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首愚法師:透過簡樸親真,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

首愚法師:透過簡樸親真,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

首愚法師:透過簡樸親真,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

整個佛法的修證次第,一定是從現象到本體。

現象,是從文字上來敘述整個大道的次第,不管是觀想、念咒,基本上都是從字上來敘述。我們觀想「?」字,這叫文字般若;觀想佛像,佛像其實也是一個精神的象徵,它的內容可以用文字來敘述。我們念聖號、念咒語,也是從文字上面,佛號也是文字、咒語也是文字,用這個文字來收攝我們的身心。從現象入手,提升到整個身心松放的過程,所能達到的效果,這些是沿途風光,也叫境界般若,境界般若慢慢透入到我們生命的一個終極目標,看到生命的真實相。

我們念佛,這文字般若叫持名念佛,老實持咒也是持名念佛的一種。念到身心有些轉化,色身開始由僵硬到松放,內心習氣也由剛強到柔和,產生了轉化力量,這個轉化過程稱之為境界般若。到了最高境界,叫做實相念佛,從有念進入到無念的境界,無念正是我們所要到達的,持誦到沒有妄想。觀想是從有相到達無相的境界,這是我們修行的次第步驟。

首愚法師:透過簡樸親真,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

一般人沒有那麼高的智慧,也沒有那麼大的根器,除非是上根利智,一聽就懂進去了,這種根器不大多。我們一般人修行一定要靠一些有為法、方便法,慢慢的,從複雜變成單純,這是一定的。

一定是要透過我們的「簡樸親真」這四個次序,把複雜變成簡單,利用老實持咒,把念頭給單純化,利用觀想「?」字,把我們跳躍的思想變成單一的畫面。我們只要能夠單一,心就寧靜下來了,這個寧靜的境界我們稱之為樸素,樸素無華。緊跟著,跟這法越來越相應了,相應的程度叫親,非常親和。准提咒來親我們了,我們也親准提咒了,我們跟「?」字慢慢融在一起了。「?」字放光了,「?」字沒那麼生硬了,「?」字跟我們生命對接了。

那麼,要親到什麼程度?進入到念念本空,生命的真實相就呈現出來了。

觀想也是從有相光明進入到無相光明,進入到實相無相的境界。禪宗以無念為宗,在念頭來講,到了無念的境界;在觀想來講,從有相進入到無相為體了;整個修鍊過程,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這是禪宗以無住為本,清清楚楚的,了了分明的,這是大家要去體會,要去下功夫的地方。

首愚法師:透過簡樸親真,從有所安住進入到應無所住

老實念咒,念念念念,從文字般若入手,讓我們的念頭單一了,念到整個身心轉化,習氣轉化,最後整個人從松放進入到空靈的境界,那麼,實相念佛出現,進入到無念的境界,進入到禪宗的三綱。

禪宗的三綱是我們整個生命的歸宿,這是我們心靈的家園,這是我們整個修行的終極目標。

在凈土來講,阿彌陀佛的境界叫極樂凈土。極樂凈土是什麼境界啊,叫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就是實相般若,是清凈法身的境界,這是我們修行要到達的一個解脫的境界。所以,我們准提法,不管觀啊,念啊,導向非常清晰,次第井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思修佛學 的精彩文章:

如孝法師:體悟生命,從容面對生老病死
念這個咒,所有的不好緣起都能消滅

TAG:聞思修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