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不生二胎,他們說了一千個理由

不生二胎,他們說了一千個理由

8月14日,《新華日報》刊發了《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一文,文中提出設立「生育基金」: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待生育二胎後方可提取。

一紙「建議」引起眾議。中國年輕人的生育意願確實不高。根據一份針對70後至90後的《二孩調查分析報告》,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有計劃生二孩,而有計劃還不等於實際上會生。我們採訪了幾位40歲以下沒有「二孩」的年輕人,他們講述了自己不願意多生,甚至不願意生育背後的焦慮:教育,醫療,戶籍管制,個人生活自由,隔代養育衝突,在計劃生育時期形成的「1V4」養老現狀的壓力,都形成了他們的育兒焦慮,捆綁著他們的生育意願。這些焦慮事關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安排,政府財力支持、入托入幼便利、生育權益保障等等,唯獨與生育基金沒有關係。

文 溫麗虹 張文政

編輯 李凡

圖 視覺中國

「戶籍歧視」對生育不太友好

短期內如果真的施行二胎基金繳交,我也不會把生二胎提上日程。除非這件事搞得我們過不下去了,比方說要交工資的30%、40%,或者說連保險都不給交。

聽說二胎基金的新聞時,我在出差的路上。它其實相當於讓大家交一個生育基金,類似於交住房公積金一樣。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感到奇怪——我們平時不是已經交了生育險了嗎,在五險一金里有一個生育險。另外,他們說那筆錢可以拿來補貼給那些生孩子的人,我自己覺得對於人們自主生育的權利是有侵犯的。對於生育的風向突然急轉直下,變化得也太快了點。

我父母趕上了計劃生育,他們當時可能也沒太多思考過生育對於個人和家庭、社會來說的意義是什麼。他們可能覺得人生就是在什麼年紀就應該做什麼事,我覺得他們還是被很多生育觀念影響著,比如傳宗接代、養兒防老,也摻雜了一部分為社會和國家盡義務的想法,所以他們就按照計劃生育的套路走。

到了我這一代,因為我跟我太太都有視力障礙,要孩子前,我們家對生孩子與否做過一些思考。我們覺得如果有一個孩子、跟這樣一個生命一起共同成長,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也不再是原來那種傳宗接代、養兒防老的想法了,是否生育更多是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去考慮。

我倒是覺得,要是真能解決更多現實問題,比如房價問題和戶籍歧視問題(更有可能鼓勵生育)。實話實說,我們之所以拖著(不生二胎),就是因為意識到這些問題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所以很糾結。

我跟我太太作為生活在北京的非京籍人員,能感覺到戶籍歧視挺嚴重的。

我們夫妻的戶口都在老家,一個在湖北,一個在江西,五險一金在北京交。孩子上幼兒園,我之前打聽過,要辦各種證,辦完之後去排隊等入學。按照現行政策的說法,只要你在北京交了社保、租了房子,在你租住的地方,孩子想上哪個幼兒園,都可以跟其他孩子按同等權重排位。但事實上我問過,私底下是有一些限制的,本籍本有戶的人叫一級一等,非籍但有戶的人是一級二等,沒有戶口但有房的人是二級一等,人家排得挺清楚的,只是沒有放在檯面上。這是我問到的,政策里肯定沒有這麼說。

好不容易進去了,將來還不能在這裡高考。所以等到孩子中學畢業,我就面臨著孩子要回老家上高中的問題。其他問題也很多,各地教育水平不一樣,各省自主命題,招生分數線還不一樣……這不是成天坑孩子嗎?坑孩子,也坑自己。整個宏觀政策,沒有令人感受到生育友好。

我們也可以把孩子送回原籍接受教育,可又面臨著跟父母分離的問題。我們不太想讓孩子經歷這些事情,所以二胎到底要什麼時候生,我們比較糾結。

我們現在無法想像這個生育基金會變成什麼樣子,要是它跟別的社會生活掛鉤呢,比如說,不交的話我們的第一個孩子不許上學?這只是一個極端的假設,但現在已經有一些剝奪孩子教育權的政策,比如父母雙方沒有交社保醫保,孩子就沒辦法在北京上學,這就是剝奪了受教育權。

我覺得生育這件事不應該由國家來干預。國家只能通過鼓勵性政策去影響生育,而不是採取強制性、懲罰性的方式去做。這種方法,民眾會非常明確地知道,國家的意願是要千方百計讓大家去生育,從而達到宏觀調控的目標。作為一個個體,就會感受到政策的壓迫。還是以經濟的手段,就會激起一些反叛情緒。本來,作為流動人口在大城市裡面生活就很費勁,房租、房價和物價本來很坑,這樣一來,只會適得其反,讓大家更不願意生育。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負面影響。

一個認真負責的人,真的不會因為生育基金這種懲罰性的措施,就去選擇生育。再者,這種方法沒辦法真正達到推動生育、推動國民素質的目標。因為不是人多就有用,還得考慮到人口素質,如果生下來的人沒辦法很好地成長,這些人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是正增長嗎,我覺得要打個問號。

