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心愚法師:「惱」是一個什麼狀態?

心愚法師:「惱」是一個什麼狀態?

心愚法師:「惱」是一個什麼狀態?

文:心愚法師

「惱」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概念,比如有個詞叫惱羞成怒,對吧?那麼,「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窺基大師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惱者,忿恨為先,追觸暴惡,恨戾為性;能障不惱,蛆螫為業。言追觸等義,謂追往惡,觸現違緣,心便恨戾,多發囂暴,凶鄙麁言,蛆螫他故。此亦瞋分也。

惱在忿、恨的後面,就是忿、恨這些狀況都過去了。比如還是撞車這個例子,你當時已經忿過了,和別人吵過架、打過架了,然後很長時間在心裡記掛這個事情,哪天你又想起這個事情來,比如又看見那個人了,那個恨和暴戾之氣又生起來了,這個叫惱。

心愚法師:「惱」是一個什麼狀態?

這個惱能障礙不惱,「蛆螫」就是像被蠍子和蜜蜂螫了一下那麼難受,就是說又有什麼緣讓你前面的忿恨觸動了,產生的惱恨就像自己被蠍子和蜜蜂螫了一下那麼難受。「追觸暴惡」的「追」是什麼呢?就是憶念,或者追憶過去惡的事情,或者現在又觸及違緣,好比你過去和別人打了一架,過了好幾年沒有見面,現在又碰見他了,心裡便產生恨戾之氣。「囂」就是叫囂,大喊大叫;「暴」就是很過分的話和行為;「凶」是兇惡;「鄙」是粗鄙無禮;「麁」是粗俗的話。自己好像被螫了一下,現在要螫螫別人。這個惱呢,它也是瞋的一部分。

那麼普光法師是怎麼說的呢,我們看一下:

心恨暴怒,稱之為惱。

普光法師的解釋還是那麼簡單,心裡因為懷有恨意,而暴怒,這就叫做惱。我們看看《雜集論》的說法:

惱有三種:謂貪瞋痴。由依止貪瞋痴故,隨彼彼處、愛樂耽著;彼若變壞,便增愁嘆種種憂苦熱惱所觸,故名為惱。由於色等諸可樂事,深愛著已;彼若變壞;是諸有情、便為種種愁嘆等苦所惱亂故。

《雜集論》這裡說,惱有三種,因為貪嗔痴,所以對什麼東西產生貪愛和執著,當這個東西變壞的時候呢,就會產生憂愁和哀嘆,就會產生這些苦惱。這個和我們前面說的有點不一樣,雖然也叫惱,但是略有區別,大家體會一下啊。

我們學佛,經常說,就是為了斷煩惱,這個惱啊,還是很重要的,得搞清楚一點。搞的清楚了,才能真正的斷除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如孝法師:佛法就是我們生活的方法
什麼時候,才能找到空性的感覺呢?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