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血戰對崮峪——山東抗戰軍民最艱難的時刻

血戰對崮峪——山東抗戰軍民最艱難的時刻

1942年11月13日的《大眾日報》上刊發了一條消息《八路軍五一軍攜手殺敵,對崮峪粉碎敵「合擊」》:

「新華社山東分社魯中十日電 此次沂蒙反『掃蕩』中,我八路軍某部與五一軍某指揮機關在北沂水對崮峪攜手作戰,共同擊退敵人,勝利突圍。」

「茲記其經過如下:上月二十九日,在沂蒙『掃蕩』與反『掃蕩』的嚴重形勢下,我八路軍某部由南而北移駐對崮峪,同時我五一軍某指揮機關由北而南亦到達該地,經雙方互相問答後,知系友軍,乃於緊張敵情下,雙方互派代表共同協商作戰方針,並即分配任務,五一軍兩個戰鬥連警戒北面,八路軍五六百人防禦南面,當日敵果數路分進合擊對崮峪,南北兩面均與敵激戰終日,敵數次衝擊,然在我頑強反擊下卒將敵寇全部擊退。至晚,雙方共同勝利突圍,是役敵傷亡達五六百,我方亦略有損失。」

血戰對崮峪——山東抗戰軍民最艱難的時刻

李竹如

消息位於社論之下,以報紙編輯學來看,這是個十分重要的位置。

此時,山東根據地領導機關包括大眾日報社剛剛從一場浩劫當中走出——日軍的「拉網合圍」式「掃蕩」給根據地造成了嚴重的損失。這條200多字的消息,反映的正是其中最為慘烈的對崮峪突圍。突圍雖然勝利了,山東省戰工會秘書長李竹如、二地委組織部長潘維周等重要領導幹部壯烈犧牲,突圍中湧現了狼牙山五壯士式的英雄群體——對崮山十四勇士。

對崮峪突圍還是一場不多見的被稱為「統一戰線上火線」的國共聯合作戰的戰例,文中的「五一軍」即指國民黨五十一軍,軍長於學忠。同版配發的評論《發揚對崮峪的團結精神》中說:「此次配合作戰共同禦侮事件,雖系偶然,但又一次證明一個確切真理:無論如何,民族敵人是與我們誓不兩立的;內部小磨擦在大敵當前時,自然冰然消逝,而共御外侮;如此使得勝利擊潰敵人,保全自己;否則將徒予敵以漁人之利,而自尋失敗。目前整個敵後鬥爭形勢,處處何異於對崮峪!國軍各部雖具體防務不同,然均面對敵人,敵無時不企圖個個消滅之,而我則非團結合作,難以最後戰勝敵寇。」

當年出於保密的需要,消息中把對崮峪突圍的時間模糊成了「掃蕩」開始的那天。在《大眾日報》的有關史料當中,對這場戰鬥也只是多出一句話:我軍在對崮峪與敵人展開激戰,原大眾日報社管委會主任李竹如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今天,讓我們盡量還原那場戰鬥。

日軍一〇五作戰計劃

1942年秋天,青紗帳落了,敵人的「掃蕩」又要開始了。9月13日,在駐地沂南縣新莊大眾日報社社長陳沂給大家作了反「掃蕩」報告。他指出,種種跡象表明,日軍為推行「第五次強化治安運動」,這次「掃蕩」將更加殘酷,我們必須作好思想和組織準備。之後,陳沂返回中共山東分局,報社在秘書長仲星帆的領導下,精簡機構,堅壁清野。編輯部組成三個戰時新聞工作隊,第一隊跟隨分局機關奔赴沂蒙,另兩隊留在濱海。

這樣的分工是根據分局整體的軍事部署來進行的。

1942年10月11日,八路軍山東軍區敵工部門截獲一份軍事情報——濟南日軍參謀本部一〇五號作戰計劃。該「計劃」透露:日軍將於10月中旬至11月底出動萬餘人,分兩期掃蕩濱海地區。

對這份後來證明是假的情報,根據地的領導者中出現了兩種意見。

血戰對崮峪——山東抗戰軍民最艱難的時刻

1942年11月13日的大眾日報

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深深懷疑。他認為,敵人的「掃蕩」計劃透露得這麼早,還這麼具體,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警惕,要從其他方面進一步了解情況後,再作判斷。羅榮桓進一步分析,聲東擊西是戰爭慣用手段,如果我們馬上轉移到沂蒙山區,萬一敵人「掃蕩」的真正目標是沂蒙山區,那我們就會成為口袋裡的老鼠,小鬼子把口袋口一紮,我們就只有挨打的份了。據此,他主張機關暫時按兵不動,留守濱海。

