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你很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如果你很重視孩子的「品德教育」,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小慧說:自己的兒子三歲了,在兒子的品德教育上,一直沒有好的方法。有時候兒子會去爺爺奶奶的屋子,把抽屜裡面的東西偷偷的拿出來,拿到自己的房間,雖然說了兒子好多次,但是兒子依然不聽。有時候兒子還會把垃圾從陽台丟下去,雖然說過兒子很多次,這樣做非常危險,但是兒子還是會偷偷的丟。

有人肯定會說,打的輕,遇見一次狠狠的打一次就不敢了。可是,做媽媽的,誰又捨得打自己的孩子呢?再說了,棍棒教育的方法,也不是什麼好方法。

媽媽總是擔心孩子的品德會不好,擔心孩子在別人面前會留下不好的印象,怕孩子會成為別口中的「熊孩子」。當然了,讓孩子成為一名遵守社會規範和行為準則,是當媽媽義不容辭的責任。

有人會說,三歲的孩子還沒有什麼道德觀,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偷,什麼行為是品德不好。

2~5歲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只能意識到父母的權威,有時候會聽父母的話,有時候也會不聽。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還談不上品德的好或者壞。

5~9歲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需要父母監督的,他們比較刻板。如果有父母的監督,他們可能會收斂自己的行為,如果是沒有人監督,就會隨意的放縱自己。

9~11歲以後的孩子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可以自律的,也是有這種能力的。他們能清晰的知道這件事情的道德觀、價值觀,即使父母不在什麼,他們也應該做到嚴於律己。

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品德

1、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告訴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這樣做容易引起什麼樣的後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麼樣的。

2、不要講太多的大道理,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告訴孩子他們的行為,會給別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要讓孩子有同情心,不要過多的批評孩子,要讓孩子知道,規則在任何場合下都是有權威的,就算媽媽不在場,依然需要這樣做。

3、盡量的尋找孩子不好行為的動機,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的嚴重性。是孩子處於好奇,還是孩子想引起父母的注意。

4、讓孩子把學到的一些規則,在外人面前展示出來,這樣孩子會得到認可,就會有動力繼續做下去,孩子本身並不壞,就是需要正確的引導。

5、讓孩子扮演社會上的任何角色,並且執行角色中人物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實現親身經歷。

對孩子的「品德教育」實際上就是認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用溫柔的態度、合理的語氣、正確的方法,輕鬆的引導孩子做一名品德高尚的孩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欣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這4個地方盡量別帶寶寶去,不是矯情不是迷信,對孩子真沒好處
不合格的父母有這9壞習慣,一條都沒中的都是好家長!

TAG:欣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