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走出「互害型」的人性怪圈

如何走出「互害型」的人性怪圈

知是空華·即無輪轉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世相百態

「我是個修冰箱的。前段時間一個小飯店的冰箱門關不上,我去給他們修好了。其實當時我就發現那個冰箱的製冷系統泄漏,製冷劑快要跑光了,但我沒說,因為如果下次再去修的話,就能多拿三十塊錢上門費。果然,沒到一個月那台冰箱就不製冷了,他們又喊我去修,我不但多拿了三十塊錢,還以五折的價錢從這家店買了些醬牛肉,賺了。」

「我是一家小飯店的老闆。現在的東西真靠不住,冰箱一個月壞了兩次,大熱天的,裡面的熟食都壞掉了,因是貴東西,我捨不得扔,讓廚師重新煮了,用重料蓋掉腐味,低價賣了。修冰箱的師傅買了一些,後來他打電話來說,全家吃了都拉肚子。我有點愧疚,當然也沒有承認是我們的問題,吃都吃光了,他沒憑沒據,到哪兒也說不清了。」

你覺得你佔了便宜,我覺得我佔了便宜,最後誰也占不了便宜——這就是處於「你害我,我害你」人性怪圈中的典型心理。處在這個圈中的每個人,都逃不脫傷害與被傷害……

或許這種互害式怪圈尚未覆蓋全社會,但已出現了張三賣假疫苗、李四賣毒食品、王五造豆腐渣工程的不少惡劣個案,形成了「你不仁我不義」「姜太公釣魚,坑你沒商量」這類戾氣嚴重的互害式心理。一些國人因此對國內市場失望而轉向國外市場,或專買國外奶粉,或借旅遊之機到國外「掃貨」,以求得一點安全感。

世界三大宗教與儒家,殊途同歸的一點,都是如何善待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假如人缺失了這種正向價值觀,就會害到自己及周邊人群;若是企業,則會害到消費者甚至波及社會。

驅使一些人造假販假的動機,不外乎是想發財轉運,但他們走的卻是一條違背因果律、徒惹外禍、自損福報之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行善積德才是確保人們發財獲福、利人利己的通途。

什麼是好公司和好的經營哲學,日本企業家、思想家稻盛和夫提出「敬天愛人」。所謂「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客觀規律做事,所謂「愛人」,就是按人的本性做人,利他者自利。

「傑夫,有一天你會明白,善良比聰明更難。」這是新的世界首富、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的祖父對他的教誨。這世間有宣揚「人為財死」的淺薄靈魂,更有面對利益引誘,依然堅守原則的高尚人格。

要走出「互害型」的人性怪圈,人人都應「做好本職、堅守底線、敬天愛人」,重建自己的敬畏、信仰和道德倫理。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

最後,贈大家一首北宋圓因法師的《早辨修行路》:

貪名逐利滿世間,不如破衲道人間。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辨修行路,一失人身萬劫休。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揭秘:中國頂尖富豪中的佛教徒
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