然而,有一部分領導人則對該情報信以為真。14日,敵軍又拋出一份假情報,說日軍將於16日拂曉「掃蕩」濱海區。這使得多數領導人更加相信日軍「掃蕩」濱海情報是真。

山東軍區政委兼山東戰工會主任黎玉與李竹如、江華等人遂率領中共山東分局、山東軍區、戰工會、抗大一分校等機關,在山東軍區直屬特務營的護衛下,於15日開始從濱海甲子山區向沂蒙山區轉移,惟羅榮桓率一一五師師部留駐濱海區南部。

十餘天后,轉移人員中了敵人的圈套,在南牆峪、對崮峪接連遭遇敵軍殘酷的合圍。

被「第二網」拉進合圍

大半年後,1943年7月23日,羅榮桓、黎玉聯名在《大眾日報》發表署名文章《我們能堅持我們也能勝利》,對上年的抗戰形勢進行總結。

文章中對對崮峪戰鬥有如此概述:「當敵第二網向北沂撒開時,我以六百質量較低之武裝且有一半非戰鬥部隊,與超過我十倍之敵,在笛崮山(也稱對崮山)激戰終日,斃敵七百餘,終於粉碎了敵人合圍的企圖,我團長劉玉(毓)泉、團政委王銳、政治主任張勝(聖)符以下二百餘同志壯烈犧牲,大部主力則勝利的突圍了。」

自1942年10月26日開始,日軍以1.5萬兵力對我根據地進行大掃蕩,先後發起六次「拉網合圍」式襲擊,目標正是沂蒙區,而非情報所說的濱海區。27日,黎玉率部再加上魯中區黨委等地方機關、新一一一師部隊,包括沂南、沂水縣的群眾總計約8000餘人在南牆峪被敵拉進合圍圈。

日軍以散兵拉圈,每股間隔十幾米,手持槍刺,呼號搜索前進,包圍圈逐漸緊縮,山中野兔被驚得四處逃竄。這便是日軍此次「掃蕩」的新戰術「梳篦掃蕩」,又叫「拉網」戰術。但陷入包圍的八路軍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血戰兩天,硬是從敵人的「篦子」縫裡分路突圍。南牆峪突圍是羅榮桓文章中提到的「拉網合圍」的第一網。

日軍見「第一網」並未達到目的,便佯裝撤退,再次製造假象,伺機再犯。剛剛突出包圍圈的省軍區、戰工會機關等部一千多人未能識破敵軍陰謀,沒有抓住有利時機轉移,仍在對崮峪一帶盤桓。11月1日,部隊在越過公路時已然發現了日軍的釘釘鞋痕迹。當夜宿營桃峪村,果然子夜時分,偵察員陸續報告發現敵情,部隊當即緊急向芝麻峪方向轉移。然而,2日拂曉,沂水城、東里店、大關的敵人共約8000多人,彷彿得到精確情報,在同一時間內兵分十幾路,向以對崮峪為中心的區域合圍過來,「第二網」一夜成形。

我部發現又一次深陷重圍,立刻轉向對崮峪,因為那裡有制高點——對崮山。山東軍區副司令員王建安火線擔任突圍總指揮,他能調動的軍力只有500多人的特務營。他命特務營長嚴雨霖迅速搶佔對崮山,務必堅持到天黑,尋機突圍。

特務營以急行軍的速度在半小時內爬上山頂,先敵進入陣地後即發現,東南、西北方向都有敵人。東邊和南面也傳來了槍聲,四面八方的敵人開始運動壓縮。

此時偵察員報告桃峪村已被敵軍佔領。

統一戰線上火線,一起打鬼子

對崮因南北兩崮相對而得名。兩崮之間是一條彎曲的大溝,直通對崮峪村。南崮東西有一華里多長,山勢陡峭,還有殘破的石寨。在它的東北方向約300米處有一個前突小高地,王建安命特務營以一個排堅守在此,以主要兵力防守西面和南面主要地段,堅持到天黑,掩護機關突圍。

天漸漸亮了,王建安得到報告:山下有一支國民黨武裝向山上喊話,請求上山,是否允許?《大眾日報》的消息對此節描述為:「經雙方互相問答後,知系友軍。乃於緊張敵情下,雙方互派代表共同協商作戰方針,並即分配任務。」實際上,我部有同志表示跟國民黨有過摩擦,不能讓他們上來。王建安說:「都到這個時候了,還講究那麼多幹什麼!只要是中國人,只要不是來打咱們的,統統放上來!咱們搞統一戰線上火線,一起打鬼子!」