無論是罰錢還是獎錢,我都不要

生完第一個寶寶,我和先生就決定絕不要二胎。無論是罰錢還是獎錢,我都不要。我對錢沒那麼敏感,無論罰我多少或者獎我多少,都不能改變再生一個孩子給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

我生了個高需求寶寶。剛生下來在醫院,大家就發現她一定要抱在懷裡才肯睡覺,放下來秒醒,醫生和護士都說,這肯定是個「高需求寶寶」。這個詞,懷孕的時候我在育兒書看到過,一直覺得這是個偽命題,是由於父母太溺愛孩子造成的。可現實啪啪打了我的臉,照顧寶寶的近兩年,我發現高需求寶寶對愛和安全感的需求天然就是比較高,和父母是不是溺愛關係不大。

我的女兒,對大人的關注度要求非常高,非常敏感。我只要回家就得陪她玩,不可以打電話、看手機,更不能工作,任何時候只要我的關注點不在她身上,她就會嚎啕大哭,哭到全身顫抖、額頭淌汗,特別委屈。孩子喝母乳到21個月的時候,為了給她強制斷奶,我把她放到了我媽媽身邊,和她分開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里,我媽就變成了我的替身。寶寶不讓她吃飯、睡整覺,我媽瘦了10斤。

因為真的很「恐怖」,所以我絕不想生二胎。恐懼不是因為這個孩子,孩子當然會帶來幸福感。但是你會擔心,萬一再生一個還是高需求寶寶,該怎麼辦?我現在基本上是沒有自己生活的,如果再有一個高需求寶寶,那我的生活就完全廢了。

所以,哪怕收入的一半要拿去交生育基金,我也不生了。我不會為了不交這個錢去生二胎。

我們養兒不是防老的,老了也沒打算寄生在孩子身上。為此,我和先生現在也會努力讓自己生活更有趣一點,不讓孩子成為生活的全部,那樣對她對我們都不好。所以,將來我們的孩子不需要兄弟姐妹分擔給父母養老的壓力,她過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

失獨這個事我不是不恐懼,但多生不是解決辦法。有了一個孩子,你擔心失去他,或者擔心他有意外,你的恐懼值是100%。有兩個孩子之後,你的恐懼不是變成了50%,而是變成200%——任何一個孩子出了意外你都不能接受,給你的打擊都是100%的,因為你全心全意地愛每一個孩子。所以,如果想避免失獨或者相關的心理創傷,最好的辦法其實是不生。

我請過一個育兒嫂。她頂著獨生子女的政策偷偷生了個老二,兩個孩子差了一兩歲。她的女兒已經嫁人生子,過得很好。但育兒嫂還在外面打工,年齡很大還要熬夜,很辛苦,因為她要給兒子攢錢買房子。她特別後悔,有一次跟我說,如果只有一個孩子,她現在已經開始享清福了。她的經歷觸動了我,我發現現在已經不是多子多福的年代了,父母已經不指著子女養老,反而要不停地去關照子女的生活,給他們買房,操心他們的工作和婚姻,還要給他們帶孩子。所以,現在當父母其實是一個持續付出的過程,生得越多,將來要付出的就越多。

生不生二胎,完全不是專家想像中那樣,只是因為年輕人怕苦怕累、不想盡義務,這是一個很籠統的認知,不是事實。實際上,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情況,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我表姐的女兒是熊貓血,他們認真考慮過生二胎,她女兒也想讓媽媽給她生個弟弟。但是從遺傳學來說,老二是熊貓血的幾率更高。前陣子我外甥女做了個小手術,血庫里沒有血,只能臨時調血,讓他們對孩子血型的擔憂一下子變得很現實。

只能說這個所謂的專家太武斷了,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也沒做真正的社會調查,拍拍腦袋就說出來了。如果一定要把生育變成一種義務,要徵稅,那我覺得應該給我一個合理的數字。打個比方,你要告訴我,因為我不生二胎,我和先生多佔用了多少社會資源?其他多孩家庭多負擔了多少東西?要是能給我一個讓我心服口服的理由和數據,那我認了。

「1v4」的養老不堪重負

如果真的施行二胎基金,我願不願意生二胎?我不願意。

我今年26歲,是家裡的獨生女。我來自潮汕地區,是夾在兩種截然不同的政策里的人——我的父母趕上了獨生子女的計生年代,而我可能要趕上強制多生的時代。對於我來說,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我1個人的精力和財力,以後可能要用來照顧4個人。如果還要同時負擔兩個孩子的成長,對於獨生女的我來說,不堪重負。

我還在讀書時,國家開放了單獨獨生子女二胎政策,那時候我曾設想畢業後的生活:一份不一定輕鬆但有意義的工作、一個合拍的另一半、再生兩個寶寶。但很快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打消了這個念頭。

