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揭秘大清能臣周培公被貶的真相,明君貶能臣,是千古奇冤還是另有他情?

揭秘大清能臣周培公被貶的真相,明君貶能臣,是千古奇冤還是另有他情?

大清帝國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也是歷史上最後一次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在這麼一個百年朝代里,少不了明君也少不了能臣。奠定康乾盛世基礎的康熙,愛新覺羅玄燁,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一代明君,滿漢文化融合的推動者。

奠定康熙一統江山,消除藩王隱患文韜武略,才識過人的肱骨之臣周培公,姓周,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漢族,生於明崇禎五年(1632年),卒於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文武兼備,剛正毅勇,才智過人,恪盡職守,深諳治世之策,深得為人之道,是康熙身旁重要的謀士,也是滿漢文化融合的犧牲品。

周培公其人具有中國文人的特質,性格耿直,不畏權貴,智慧超人,其在進京考取功名時,不知道是犯傻還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在試卷上毫不避諱的的把玄燁的「玄」寫了出來,被大清奴才們一頓打罵,趕出了考場。後窮困潦倒,在街頭替人寫字為生,甚是落魄。就像孟先生(孟子)所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老天爺是公平的,也是眷顧周培公,其將在餓暈之際,碰見了微服私訪的真龍天子康熙,一番交談,其對時事分析,治國方略等判斷準確,並方案詳盡可操作,深得康熙欣賞,隨即一步登天成為康熙身邊重要謀臣之一,常出入于禁宮之內,讓朝中大臣煞是羨恨。

康熙十三年,周培公深知皇上心病所在,於是在早朝時上疏啟奏建議削三蕃固王權,簡直說道了康熙心坎里,康熙也力排眾議,拍板定案,立即著手準備,君臣惺惺相惜,可謂難得的知音。同年早已有謀反之心的平西王吳三桂謀通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起兵造反。時任陝西提督的王輔臣擁兵自重,既不明確接受吳三桂的拉攏,也不想朝廷賣力出兵,只是按兵不動,坐等鷸蚌相爭之利。

康熙十五年,憂心忡忡的康熙任命圖海為大將軍,周培公輔助圖海,統轄陝甘征討大軍,討伐吳三桂,而當時西北要塞的王輔臣擁兵自重,以驍勇善戰聞名,他並沒把清兵放在眼裡,對10萬清軍圍困毫無懼色,目空一切。周培公認真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陝西關中地區是天下脊樑,吳三桂這次造反不及時從雲南取道四川進取陝西,而盤踞在湘鄂之間與荊襄官兵對峙,實在太笨了。現在的關鍵是王輔臣,若王起來造反,清兵必腹背受敵,但此人猶豫不決,尚有遊說招安之機,隨即上疏朝廷,康熙連夜召周培公至乾清宮徹夜暢談,聽取了周培公的勸降方略,次日康熙帝嘉封周培公為參議道台、銜一品,賜穿黃馬褂,攜帶諭降詔書,前往平涼招撫。到平涼後經過周培公的數次單槍匹馬的說服招降,終於王輔臣派龔榮遇率士民代表出城,向圖海獻平涼名冊,其子王吉貞及總兵等上繳吳三桂投遞的函札及"平遠大將軍印"、"陝西東路總管將軍印"各一顆,接受了清廷招撫。

沒有了心腹之患和障礙,又增加了王輔臣西北軍的支持,圖海、周培公軍隊一舉擊潰了吳三桂部,吳三桂吻頸而死,至此三藩之亂平定,削藩之任務也圓滿完成。

康熙十五年朝廷誥封其母孫氏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其父封贈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康熙皇帝還親自御筆為孫氏撰寫祭文,規定了祭祀規格,命布政司堂上官分守武昌道參政吳毓珍辦理。在當時滿臣掌握實權的一個官場環境下,周培公可謂功高蓋主,不僅令滿臣眼紅咬牙,也令漢臣羨慕嫉妒恨。在封建王朝的黑暗官場政治鬥爭中,為了維護王權的唯一性和尊貴,在康熙二十年周培公被貶至了冰天雪地的盛京(今天的遼寧省),康熙四十年病死。

縱看周培公一生,才幹卓越,深得康熙信任,可謂康熙的知己,當就在這種交情下,竟然被貶,是康熙不是明君還是周培公不知功成名遂身退?康熙是千古明君之一,這是歷史公認的,周培公是典型的文人才子代表,怎能不懂為官之道,做人之道,被貶是時代的需要,朝廷穩定的需要,無非以下幾個方面。

1、功高蓋主

周培公平三藩,文武全才,又善察人心,尤其對康熙本人十分了解。康熙害怕臣強君弱,再是康熙任何人都不相信,尤其能在關鍵時刻起到關鍵作用的人,這點在康熙擒鰲拜時已經顯現,他連與自己一同長大的貼身侍衛魏東亭也不信任。自古歷代帝王最矛盾的也下手最狠的時刻就是功高蓋主。

2、害怕成為第二個吳三桂

當時平定三藩一役,令圖海對周培公刮目相看,倆人成為過命至交,圖海是大清赫赫有名的猛將,周培公又通過此役手握重兵,也取得的士兵們的擁戴。經過吳三桂的教訓,再加之帝王的多疑,康熙擔心周培公將來成為第二個吳三桂,於是就將其限制至大清的老巢—盛京,因為那裡是大清的老家,一個漢臣即便是有上天的本事,也興不起多大的浪。

3、滿漢融合的犧牲品

當時的大清,到康熙手中才第三代皇帝,可謂根基不穩,加之,一個外族王朝要統治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的中原漢文化,那是多麼的難。畢竟漢人是天下大多數人,要想天下穩定就必須安撫好漢人,但天下又是滿人打下來的,又不能照顧不滿人的想法。就在這康熙兩難之際,在朝廷上下滿臣看不起漢臣,漢臣不屑滿臣的水火不容情況下,周培公這個漢人脫穎而出,成為風口人物,成為出頭鳥,一本本莫須有的奏摺呈到了乾清宮,加之當時的輔政大臣索額圖、明珠整日在康熙耳邊的渲染,周培公註定被貶,但康熙也利用其被貶,強力推進了滿漢文化的融合。

4、變相的保護

康熙與周培公明君能臣,惺惺相惜,康熙欣賞周的才華,也不吝高官厚祿,官場險惡,當時的朝廷無論是滿臣還是漢臣都羨慕嫉妒恨周培公,明槍暗箭不斷,康熙縱為皇帝,在這種政治氛圍權衡下,有時也是無奈,只能通過貶至盛京這種辦法把周培公保護起來。

5、為剿准葛爾丹做準備

當時的大清,南面有台灣之隱,北有準葛爾丹之患,外有俄羅斯沙皇蠢蠢欲動,可謂內憂外患。康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絕不會安於表面上的盛世現狀,要從根本上絕對的穩固大清的根基。因此上把能文能武的周培公明著貶之盛京保護起來,實則是等待時機,再次啟用剿滅准葛爾丹,但是時不濟人,周培公生於南方的一介書生,怎能奈的了北方的酷寒,加之,內心的鬱郁之憤,病於任上,死於盛京。

令人感慨,令人惋惜。

作者:至柔,魚羊秘史特邀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魚羊密史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新詞都出來了,句句經典,字字犀利,精闢!
你還在沉迷玩手機嗎?高科技公司放大招,讓你秒脫「手機癮」

TAG:魚羊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