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王田苗教授:「硬科技」不能只炒概念,智友天使學院將打造科技創新「新矽谷」

王田苗教授:「硬科技」不能只炒概念,智友天使學院將打造科技創新「新矽谷」

雷鋒網消息,2018年8月15日~8月19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科協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承辦的第三屆「WRC 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盛大召開。本屆大會以「共創智慧新動能,共享開放新時代」為主題,受到了國際社會各方力量的熱切關注。

大會期間,「人工智慧與機器人青年創新創業專題論壇」於8月17日下午成功舉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導、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北京大區主席王田苗教授作為首輪演講嘉賓作了演講。

王田苗教授在演講中表示,自然語言翻譯、視覺和機器人是目前投資界最活躍的三個領域,未來人工智慧和機器人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先鋒和主導的產業之一。未來5~10年里,5G、工業機器人、自動駕駛等都會從實驗室走到局部的商用。

同時,本次論壇還重磅發布了由王田苗教授、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北航天匯科技孵化器、智友種子基金、雅瑞資本等聯合發起的「中關村智友天使學院」。青年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是時下最活躍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前沿技術產業化的落地方式,也是誕生行業領域獨角獸公司的重要基礎,更是一個國家工業科技創新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未來中關村智友天使學院將致力於智能新時代下高科技種子天使項目的創業指導、孵化加速、資源對接和人才引進,將產業市場需求導向、高質量項目發現與培育、政府區域內資源支撐等高效融合,將智力資源與優質服務導入到重點領域,加速企業發展,分享科技成果,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商品的轉化率,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相關產業提供強力支撐。

演講結束後,雷鋒網與王田苗教授就智能機器領域現階段的發展情況進行了進一步的交流。


打造科技創新「新矽谷」

在國內外的各個產業中,只有互聯網產業可以始終保持超過12%的幅度高速增長,尤其是中國的互聯網產業,更是以24%的增長率突飛猛進,從過去佔全球的20%、30%、40%進一步增加到50%,機器人密度也由23%、50%增長到了74%,超過68%的全球平均水平。

據王田苗教授分析,未來的5~10年里,中國的機器人將會從實驗室走向局部商用。在這樣的前提下,應該以相應的技術和產業生態來考慮,從技術到平再到應用,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該怎麼做?

機器人和人工智慧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先鋒和主導的產業之一,賽道上有晶元、感測器、激光雷達、交互、安全等等,其中三個最高的,第一個是自然語言翻譯,第二個是視覺,第三個是機器人。從涉及到的內容來看,監控、倉儲、智能汽車、醫療以及各種各樣的安防等等。

這其中,首先需要和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產業做合作,在實驗室中積累高門檻值的硬科技,在產業中了解具體需求;第二,通過軟孵化,按市場規律去發現優秀人才,發現未來有價值的戰略方向,與政府在場地、項目、物業服務等領域進行緊密合作;第三,在這個過程中,將技術和產業進行配置,從腦科學、深度、翻譯、情感、軟體、能源、假肢、雲服務、康復、娛樂、醫療等領域選取重點種子。

也正是得益於近年來的政府引導、金融機構助力以及相應的地方補貼政策,才有了中國機器人創新創業日益活躍,整體市場達1200億元的大好局勢。

王田苗教授稱,這也是他要做這個智友天使學院的初衷所在。他表示,希望在海淀區領導和北航的支持下,以海淀為總部形成聯絡處,對接10~1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將智力資源與優質服務導入到重點領域,加速企業發展,分享科技成果,提升高新技術—產品—商品的轉化率,為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相關產業提供強力支撐,助力海淀中關村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新矽谷」。


不要單憑概念或想像來做產品

據雷鋒網觀察,目前行業內仍然是以消費機器人為市場主力,但消費機器人的智能程度普遍較低,市場普遍存在著對伺服器人的產品痛點、形態、產業、規模、服務模式等不清楚的問題,導致機器人行業尤其是服務機器人行業存在一定的泡沫。

王田苗教授表示,這樣的狀態仍然是眼下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基於現在的人工智慧技術和機電控制技術,是很難做出滿足人們普遍需求的消費機器人產品,只能解決如掃地、做飯等局部的具體任務。

究其原因,主要是現在人們主要停留在機器感知這一技術階段,而在新材料、認知和推理等技術上沒有足夠的積累。其次,目前消費機器人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於成本,且在使用中可能會觸及安全問題。

表面上看,行業有許多2015~2016年興起的智能機器人公司,在短短兩三年時間內便推出數款產品甚至可以批量出貨。但實際上,智能機器人作為「硬科技」和產品製造領域,其生態鏈很長,從發現痛點問題,到產品設計、供應鏈準備、產品加工以及最終的軟硬體融合,通常是需要5~10年時間的。短時間內就大量推出產品往往是在炒作產品概念。

「這些產品往往並不能很好的解決既定的痛點問題,抑或如之前所言會受到成本的制約,只能在展覽和表演中露面,消費者接受程度不高,距離真正進入普通家庭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王田苗教授一針見血的指出怪現象的癥結所在。「今天的消費機器人市場只是個前奏,處於所有產業都要經歷的發展過程中。在這樣的大前提下,廠商應該多關注社會生活中的痛點問題,有針對性的研發一些高品質的產品,而不要把智能概念和融資消息掛在嘴邊。」

如果我們對比中美的機器人公司可以發現,國內的機器人公司大多由創業者興辦,而美國的機器人公司創辦者多為MIT等研究團隊出身。王天苗教授還特別指出,「這些創辦者通常是在高校、實驗室或一流企業中積累了相當的技術沉澱,而不是單憑一個概念或想像來做產品。」


從中低端邁向高端

在6月底的CCF-GAIR大會上,王田苗教授曾在題為《當前智能機器人發展若干挑戰性問題》的報告中提出,中國服務機器人在無人機、電動平衡車、掃地機器人等單品銷售方面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隨著我國科技的創新創業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有可能中國醫療服務機器人、特定區域無人駕駛和農業機器人也將率先批量化,在國際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不過此次訪談中王田苗教授也對雷鋒網說,目前國內機器人的發展總體來說還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儘管在to C產品的市場、製造能力和本地化方面有非常強大的競爭優勢,但在涉及高速、高精度高負載等高端技術產品領域,中國相比美國在核心部件、軟體等各方面仍存在差距

「如果急功近利、浮躁,那麼做出核心部件與高品質工業機器人還是有難度的。」王田苗教授略顯無奈的表示說,作為中國智能製造的技術裝備的工業機器人企業,確實還需要工匠精神,因為品質及性能都是要靠長時間積累。

值得欣喜的是,近五年許多中國企業已經注意到薄弱環節,關於智能機器人的核心部件已經開始在慢慢的彌補生態的缺陷。比如在控制器、減速器、電機等核心部件中,拿減速器來說,目前國內60%以上的中低端機器人都已經採用了國產減速器

2017年,國務院、工信部、科技部發布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和重要的產業戰略,給予引導和支持;重要的是地方政府結合自己的優勢產業競爭與聚集,以相應補貼也在大力支持地方的智能機器發展,所以使中國在這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性進展。

對於我國工業機器人未來的發展,王田苗教授建議稱,國家應有戰略性支持,包括基礎裝備、核心部件、技術性大學以及軍民融合方面等。「從宏觀的投資角度來說,智能製造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例如智能汽車、助老助殘、物流配送等都非常有前景,也是較為值得投資的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又免費!虹軟用離線「活體檢測」賦能開發者刷臉商用密鑰
CV視覺工程師入職培訓暑期班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