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年國內緊湊型車銷量排行榜,秦墊底,宋倒數,它才是第一!

去年國內緊湊型車銷量排行榜,秦墊底,宋倒數,它才是第一!

根據乘聯會廠家數據, 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7.1萬台,同比去年增長7成,環比6月則略有下滑,但基本保持了持平的狀態;1-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42萬台,同比增長1倍。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6月有部分補貼前銷量衝刺等因素,實際上6月走勢是偏弱的,相對而言,7月新能源乘用車走勢很好,體現了新能源乘用車在政策明朗後的階段性發展動力較強。

乘聯會分析指出,在7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構成中,純電動轎車56%的增速,體現了區域市場的差異化拉動效果。由於低基數的促進,7月插電混動同比增速135%,近期插混較純電動增長更強。 事實上,插電混動在性能上普遍強於純電動汽車,但其技術難度與製造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插電混動的市場份額,但隨著補貼進一步退坡,純電動汽車的價格優勢進一步降低,在純電動技術大幅提升之前,插電混動的市場份額可能還會有一定幅度的增強。 車企銷量:比亞迪銷量18352輛,位居第一

具體到車企銷量方面,比亞迪表現最為出色,2018年1-7月累計銷售90239輛新能源汽車,位居第一;7月份銷售18352輛,以25.6%的市場佔比領先其他車企,其中比亞迪元EV、e5、秦以及宋DM均處於銷量榜前列,甚至有業內人士稱,2018年是比亞迪「王朝」系列車型集中爆發的元年。 而北汽在第二季度補貼前銷量衝刺之後,在市場上的表現也漸漸趨於正常,即便如此,也以6033輛的銷量位居第三。

在新興造車勢力中,7月初開始交車的蔚來表現頗為亮眼,共交付1331輛,由於7月份是汽車銷售淡季,按照以往汽車市場走勢來看,蔚來年底交付1萬輛的承諾似乎是值得期待的。 此外,在合資車企中,華晨寶馬以1937輛的銷量位居第一,而在7月銷量前十的車企中,也僅有華晨寶馬一家合資車企入圍。但隨著國家新能源政策的放開,後續各大合資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勢必將對國內自主品牌的市場形成一定的威脅。 純電動車型銷量:共銷47538輛,同比增長46%

整體來看,7月的微型電動車走弱,中大型電動車市場的A0級SUV有亮點。2018年1-7月電動車累計銷量較高的是北汽EC系電動、比亞迪E5、奇瑞EQ系列、奔奔等。

2018年7月相對走強的電動車主要是A0級電動車,比亞迪元EV、北汽EX系列表現較強。其中比亞迪元EV以4174輛的銷量位居第一,有消息顯示,比亞迪5月底新上市的元EV360訂單已經突破25000輛,可以說這款車成為了今年10萬級別以下小型純電動SUV市場的一個爆款,後續也應該會有不俗的表現。 而在微型車市場,儘管整體趨勢走弱,但江淮IEV、奇瑞EQ、吉利知豆依然有著強有力的表現,其中奇瑞EQ與江淮IEV以3665輛和3651輛的成績佔據純電動銷量榜的二、三名。 插電混合動力車型銷量:比亞迪秦同比大漲1118%

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中,比亞迪繼續保持在該領域的強勢地位,其中,比亞迪秦7月銷量達到4068輛,同比大漲1118%,1-7月累計銷量為27013輛,同比暴漲1259%。同樣表現出色的還有上汽乘用車旗下的兩款混動車型:榮威eRX5和榮威i6。 而在銷量榜中有一組數據頗為奇葩,廣汽傳祺GS PHEV7月份同比增長4986%,增速達9565%。這固然是由於GS PHEV的基數偏低,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傳祺作為廣汽傾力打造的自主品牌,確實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同。 據悉,傳祺GS4 PHEV搭載傳祺自主研發的第二代1.5L阿特金森發動機和G-MC機電耦合系統,其中電機功率130kW、扭矩300Nm。官方宣稱該車綜合油耗為1.8L/100km,純電模式下行駛里程可達58km,單次綜合行駛里程最大可達600km。從數據上來看,這款傳祺GS4 PHEV在同級別混動車型中還是頗有競爭力的,期待後續表現。

乘聯會分析指出,上海插混的市場優勢仍較明顯,廣州和深圳市場的新能源表現目前一般,非限購地區的插混也有突破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本月的吉利插混有1483台銷量,比亞迪的高價線路面臨向下延伸的更多機遇。民企的新能源爭奪更有強烈的充分競爭性,未來插混車型將有較好增長。 (文章轉自蓋世汽車 ,作者:李陽,已獲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之王者 的精彩文章:

奧迪新款跑車驚艷登場!售價公布令車友尖叫!還買什麼保時捷?
買C5後悔難受!雪鐵龍再下猛葯,空間寬敞 安全配置多,起步價感人!

TAG:路之王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