原來,兩天前,國民黨五十一軍一一三師上校軍需處長周日豐得到指示,到沂水王莊附近來運軍餉。8月份剛經歷了唐王山戰鬥的五十一軍撤到安丘王家溝休整。周日豐當即率六七七團步兵九連從王家溝出發,一天後宿營沂水馬頭店子村時發現了敵情。萬分緊急之中周日豐決定迅速搶佔對崮山。他們一路收容了包括60多人的海軍陸戰隊等數路國民黨人馬,跑步趕到對崮山下時,隊伍已增至300多人。當他們發現八路軍已在山上駐防時,跟蹤而來的兩股敵人也已蜂擁而至,佔領了北崮並開始向南崮射擊。周日豐見情況緊急,認為大敵當前當全力以赴共同抗日,遂速派人上山聯絡,要求參戰。

王建安聽取周日豐部的火力情況後,立即將周日豐部納入山上布防:特務營一個排依然固守最前哨——東北角小高地,魯中軍分區三個分隊守東南角,周日豐部警戒北面,特務營一連則守衛主防禦面——西面。周日豐部聽從指揮,進入陣地。

血沃對崮山

敵人騎兵在山坡上跑上竄下,步兵開始向山上蠕動。伴著刺耳的尖嘯聲,南崮前哨部被團團黑煙籠罩,猛烈的炮火持續了近40分鐘後,自北崮下來的敵軍在炮火掩護下沿東西大溝從南西北三個方向發動攻擊,激烈的驟風般的槍聲、手榴彈聲越響越凶。

一個鐘頭以後,槍聲稀落下來,小高地周圍的煙霧消散了,山頭上露出一面「太陽旗」!堅守在此的八路軍一個排,盡數犧牲!嚴雨霖悲憤高喊:「同志們,為烈士們復仇,戰鬥到天黑!」有戰士回應:「堅持到最後!」立刻,陣地上響起一片雄壯、激昂的呼聲。

敵人從三面圍來,發起猛攻,無數閃著亮光的刺刀搖晃著往上沖。一連連長王繼賢帶一個排衝上小高地,他來回跳躍著指揮向敵人反擊,一排排手榴彈傾瀉下去,山坡上土黃色的屍體越積越多。戰鬥空前激烈,嚴雨霖不斷接到傷情報告,「三連傷亡18名!」「一連傷亡12名!」……

下午1時許,日軍從沂水調來兩架飛機,向崮頂輪番投彈並掃射,地面以大炮重機槍火力支援,配合步兵衝鋒,炮聲隆隆,震耳欲聾。八路軍各連手榴彈打光了,西面敵人衝上了一連陣地的前沿,距我指揮所只有百米左右,王繼賢帶著僅有的不足十個戰士跳出工事,與敵人拼了刺刀,尖厲的嚎聲,「卡卡」的刺刀駁打聲響成一片。許多戰士刺刀拼彎了就用槍托和手榴彈猛擊敵人的腦袋。在慘烈的搏鬥中,日軍的屍體橫七豎八,特務營官兵先後犧牲200多人,王繼賢身中炮彈壯烈犧牲,但對崮山主要陣地依然控制在我方手中。國民黨五十一軍士兵也參加了白刃格鬥,周日豐在指揮士兵反衝鋒時,中彈犧牲。

歷經20多分鐘的廝殺,敵人遺棄下多具屍體潰退下去,打退了敵人的第四次衝鋒之後,西面陣地上只剩3個人了。

黎玉後來回憶,戰鬥中他親眼看見,接替王繼賢指揮的一連指導員謝訓被一顆子彈正中右眼,鮮紅的血順著面頰流下,但他卻圓睜左眼,對戰士們說:「誰也不許退,堅持到黃昏,勝利是我們的!」話剛完,他就倒下了再也沒有起來。

下午4點多鐘,連軍區機關投入戰鬥的參謀、幹事和首長的警衛人員加在一起,陣地上能拿槍作戰的已不足百人了。從黎玉、王建安和李竹如等領導同志到軍區、政府機關幹部都行動起來,在警衛部隊的掩護下投入戰鬥。

我們都是戰士,都可以戰鬥

天漸漸昏暗,久久盼望的夜就要到了。這時,三個方向上的敵軍眼看就要再次衝上來了,特務營營長嚴雨霖報告,全營只剩下14人了……王建安與黎玉、李竹如等緊急磋商,決定包括五十一軍所部在內,立刻分路突圍。

機關人員銷毀了文件、密碼和電台,王建安命令嚴雨霖:「現在我帶著三個機關突圍,你帶著戰士們在這裡,一面堅守陣地,一面鉗制敵人兵力,我們走後20分鐘至半個小時,你們迅速撤退,要機動、靈活,只要能撤出敵人的包圍,往哪裡去都可以,懂嗎?」

