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靠譜的8個育兒傳統,你還在這樣帶娃嗎?
每個小生命的誕生都能給家庭帶來無限喜悅,尤其是對那些渴望「抱孫」的老一輩人來說更是如此。然而,某些老一輩人遵循的「育兒經」是不科學的,可能會一不小心就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1、給寶寶捏鼻子
不少老人認為,寶寶天生鼻子塌,需要從幼年期捏鼻子,讓寶寶鼻子長得高挺。
專家表示,嬰幼兒的鼻腔比成人短,沒有鼻毛,血管豐富,常捏鼻子,會影響寶寶的呼吸,損傷黏膜和血管,導致炎性反應,容易被細菌、病毒侵犯,導致疾病的發生。
且捏鼻子有可能會使鼻腔中受感染的分泌物通過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而且大部分寶寶鼻子出生時會塌,隨著年齡增長,寶寶鼻子會顯現出遺傳特徵。
2、滿月剃光頭
一些地方習俗認為,新生兒胎髮要剃掉,這樣重新長出來的頭髮才會又黑又密,否則寶寶頭髮不會長,而且會又黃又細。
但是沒有任何科學證明剃掉胎毛可以讓寶寶頭髮變化的證據。寶寶發質是由遺傳和營養所決定。給寶寶剃光頭,孩子嬌嫩的頭皮缺少頭髮的保護容易受傷。
3、抓周
抓周,是東亞國家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比如抓到錢就是當商人等。
這種做法其實有負面影響,當大人一旦認定了孩子的未來,在其童年甚至成年都會有意無意地往這方面引導,其實這種"認定"跟孩子的興趣和特長往往是相違背的。
4、百日開葷
開葷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它作為小孩滿百天時舉行的一種儀式,民間也流傳寶寶開葷後寓示著寶寶在今後的日子裡吃穿不愁,富貴吉祥。
這種做法並不科學。嬰兒腸道的澱粉酶從4個月後才開始分泌,此時寶寶才開始具備消化澱粉類食物的能力。
過早加輔食啊,孩子會抗拒,難以吞咽;消化不了;可能造成食物過敏;食物中的病原體可能增加腹瀉和其他疾病的幾率。
5、擠乳頭
一些習俗認為,女嬰剛出生時,大人需要不時地給女嬰擠乳頭,這樣做能避免孩子長大後乳頭的凹陷。
成都一剛出生15天的女嬰因被奶奶按老規矩(女孩出生一月內,需用力擠出乳頭內的腺樣組織),導致雙乳頭髮炎、化膿。被送醫後,女孩疼得一直哭,連抱都不讓。
給新生兒擠乳頭會容易造成嬰兒的乳頭髮炎,細菌感染導致嚴重後果如敗血症。
6、不洗寶寶頭垢
有些地方的習俗認為,碰了囟門就會使寶寶變啞,所以不願意把它洗掉,使有些寶寶出生後不久頭頂上會有一塊黃色硬痂。
這些頭垢是寶寶出生時頭皮上的脂肪,加上以後頭皮分泌的皮脂,再粘上灰塵而形成的,留著極不衛生,還會影響寶寶頭皮的正常作用,所以應當洗掉。
7、睡硬枕讓頭型更圓
這大概也是新手媽媽最常聽別人說的育兒習俗之一。在月子里,除了餵奶之外,新手媽媽常常會有一個任務,就是要讓寶寶睡出一個好頭型。不能把頭給睡扁了,得睡得兩邊都圓圓的才行!
但其實孩子皮膚嬌嫩,非常容易受傷,睡過硬枕頭時孩子的頭來回挪動,就有可能造成頭部損傷,這個時候就危險了。
8、新生兒不能見光
老一輩人認為孩子不能見光,否則會損壞孩子眼睛。所以不少新生兒的家庭,總把房間弄得暗暗的。
但醫學上已經證實,將寶貝眼睛蒙8小時,保持黑暗或暗光環境,孩子視力會大受影響,嚴重影響視網膜神經發育。孩子正常接受光亮,這樣更有利孩子成長。
爸爸媽媽醒醒吧,為了我們的寶貝更健康更快樂,一定要堅定的跟那些惡舊俗說"NO"。


※科學家設想出完美女人:擁有蝙蝠耳朵、育兒袋、爪形足 網友看了都哈哈
※出牙晚得寶寶就是缺鈣嗎?有了這些育兒知識,寶媽再也不用擔心寶寶了!
TAG: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