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物業人:比地產人還要苦逼

物業人:比地產人還要苦逼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真叫盧俊」(ID:zhenjiaolujun0426),作者:真叫盧俊團隊,36氪經授權轉載。

作為地產人,我們一直想當然的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苦逼的人。因為我們沒有休息、沒有生活、沒有愛情、沒有性生活。

然後最近的幾次聚會讓我注意到了一個全新的人群

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應該也是地產圈的一份子。但他們比地產人,還要苦逼,還要不被理解。


以前是壓力大,現在是虐心

看到王斌的第一眼,我被震驚了。

才半年不見,感覺完全變了個人,滿身的疲憊。他看著我的驚訝目光,淡淡一笑,「我轉崗了,做了一個月,頭髮就白了一半。」

王斌以前是一家開發商的中層管理,為人細緻耐心,很善於與人打交道,工作能力強,一直表現很好。苦於現在的一線,開發商的項目越來越少,基本上賣完一個少一個,人才編製也是一縮再縮。

「要麼外派,要麼調崗,要麼滾蛋」,這可能是擺在很多一線地產人面前的困境。

半年前,王斌被集團內部調動,去了旗下的物業公司擔任物業經理。

調任前,負責人事的高管曾徵求過他的個人意見,提醒他物業崗和地產崗的性質截然不同。

眾所周知,地產行業的工作強度和工作壓力一向是蠻大的。王斌說,自己也是一路打拚過來的,雖然對物業公司和業主之間的糾紛多少有些耳聞,可轉念一想自己在地產行業經歷過這麼多大風大浪,還有什麼不能攻克的難關。

於是,他懷抱著滿腔的熱情,去了新的戰場。

從此開啟了365天24小時開機,不分白天黑夜,沒有周末節假日的工作模式。

轉崗的第一個月,他一天都沒有休息,連女兒病了也無法抽身送去醫院。家裡人都開始對他有意見了,說他工資不見漲,卻整日忙得像個總理,把家當賓館。

每天披星戴月,全心全力的投入,然而,這份工作的難度大大超出了他的想像。大到企業管理、供水供電、違章搭建、社區治安、保潔衛生、小到雞毛蒜皮、鄰里糾紛要都物業一一調解無奈的是,每天面臨的很多問題是他根本無力解決的,個中酸甜苦辣只有身在其中才有體會。而滿意度、物業費繳納率更是刺在他心頭的兩把刀。

轉崗一個多月,他就刻骨銘心地體驗到了,什麼叫虐心。


一萬個理由匯成一句:我投訴你

小嚴是一家著名的上市公司的物業管家。她說是因為被這家公司一直以來高端的品質和服務吸引了才加入的,沒想到痛苦的生活就此開始。

小嚴說,她和同事們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太雜了,有些甚至還要冒著生命危險。颱風天,大家都躲著家裡不敢出門,可是他們要冒著雨打著傘,去處理小區道路積水;深更半夜發現小區有可疑人物,要盯上去盤問,把危險掐斷在萌芽之中;發生火災,別人可以逃命,他們依然要及時衝到第一線……

這些身體上的累還不足以壓垮他們,最令他們頭疼的就是處理投訴,投訴的問題也是五花八門。

有投訴物業只收費不干事的;有投訴物業不及時維修自家精裝房質量問題的;有投訴物業垃圾不及時倒,電梯不及時修的;有投訴門禁系統形同虛設,對來訪人員管理不嚴格的;有投訴自家停車位被外人佔了的;有投訴小區有群租房的;甚至有家裡丟了狗要物業賠償的……

我問她,這些問題會不會確實是物業的不作為導致的呢?

小嚴很無奈的告訴我,物業工作最尷尬的是,業主認為,「我們交了物業費,遇到問題找物業解決理所應當。」但事實上,物業沒有執法權,很多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現在精裝房交付質量問題頻發,很多人把氣撒在物業身上。其實物業也是難做的夾心餅乾。房子是開發商建的,可交付後直面業主的是物業,後期維修其實也是物業再轉給開發商。

這一來一回,一旦有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處理,矛盾就惡化了,簡直是專業背鍋。

再比如,業主違章搭建、違規裝修,物業人員要求整改,碰上講道理的業主,問題還能解決。如果碰到拒不配合的業主,物業能做的也只是向相關主管部門反饋。

最普遍的矛盾點還有封陽台。一方面封陽台用的膨脹螺絲會破壞牆面保溫層,造成漏水,牆體開裂;另一面封陽台影響外立面,長久而言影響整體小區品質。然而物業沒有執法權,只能給業主發整改通知,不能強行解決。所以業主動不動又是——我投訴你。

