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確信你是誤解了「利息」!

我確信你是誤解了「利息」!

版權聲明

大家對「利息」這個概念不陌生吧?已經司空見慣了吧?

買房按揭需要付利息;

買車按揭需要付利息;

公司融資需要付利息:

……

這是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利息」最多的場景。

但是什麼是「利息」?

估計多數人都沒有真正思考過。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

利息,指負債方為借債向債權人所付的補償性費用

這個定義很有意思:

利息是「借錢的人」支付給「借錢給他的人」的費用。

這個費用是因為「借錢的人」因為「借債」這個行為而支付給「借錢給他的人」的「補償」。

「利息」是費用,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但是:

「利息」是「補償性的費用」。

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平時忽略而無法有任何感覺的概念了:

「利息」這種費用是用來補償什麼的呢?

事實上,一旦借債行為發生,借出者就讓渡了他對借出的這部分資金的權利,包括資金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處置權等,所以,借出者是因此而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的:

代價一,他因為借出資金這個行為,他不得不延遲消費;

代價二,資金借出後,因為通貨膨脹的關係,他在未來收回這筆資金的時候,他已經損失了因為通貨膨脹而導致下降的購買力——通俗來說就是他的錢在收回來時,雖然資金總數沒變,但是錢已經變得不值錢了,已經買不回來當初借出時同樣的東西了;

代價三,因為借錢出去,導致他不能用這筆資金去投資一個回報率合適的投資品,例如股票、基金等,因此他付出了一定的機會成本;

代價四,一旦「借錢的人」發生破產、潛逃或欠債不還,借出者會因此蒙受資金的直接損失,這對借出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風險;

代價五,每個人都有及時消費的心理需求,但是因為借出者將資金借出去了,這就會導致他及時消費的心理需求暫時得不到滿足,因此他需要付出心理的代價。

基於這些代價的事實存在,「利息」這種費用,就是為了補償借出者所付出的這些代價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僅僅是「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借錢付利息,也是天經地義」的。

但是一個奇怪的現象是,大家都認為:親戚朋友間借個錢嘛,臨時周轉一下,誰還不得有不湊手的時候?還要付利息嗎?那多傷感情?!

當然這些「借錢的人」也不是因此就是壞人,只不過是他們的腦子不清,並沒有意識到借錢這種行為——

哪怕你如數根據約定及時還給對方了,但是事實上已經給對方造成了一定的損失。

所以,「利息是一種補償性的費用」這個定義非常重要,這個認知非常重要,特別是對於我們每一個對未來有期許、對自己有要求的人來說,更加重要!

由此推及到一切人際交往行為來看,凡是佔據別人時間、精力、注意力、資源、人脈、信譽、名聲等行為,都「天經地義」地應該給予對方一定的補償性費用(形式不論,可以是資金、實物、資源、人脈等)。

這是我們的人際交往之本,也是事業成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rZ日記 的精彩文章:

夢想有時是一朵帶毒的玫瑰!

TAG:MrZ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