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來自百越的花臂男神

來自百越的花臂男神

【這是博物館第012期問答】

/

中原笑我無教化

平頭削髮

平頭削髮

蠻夷不吝相生霸

從前只為蛇蟲怕

刺血染畫

刺血染畫

則知吾身即天下

/

圖片來自微博@紹興博物館

面對這件來自紹興博物館的人形端飾,這館長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好一個精緻愛美的漢子!

他,留著一個短髮中分頭,顴骨高高,五官英氣,身材勻稱,再加上滿身的刺青,放在歷史中也是燕青一般的人物,怎麼都不會輸給今天一個喊麥的小夥子。

如今的紋身小伙(圖片來源於百度,下同)

不過他那紋身的量也太足了吧:小臂布色塊,胳膊有齒牙,兩肩飄捲雲,胸膛飛蝙蝠,腰間掛三角,兩腿夾曲絨。(注意:頭頂紋飾的搭配跟上臂和肩膀的紋飾搭配很像)

他是……是……黑社會嗎?不,可能只是因為他是古越人而已。《莊子·逍遙遊》里說:「宋人次章甫而適越,越人斷髮文身,無所用之」,講的是宋國商人把華麗的絲織品運到越國去,但是越人斷髮紋身,扎頭髮的絲織品物毫無用武之地。《史記》、《左傳》等大量典籍中都有類似習俗的記載,可見斷髮文身是百越族群的鮮明標誌。

傣族紋身

那麼,百越先民為什麼要紋身呢?沃·茨基碩德曾經說過,要搞清楚先民的行為邏輯,可以從民族學裡面找答案。(百越支族很多,居住地包括自今浙江溫州至越南北部整個東南亞沿海地區和山東南部、江蘇、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和雲南的一部分,以及台灣、海南等地。)

這館長發揮自己稀鬆的腦力,想到在看過的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中,賽德克族男人的刺青是獵取過人頭以後才有資格刺上去的,以此向祖靈證明自己是可以保衛獵場的勇士;女人要學會織布後,才有資格刺上去的。對於賽德克族人來說,紋身的含義是證明自己是一個真正的人,是能力和榮譽的符號。

賽德克族男性紋身(圖片來源於電影)

另外,這館長還讀到過,不同部落和氏族普遍有「紋身死後祖宗才相認,不紋身祖宗不相認」,以及「紋身作為一種裝飾,與其他部落區別開」的說法。在這裡,紋身的含義是身份的區別標誌,或是祖先崇拜的產物。

帶紋身的玉人線圖

紋身當然有審美的含義。比如在傣族,紋身是男人很重要的事:男人不紋身就沒有社會地位,就不能博得異性的好感。小夥子不紋身就沒有具備男人的美,被罵為分不出公母的白水牛(古時候傣族男女服飾很相近,男女皆著裙,穿耳洞戴耳環),遭女人嫌棄。

傣族紋身老人

怎麼知道的呢?民歌里唱出來的。比如傣族流傳有一首姑娘勸告男子紋身的歌,大意如下:

[姑娘]

你的皮膚又黃又滑,

和田蟣大腿一樣難看。

青蛙的脊背腳桿花得多美呀,

你連青蛙也不如。

快去刺紋吧!

沒有錢,我把銀鐲子脫給你。

[小伙]

刺紋好倒是好,

就是疼痛難挨。

雙針刺,墨水浸,

結腫疼癢如發燒,

結痂如同蛇蛻皮,

想起來我心裡就害怕。

[姑娘]

沒有花紋算什麼男人!

不刺花紋談得上什麼真心!

你怕痛,就同田蟣住去吧;

你不刺,就去戴女人的黃銅圈吧!

哪個想與你說話呀?

你連青蛙也不如。

你看,傣族男青年要是沒個紋身,不僅沒辦法談戀愛,還要被婦女們嘲笑「無紋身,不爺們」。同時,民歌也反映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百越先民的紋身最初可能是模仿動物(蛙、蛇)的皮膚花紋而進行的,是動物崇拜的產物。

《尋找手藝》傣族老人坎溫的腿上有紋身

紋身的含義可能是某一情形下被賦予的。黎族婦女有紋面的習慣,其中一種說法是「刺面防擄」,即女性對異族侵略的消極反抗。獨龍族的女子至今紋面,也有說法是為了逃避藏族土司強擄為奴的威脅才紋面的。

黎族紋身女性

獨龍族紋面女性

紋身是怎麼刺上去的呢?《史記·趙世家·正義》記載的古越人文身的方法是「刻其肌,以青丹涅之」,先把皮膚刺破,再用礦物、植物顏料塗上去;傣族民歌里唱的是「雙針刺,墨水浸」,而在《馬可波羅行記》記載過傣族紋身:「男子刺黑絨紋於臂腿下,刺文之法,結五針為一束,刺肉出血,然後用黑色顏料塗擦其上,即擦永不磨滅。」一紮就是五個血點點,想著都疼。

《賽德克·巴萊》中紋身的場景

如此看來,器物上的男人全身刺滿了精美的紋身,是一個勇者呢!一定很多女孩子想和他過情人節吧!

這館長,你連青蛙也不如

【答案在公眾號回復「跪人」可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是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TAG:這是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