小嚴說,物業人最委屈的是,我們盡心儘力為你們服務,你們始終是不滿意,甚至惡言相向。


業主的法寶:我不交物業費

太多問題的解決不了,物業很無奈,業主很不滿。於是,不交物業費成了業主的法寶。收費難成了物業公司最頭疼的問題。

王斌說,一般公司物業能有60-70%的收繳率已經算好了。不交物業費也是會傳染的,部分業主抱著僥倖心理,覺得「反正不是我一家沒交。」

對於那些因對服務不滿而欠費的,物業會主動與業主進行良性溝通,理解業主的需求,協助解決業主的問題,然後像要飯一樣去催繳。

聽完真心覺得無奈又心寒。

對於那些惡意欠費的,只能採取訴訟方式。但物業哪有那麼多精力天天去打官司?而且這會導致矛盾迅速升級。

也就是說,對於不交物業費的業主,物業除了起訴之外,別無他法。

物業是微利行業,利潤不超過10%。物業費收繳率差,只會讓雙方陷入惡性循環,導致服務越來越差。

物業只能減少人工成本,比如關閉邊門,減少保安崗。有的甚至只能關閉部分公共能源。我曾親身體驗,一個曾經非常高端的酒店式公寓,為了節約能源,關閉了公共區域部分照明,樓內四周昏暗不堪。到了6月的高溫天,中央空調依舊不開。

乾脆是普通社區,業主大多是工薪階層,有許多並不富裕,對服務的要求也不苛刻,倒也能相安無事。就是像王斌、小嚴所在的中高檔樓盤,都是改善型置業者,素質參差不齊,矛盾越是突出。

尤其是那些打著管家式服務的品牌公司,像小嚴這類物業管家,最虐心的是24小時待機,一聽到電話就緊張。這種高壓下,能做滿一年就算老員工了。我有個朋友去年喬遷新居,一年不到的時間裡,物業管家走馬換燈似的換了3個。

那些頂級項目,比如一些外籍物業管理的小區或樓宇,這類糾紛倒也不多。比如我們常說的五大行,早已成為物業綜合管理能力為核心競爭力的服務公司。


上輩子造過孽,這輩子干物業

物業界流傳一句話,「上輩子造過孽,這輩子干物業,下輩子擦皮鞋,也不再干物業。」

物業收入低,卻全年無休。這是一份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拿著買白菜的價格,操著賣XX的心,還吃力不討好的工作。

物業還處於行業的鄙視鏈末端,開發公司的看不起物業公司的,業主瞧不起物業公司。甚至,連親朋好友也瞧不起干物業的。

在工作中,最大的矛盾根源,是業主和物業之間對服務定位的不對等。

物業與業主地位平等,可業主往往把物業當作保姆和保鏢。這些奴隸式服務的要求,嚴重超出正常服務範圍。

交了三四塊錢的物業費,業主卻要享受十幾塊錢的英式管家服務,這是物業不能保證的,他們只能盡量提供質相符的服務。

還有,物業基層人員很多學歷不高,早早地走上社會。當大部分同齡人還在花前月下,詩與遠方時,他們則通過簡單培訓上崗,淌著汗水與淚水,開始為生活打拚。

剛開始的滿腔熱情,逐漸被低工資,高強度,得不到尊重的現實打碎。他們的心情、態度也會影響到服務水準。

因此,物業人員流失率非常大,很多社區保潔招聘不到人,保安主要靠賺取加班費來勉強維持生活。

這不禁讓我們開始思索,到底是物業管理公司還是物業服務公司?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會好嗎?


路漫漫,未來還很遠

幾年前春晚有個小品,一句台詞流傳甚廣,「我是保安,我驕傲!」鼓勵了不少基層物業人。

然而,現實中物業人能在工作中得到業主的肯定,實現自我成長,有成就感太難太難了。

面對枯燥、繁瑣的工作和奇葩的高標準,是什麼給了他們堅持的勇氣?

王斌說,他看到了這個行業未來巨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這是現在唯一讓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小嚴說,既然已經選擇了這個行業,就要努力做下去。服務過程中只要有價值,再艱辛也能有愉悅感。

痛苦也就意味著機遇,既然痛苦無法迴避,不如坦然面對。

而對於我們旁觀者而言,要解決這些矛盾,關鍵是雙方要調整觀念,明確物業管理是一種服務,而業主要享受這種服務,就必須支付對等的費用。

業主和物業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一下,而不是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研究重新更換物業公司,和怎樣才能多收管理費上。實際上,業主與物業之間的關係很微妙,看似矛盾卻又誰也離不開誰,何不多些和諧的音符。

我跟王斌還正聊的意猶未盡時,王斌臨時接到管家的電話,又有一家業主來投訴精裝修問題了。他匆匆跟我打了個招呼後,轉身去加班了。

我們這裡也只能拋磚引玉

希望更多的人能注意到這個行業

更多的去體量、理解這群物業人

希望在不久的未來,

所有的物業人,可以自豪的說:

我是物業人,我驕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何小鵬與李斌為量產設「賭局」,新造車競賽或帶來產能過剩
泰禾?北京院子二期發布,院子IP 再出新品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