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刊稱中國打造太空能力推進「反介入」:直擊美軍「弱點」

美刊稱中國打造太空能力推進「反介入」:直擊美軍「弱點」

資料圖片:藝術家繪製的衛星遭激光武器摧毀設想圖。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8月17日發表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安東尼·科德斯曼的文章《中國打算如何利用太空在太平洋進行反介入/區域拒止》稱,對許多亞太地區觀察人士而言,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是美國在該地區打造軍力時面臨的最嚴峻挑戰。A2/AD是中國的一項戰略,它以限制敵人進入特定的戰略要地為基礎,同時對台灣等領土資產或有爭議的海上領土主張實施強有力的控制。該戰略旨在「阻止、勸阻或挫敗」第三方在此類問題上捲入一場對抗或衝突,並且針對的是美國或任何可能進行干預的美國太平洋盟友。

不過,A2/AD的實施非常複雜。中國和美國都需要謹慎評估中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以及它在雙方的競爭和衝突風險方面會產生何種戰略影響。

文章認為,A2/AD需要先進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能力,以及先進的瞄準、通信、海空導彈防禦和網路能力。中國花費了「一代人」的時間試圖研發必要的技術能力,而這些技術能否實施A2/AD尚存爭議。如果中國成功發展A2/AD能力,這要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其快速推進的太空能力和衛星基礎設施。

資料圖片:反衛星武器想像圖。

文章稱,中國不僅計劃在A2/AD的作戰場景中利用自己的太空能力,而且還計劃削弱對手的能力,其目標是獲得「信息優勢」。由於美國高度依賴其太空能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略家認為這是一個可利用的弱點。

文章認為,為此,中國研製了一系列反衛星武器,其中包括直接上升式、共軌式、定向能和網路式反衛星武器。這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太空威懾現在缺乏核威懾那樣的「戰略穩定性」。

外界普遍擔心,在太空中成功實施先發制人打擊可能會格外有利於較弱的一方。此外,第一次打擊可能嚴重限制受攻擊一方應對任何形式的非對稱、常規或核攻擊的能力。應對襲擊的能力是威懾的關鍵所在,但現在這種能力存在不確定性。這有助於解釋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何要研發和測試反衛星武器,並讓其可能會設想發動先發制人的反衛星武器攻擊情景。這可能會使解放軍在A2/AD形勢下發揮主導作用並確立信息優勢。

資料圖片:反衛星武器想像圖。

文章稱,然而,隨著中國憑藉自身實力成為一個太空強國,其反衛星能力和姿態可能會越來越適得其反。雖然首先發動太空打擊具有非對稱的價值,但中國不太可能對美國的太空能力發動全面摧毀性打擊。隨後的太空戰和破壞行動不會給中國帶來任何優勢。此外,正如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約翰·海滕將軍在談到摧毀太空能力時指出的,「你會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你會回到工業時代的戰爭」。

文章認為,即便如此,中國的A2/AD能力和太空擴張顯然對美國具有重要影響意義,因為它挑戰了美國打造其軍力結構和戰略的傳統軍事理念。在軍力結構方面,美國可能會被迫重新評估幾十年來對航母的過度依賴程度。今後,對於美國而言,選擇隱形和更廉價的武器或許是明智的,因為它們不那麼容易受到中國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影響。此外,美國應該考慮採購更多遠程轟炸機——而不是像F-35那樣的短程戰機——來執行遠程任務,以攻擊對A2/AD戰略至關重要的中國導彈陣地、情報中心和地面雷達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防務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欲讓美無人機增加致命打擊 美媒關切誤傷平民問題
日媒:日本計劃引進電子攻擊機 謀求對中俄基地攻擊能力

TAG:參考防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