嚴雨霖說:「懂啦,首長。不過沒有部隊保衛,你們可要小心啊!」

王建安說:「放心吧,我們都是戰士,都可以戰鬥!」

隨著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江華號令——「同志們,突圍啊!」一陣排槍響過,突圍開始了。江華帶一個班率先從東北角一躍而下,殺出一條血路,後面的同志迅即分散開向下沖。懸崖陡峭,天色黑暗,有的倒栽,有的下溜,有的翻滾……日軍發現我軍突圍後,發射夜光彈並點燃火堆照明,密集的子彈像雨點一樣傾瀉下來。37歲的李竹如躍身翻上石牆,這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李竹如不幸犧牲。

對崮山十四勇士

突圍令下達20分鐘後,東北突圍方向沒有再聽到槍聲,後來嚴雨霖回憶道,我們留下掩護的14個人都感到一陣輕鬆。

這時敵人的又一次衝鋒開始了,黑暗中看得到山坡上密密麻麻的敵軍擁上來。嚴雨霖和13名戰士邊打邊退,敵人步步緊逼,把他們逼到了東面懸崖頂上,無路可退了。

一個戰士輕問:「營長,怎麼辦?」

嚴雨霖問:「能讓敵人抓活的嗎?」

「不能!」

沉默良久,一個戰士說:「首長們該走遠了吧……」像是發出了號令,大家一起高喝「跳!」十四勇士在黑暗中一個接一個縱身跳下山崖。他們當中6人犧牲,倖存的8名勇士在嚴雨霖帶領下歷盡千般坎坷,終於返回部隊,死裡逃生的嚴雨霖嘴中的牙摔得一顆未剩。

此次戰鬥,我軍以劣勝強,以少勝多,共斃傷敵人六七百名,粉碎了敵人妄圖在沂蒙山合圍消滅我領導機關的企圖。包括李竹如同志、二地委組織部長潘維周、一團長劉毓泉、政委王銳等數百名指戰員壯烈犧牲。國民黨五十一軍等部亦有200多人為抗擊外來侵略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日軍這次「掃蕩」調集的兵力不比1941年「鐵壁合圍」時的多,「掃蕩」時間也不比1941年的長,但給根據地造成的損失要比1941年大得多,主要原因就是我方沒有很好地分析研究敵情,缺乏應有的警惕,為敵假象所迷惑,以致一再受騙。

大眾日報社有六位同志犧牲

在此次長達一個月的反「掃蕩」中,大眾日報社有六位同志英勇犧牲。

1942年10月26日深夜,由印刷工人組成的護廠小組在駐地王山與敵遭遇,工人常風奎被抓,伺機逃脫時被敵開槍擊中,不幸犧牲。

護廠小組其他隊員與群眾被圍困在山溝里,敵人亂槍掃射,工人匡吉周中彈犧牲。

次日,護廠小組與群眾轉移到南牆峪,又陷入重困,在向外突圍時護廠隊員劉延祿、王津宜犧牲。

27日,駐張家峪子的報社發行部30餘位同志在部長丁柱率領下轉移,在懸崮頂遭敵機轟炸,這時丁柱瘧疾發作跑不動,只能在山樑上一大片卧牛石下躲藏,不幸被十幾名搜山的敵人發現,丁柱當即拔槍射擊,寡不敵眾,當場壯烈犧牲。

女校對周慕蘇在轉移中不幸被俘,她奮勇抵抗,被敵人用刺刀刺穿了腹部,當場壯烈犧牲。

大眾日報社戰時第一新聞工作隊一到達沂蒙,立刻與沂蒙地委機關報《沂蒙導報》合併在一起,自南牆峪突圍後,在沂北大王莊一帶,架設電台,開始出版《大眾日報》戰時油印版和電訊。11月5日,報社即恢復正常出報,把黨的聲音告訴浴血奮戰的軍民,把八路軍戰鬥的吶喊傳給逃難中的民眾,鼓舞民心,血戰到底。一個月內,戰時第一新聞工作隊發來15篇消息、通訊,其中就包括《八路軍五一軍攜手殺敵 對崮峪粉碎敵「合擊」》。

11月中旬,疏散到各地的大眾日報社同志們陸續返回了駐地。突圍中,黎玉右手食指被子彈打斷,與黎玉一起突圍的艾楚南同志與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繫,在他們掩護下,組織擔架分段護送幾天後,把黎玉護送到了大眾日報社駐地——牛旺廟。

1943年元旦,在報社養傷的黎玉參加了大眾日報報慶四周年紀念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