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時期外國使節為何屢屢在覲見禮儀上與中國發生衝突?

清朝時期外國使節為何屢屢在覲見禮儀上與中國發生衝突?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季我努學社顧問、季我努學社演講嘉賓王開璽

明清兩朝以前,中國無論是疆土的廣袤,物產的豐富,還是社會制度的發達,生產力水平的先進,抑或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都是周邊其他民族和國家難以比擬的。即使是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相比較,中國也無疑處於先進國的優越地位。經過數千年的歷史演進,在東亞地區不但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政治、經濟、文化幅射圈,而且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以宗藩關係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別具東方色彩的國家關係模式或政治體系。

在東亞宗藩關係格局之下,中國的皇帝自稱,同時也被其他一些藩屬國視為天下共主。中國皇帝一般不接受非朝貢國使臣的覲見,對於朝貢國使臣的覲見,也有明確而具體的禮儀規定。這一禮儀規定,到了明清兩代,更是以《會典》的形式規定下來。諸如《清會典》中即有《朝貢·貢物》、《朝貢·賜予》、《朝貢·朝儀》、《朝貢·敕封·貢期·貢道》、《朝貢·迎送》等等。

《大清會典》

明清相交之際,先是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國家,接著是英國、俄國、法國等國家的商人、使節等紛紛來華,要求與清王朝建立起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的國家關係,中外之間的外交禮儀之爭不可避免。

中外外交禮儀之爭涉及諸多方面。諸如外國使臣是否攜帶有本國國王的表文(外國使臣稱之為國書)?表文的格式、文字與內容如何?表文中或使臣覲見清帝時如何稱謂兩國的君主?外國使臣是否應當先將表文的副本呈交清廷有關官員驗查?外國君主表文的正本是需呈交清帝的重臣,還是直接呈交清帝本人?外國使臣如何呈遞,在何處呈遞本國君主給清帝的禮物?在何處,以怎樣的禮儀接受清帝給本國君主的回贈禮物等等。在這些問題上,均發生過嚴重的交涉爭執。這一紛爭貫穿於有清一代二百餘年。

但是,中外爭論交涉的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是外國使臣是否需要覲見,怎樣覲見,是否必須以三跪九叩之禮覲見清帝的問題。在清廷看來,外國使臣能夠以三跪九叩之禮覲見清帝,則表示其承認,至少是在理論或形式上承認了清帝為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在外國看來,若向清帝施行三跪九叩之禮,則將本國降為大清國的附屬地位,有損於本國及本國君主的尊嚴。因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內,中外雙方在覲見禮儀問題上互不相讓,幾乎成為中外交往過程中解不開的「死結」。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

無庸諱言,明清時代的中國封建統治者和士大夫,存在著唯我獨尊的高傲心理,天朝上國、天朝中心論的思想十分嚴重,決無國家平等的外交理念,在與其他國家交往之時,更不可能採用平等的外交禮儀。所有這些無疑都是錯誤的,必須摒棄的。但是,所有這些又都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諸多因素的凝結[1],不能不加分析地全面否定,更不能因此而徹底否定清廷在中外外交禮儀中的所有要求或作法。其實,在相當多的禮儀爭執問題上,清廷只是在堅持與本國文化和價值觀念相一致的外交禮儀傳統與規矩;而外國方面的一些外交禮儀要求,雖然符合近現代國家關係平等原則和外交慣例,但也有一些禮儀要求完全違背了其本國的文化傳統、價值觀念和禮儀慣例,充分顯示出其強權政治、炮艦政策的侵略本質。對此,人們不可不察,不可不論。

《阿美士德使團出使中國日誌》

[1] 王開璽.天朝中心論與跪拜禮儀[J].河北學刊,2001,(1).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胡一舟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明清時期來華的傳教士為什麼有兩個閔明我?他們為中西交流做出了怎樣的貢獻?
明清時期溫病四大家分別指的是誰?他們做出了哪些貢獻?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