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臟外科醫生煉成記

心臟外科醫生煉成記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彭福祥 梁嘉韻) 外科醫生本來就是醫生中的「戰鬥機」,心臟外科醫生更是個中翹楚。那一個心臟外科醫生是怎樣煉成的呢?此次,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骨幹梁孟亞醫生,聽聽他的故事。

最長手術 他站了24小時

39歲的梁孟亞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心臟外科骨幹,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採訪他,要抓他的手術間隙。記者中午2點「抓」到梁孟亞的時候,他剛從一台三小時的手術下來。

從周一到周五,梁孟亞每天兩三台手術,出門診半天,一次24小時的長值班,周末開會、科研或學習交流。運氣好、手術順利下午5點半能做完一天的手術,查完房、忙完醫院事情,梁孟亞回到家也是晚上七八點了。晚上把女兒哄睡之後,他還要看文獻、做研究課題。12點多睡覺,第二天一早7點多又趕回醫院。

他告訴記者,自己的睡覺時間在醫生中算多的了。「做手術得保持體力」,一站一天是常事。他最長一次在手術室站過24小時,「病人凝血差,一直出血。所幸最後還是救回來了。」

梁孟亞體會,如此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喜歡和享受是能堅持下去的關鍵。「心臟外科跟其他科室的一大不同是,如果真能手術治療,對病人的改變是重生性的。一個本來呼吸都困難的病人,手術後生活質量完全改善,可以運動、結婚、生子,對於醫生來說,是很大的安慰和成就感。」

苦練「刀技」十幾年

對醫學生來說,學霸是標配,梁孟亞1998年考入中山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當年是全年級前100名的他,選擇走上心臟外科醫生的成長道路。從2006年進入中山一院工作,梁孟亞進行各類先天性心臟病、瓣膜置換及冠脈搭橋心臟手術超過1500例,2014年獲臨床醫學博士學位。2017年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心胸外科任訪問學者。

梁孟亞跟夫人是同班同學,中山醫的課業繁重,兩人的戀愛一起學習就算是約會了。入職工作後,兩人忙得見面機會更少。「最苦、最累是當住院醫生的5年,晚上11點才寫完病例,經常一周都見不上一面。」

作為外科醫生,開刀技術自然要過硬,一有空就得練習「刀技」,即便是現在從醫十幾年了,也是有空就練,雖說達不到左右互搏,但左手的靈活度也遠高於普通人。「以前是練基礎,現在是側重練一些關鍵的技術。心臟手術病人病情危重,分秒必爭,醫生要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判斷和解決問題,保持練習的作用更多的是在危急時刻不心慌,不手抖。」

醫者仁心 站在患者角度思考

外科手術是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祛疾除痛,治病救人;運用不當,則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殺人於無形。當心臟外科醫生,不僅要會做手術,更要懂得為什麼手術,什麼時候該手術,什麼時候不該手術。比亮劍更考驗智慧的是藏劍。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時候不該做,要做又怎麼做,這些有時比具體的手術操作更來得重要。

身為醫生,更了解醫學技術的局限,更明白什麼叫順其自然。有的病人,病情的確是手術不能解決的,而且也許再多的治療只是憑增痛苦,而另一邊家屬卻想賣方賣車、砸鍋賣鐵的治療,這個時候梁孟亞會站在病人和家屬的角度,幫他們分析和給出專業醫學建議,「有的家屬一開始不理解,這個時候醫生要充分理解家屬的情緒,肯定他們的努力,全面、客觀的介紹清楚病人病情、預期,幫助家屬做出合適的選擇。」

(蔣雋 彭福祥 梁嘉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臟 的精彩文章:

反式脂肪酸或會對機體心臟健康帶來雙重危害!
中國軍艦「心臟」來了,世界領先,曾歷經磨難,最該感謝這國

TAG:心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