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殖民火星,人類必須進行基因改造

殖民火星,人類必須進行基因改造

馬斯克有殖民火星的雄心。但是他目前只考慮了如何將人運輸過去的問題,但是人類要想殖民火星需要經過基因編輯才能抵擋輻射,減少對氧氣的依賴,改進記憶以及體味,這樣才能完成火星計劃並適應火星的惡劣環境。可是,如果對人類進行如此激進的改變在倫理上是否說得過去呢?太空殖民「500年計劃」的提出者,遺傳學家Chris Mason認為,人類生存是第一要務,如果連人都不在了,倫理還有什麼討論的意義呢?《連線》雜誌介紹了遺傳學家對殖民火星的具體設想。

1969年5月,阿波羅10號以25000英里的時速飛行。2個月後,阿波羅11號的乘員開始在月球漫步。從此以後,再也沒人達到過這種速度和高度。NASA現在正在準備一項人類的火星任務,但是哪怕我們的後代能夠擺脫地球的鐐銬,離開地球的也不會是智人,而是另一種經過精心設計的人種。我們人類並不適應火星生活。

對於進化生物學家來說,「適應性」是自然選擇的尺度:一個物種的個體為了生存和繁殖而體現出來的平均傾向。從20到30萬年前的非洲開始,現代人類在解剖學上就開始跟體內的微生物共生體一起進化。並且迅速遍布全球。我們現在已經非常完美地適應了地球,但是太空對我們這個物種是有害的。太空寒冷、空曠,缺乏空氣——這還只是程度最低的不利條件。真正的問題在於無數的壓力源,尤其是輻射物,對於這些,宇航服和宇宙飛船幾乎提供不了什麼保護。

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為我們遮擋了猶如致命風暴一般從太空穿越過來的電離輻射。而在火星的表面上或者在宇宙飛船之外,如果長期暴露在銀河宇宙輻射高能電離場下或者遇到太陽耀斑的突然爆發的情況下,人體細胞都會被殺死從而導致機能紊亂,或者打破DNA的鏈條,破壞鹼基對。細胞死亡或者機能紊亂會導致心臟病或者認知功能衰退。DNA破壞則更糟:細胞會試圖修復自身的殘骸,但是錯誤修復的累積會導致基因突變,而後者的結果是癌症和遺傳病。

在近地軌道以及范艾倫輻射帶以外的長期太空飛行將超出NASA目前規定的「可接受風險」範疇。除非有一系列不大可能的技術性數段——包括設計一條快捷的路線,在太空船內設置輻射屏蔽層,把住所安置在火星地下,以及實現快速返回等——否則的話我們這個物種是無法適應火星計劃的。在那裡或更遠的地方永久殖民是無法想像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無處不在 的精彩文章:

用「超穎材料」同時充電,從此告別充電器
馬斯克新發明:通過滑板運動乘客 時速可達150英里

TAG:科技無處不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