澳大灣區 創投助力科技創新」的主題進行多維度縱深化的探討。

其中,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做了「新經濟 新金融 新趨勢」的主旨演講。

巴曙松談到如下幾個要點:

一、全球將經濟增長動力寄望於新經濟發展。

數據顯示,全球都在把經濟增長動力寄望於新經濟發展。而中國所謂新經濟,實際上就是新舊增長動力切換。回望廣州不同階段最火的企業,80年代是手錶、自行車廠,90年代的彩電、空調,後來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產。現在傳統增長動力在減弱,大家開始尋找新的增長動力,包括科技、消費、服務業。

談到美國的情況,巴曙松指出,美國不同時期首富所在產業可以反映出產業結構處於什麼階段。美國首富變遷史實際上反射出產業升級的進化史。19世紀鋼鐵行業推出卡內基,20世紀30年度的石油行業推出洛克菲勒,21世紀IT產業推出比爾蓋茨。

二、新經濟轉型或改變城市在中國經濟版圖位置。

從2018年情況來看,原來大家認為創新能力活躍的城市,無論從上市退出速度和募資金額,都跑到後面了。最近新經濟上市潮的主戰場在香港和紐約

他指出,過去大家認為廣州不是創新的主力,但從今年數據來看,有可能超過過去被認為創新活躍的城市。這一輪上市排在前面的城市是北京。過去大家認為杭州有很多阿里系的出來創業,深圳有很多圍繞騰訊來創業;而這一輪新經濟轉型之後,很可能改變不同城市在中國經濟版圖中的位置。就像當年阿里巴巴和騰訊上市帶動了杭州和創新、創業一樣,小米、京東上市也會帶動北京創業。跟隨在後面的第二梯級是上海。第三個梯級是廣州、深圳、成都、合肥這幾個城市。

三、廣州生物醫藥行業能較好契合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

目前來看,廣州有一個行業能夠比較好地契合港交所此次上市制度改革,就是生物醫藥行業。

他指出,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對人才儲備、醫院、市場人群和配套政策的要求比較高,需要一個生態環境,廣州有這個條件。如果抓住這個機會,廣州有條件在這一輪新經濟中,抓住港交所今年提出的號稱是「25年來最大上市制度改革」這個機會。

四、港交所嘗試調整上市門檻至企業需要錢的階段。

新經濟有一些特質,以生物醫藥企業為例,等達到盈利的標準上市時候,它已經不是最需要錢的時候;而最需要錢的時候往往是沒有盈利、沒有現金流,不斷地在投入的階段。

他指出,港交所所做的嘗試是,能否將上市門檻往左移,移到企業最需要錢的階段,然後交易所去發掘這些不同的新經濟行業的獨特運行特點,把這些運行特點識別出來,讓投資者根據這些特質去估值和投資。

五、中美貿易摩擦後中國研發投入會有較大上升。

現有金融體系有一個內在慣性,如果不作重大調整、繼續沿用融資邏輯,資源繼續供給舊經濟領域,整個金融資源分配就會呈現新經濟需要資金的格局。

他舉出數據指出,2017年,全國房地產投資量級是萬億元,而中國最大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是22億元,呈現出巨大的反差。因此社會金融資源分配結構,反映出金融體系的運作是否將資源分配給對經濟轉型升級有推動意義的企業。

對比一下美國的市場,巴曙松指出,2016年主要投向IT、生物醫藥等,而中國的研發投入增速過去幾年在10%左右,可以預計中美貿易摩擦之後,中國研發投入會有一個比較大的上升。

來源:全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穀子JinG 的精彩文章:

TAG:金穀子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