大學畢業第一年,我的爸爸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做了一場手術。看護父親時,我偶然看到父親的醫療支出,價格令我咋舌,我不由地想到,如果由我一個人支付這些醫療費,該有多麼吃力,那是我第一次直面獨生子女為父母養老的現實問題。那段時間,我在網上查詢了老年人常患的疾病,了解這些疾病主要的治療方法、需要的治療與看護費用和國家相關的醫療保險報銷制度,還研究了需要幫家人買哪些醫療保險比較划算。那之後,我對於自己的財力更有緊迫感了。

為父母養老,需要的不只有金錢,還有精力。我的爺爺生病住院時,爸爸兄弟姐妹三人輪流看護,遊刃有餘。我的話,就真的只有自己一人承擔這些。交給別人我也不放心,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些保姆虐待老人的新聞,更令我覺得左右為難。

我和爸媽的關係特別親密,有一個問題我怕尷尬,一直不敢問——他們是不是迫於獨生政策,所以才不得不接受只有我一個孩子的現實?我也怕以後我的孩子會有疑問:「爸媽是為了不被罰款,才生下了我嗎?」我希望孩子是否來到世界上,不被政策所迫。

理性上講,怎樣的獎勵力度,我才會願意生兩個孩子?我最擔心的是教育問題,教育、醫療上會不會設置社會幫扶?如果醫療、教育可以有足夠保障,養孩子沒那麼難,那我會考慮。

獎勵我20萬,我才會考慮生二胎吧

其實以前,沒有生第一胎的時候,想過,想著有兩個孩子,將來有個伴兒可能好一點,但年紀不能差得太少,會爭寵,你要考慮兩個孩子的情緒,這會有點麻煩,但如若年紀錯五六歲,大一點兒的孩子會理解,他也能照顧小一點兒的。

但等我生完一個後才發現,生二胎僅在想像里是挺好的,而現在,我卻連想都不敢想了。

我2014年結的婚,在一家民營企業上班,領的是死工資,我愛人做生意,收入不算太很穩定。

在孩子1歲3個月以前,我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完整覺,他不到半歲的時候,我每天晚上可能要起4到5次,餵奶給他吃或是幫他換尿布。5個月左右的產假結束,我每天一早把他餵飽再趕去上班,8點半打卡,到了11點半,我提前一個半小時回家餵奶,下午兩點前返回,5點半再提前半小時下班。

我們家是婆婆和我兩個人帶孩子。老人帶孩子會比較慣著他,我常會和他們因為一些教育理念上的衝突發生口角。比如,他大了,去超市就自己去拿玩具和零食,老人就是要什麼給買什麼,但我不能慣他這個毛病,多數時候他很不高興,偶爾還會撒潑,但我還是會跟他說,並不是只要一哭鬧他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這種理念是不對的。

在我爸面前,我沒辦法說得太直白,怕傷老人心,畢竟都是為了孩子好。

我和愛人的月薪加起來平均不到一萬,也計划過一個月存上2000塊,計劃得很好,可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就會發現不行,婆婆生病住院、愛人生意虧本或是因為其他事情急需用錢就很麻煩。現在,我們兩口子要養活4個大人,我爸有退休金,他爸媽又沒有,他們不工作的話,就沒有經濟來源,我們生活有困難再伸手向他們要錢?沒這個道理。

明年孩子3歲半要上幼兒園,我打聽到片區的公立幼兒園因為名額緊張要進行搖號,市裡比較好的一些私立幼兒園超級貴,一個月光學費就要3000多塊,這還不包括搭乘校車的費用和伙食費。

政府只有獎勵我20萬,我才會考慮生二胎吧,我也希望產假可以休到一年以上、產檢和生育的費用可以減免、政府可以幫助企業提供帶薪產假等等,可能這樣的話我才會考慮吧,但是,我覺得這不太現實。

我不想生,獎勵多少錢都不要

我肯定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丁克,我沒有那麼決絕,公開宣稱我就是不要,但實際上呢,我覺得我和我愛人屬於行為上的那種至少是消極的生育者。

我追求自我的生活、獨立的生活和精神的自由。可能因為見過太多那種只要結了婚生了孩子,她所有的一切都補給孩子的女性,在中國,這樣的女性很多,這樣的人生是我特別反感的。

我有那種女性主義的想法,再加上稍微有一點自私的情緒。曾經有一位已婚生子的朋友對我說,有孩子之後呢,可能3到5年的時間都不是你自己的了,不敢生二胎了。這句話給我印象很深。

我貪玩,有的時候想爬山,想旅行,想干很多很多的事兒,把生命當中每天很多的時間去交給一個孩子,我會覺得他侵佔了我的生命。我在成為我自己和我成為一個好媽媽這兩個角色上,要麼就全做到,既好好做自己也好好做媽媽,要麼只做一樣的話,我選擇做好我自己。

今日話題

給什麼條件,你願意生二胎?

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轉發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你有想說的故事或線索提供給我們,

可以通過後台留言方式發送給我們哦,

期待和你相遇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試驗室 的精彩文章:

6旬老漢追討知名女星5000萬贍養費,網友:生父吸毒坐牢,不給!
這批百白破疫苗存在的是有效性問題,但安全性是沒有問題的

TAG:火星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