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經濟學人評出了全球最宜居城市

經濟學人評出了全球最宜居城市

經濟學人評出了全球最宜居城市


上周末,墨爾本失去了「全球最宜居城市」的稱號,陪跑七年之後,亞軍維也納終於反超奪魁。


排名基於《經濟學人》信息部的全球宜居性指數,該指數「評估了世界上哪些地方提供了最佳或最差的生活條件」。

但這種工具實際上是用來幫助企業計算他們需要多少「艱苦」津貼來補貼外地過來的員工。


因此,《經濟學人》認為,像是墨爾本、維也納和其他澳大利亞城市在內的大城市都不需要支付員工補貼。但它建議那些開設在排名墊底城市(如莫爾茲比港,的黎波里和卡拉奇)對企業為員工提供20%的補貼。


儘管有炒作嫌疑,但明白全球宜居性指數針對的是外來人口而非當地公民,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它與生活在維也納、墨爾本或任何其他城市的普通人關注的側重點不同——例如住房負擔能力、步行性、公共交通和教育通道以及自行車道的數量。

該指數衡量的是什麼


《經濟學人》的全球宜居性指數使用30個指標來衡量五類宜居性條件:穩定性(安全性)、醫療保障、文化和環境、教育和基礎設施。


其中26項指標基於「專業的國情分析師和每個城市的現場記者的個人判斷」。


這些匿名評論家將城市的表現評為可接受、可忍受、不舒服、不受歡迎或無法忍受。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計算出具體的評價,也不曉得為什麼選擇這些類別來表示適宜性,或者如何對一類中的指標進行加權。

雖然摘要報告是免費的,但更詳細的報告需要620美元購買,而完整數據為9210美元。


除了精心設計的排行榜和吸引媒體關注之外,全球宜居性指數是一個主觀評級,用不透明的標準來衡量城市。


以穩定性為例,它包括犯罪、恐怖襲擊和內亂,占可居住總得分的25%。


總分是100,墨爾本、悉尼和阿德萊德的穩定性得分比維也納、大阪和多倫多低5分,但沒有人知道為什麼。


一些指標擁有客觀的標準,例如暴力和輕微犯罪的普遍程度,但《經濟學人》的專家給予的排名和公開信息並不一致。目前尚不清楚該判斷依據中包括哪些類型的犯罪或如何加權。

兩項指標評估了城市中私立教育的可獲得性和質量,但沒有相應的公共教育指標。澳大利亞的大多數學生(65.6%)都在公立學校就讀。


因此,對於澳大利亞的普通家庭來說,公共教育系統的可獲得性和質量要比私立學校更重要。


而且,最重要的是,該指數似乎錯過了影響城市居民生活體驗的事物。


雖然包括了住房「質量」和教育質量,但住房負擔能力、交通擁堵狀況,適宜步行的路況和公共交通資源的多寡,自行車道和基本服務似乎都不在參考選項中。

然而,這些才是澳大利亞人需要面對的真正的問題。


遺漏了什麼


悉尼和墨爾本都在「基礎設施」項中獲得了滿分。這包括公共交通和道路的質量,機場航線覆蓋程度以及供水和電信的質量。


雖然對於市中心居民來說可能也是如此,但我們的研究發現,一些郊區——尤其是城市邊緣地區——可能是另一幅景象。


遠郊區尤其缺乏公共交通工具。該指數沒有考慮到,在一個城市中,宜居性也會隨地點而變化。


它也沒有考慮到城市環境的可持續性。一項研究將城市的宜居性得分與其生態足跡進行了比較,發現維也納幾乎只有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的一半。然而,這些城市都不能算是可持續發展的。


更好地衡量標準


如果我們真的想創建能夠提升公民生活質量的宜居城市,我們需要透明和客觀的衡量標準。


宜居城市的關鍵要素包括安全、環境可持續性以及公共交通狀況、步行和騎自行車基礎設施、就業和日常生活開支、以及價格合理的多樣化的住房。


這些才是關乎社區居民健康和福祉的研究對象。


全球最宜居城市不過是一頂空心王冠,這個名頭不會讓墨爾本或任何其他城市成為更好的居住地。相反,各級政府應該專註於制定和實施改善城市適宜性的政策。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宇航員在月球上跌倒的模樣百看不厭
面部識別技術鎖定槍擊案疑犯身份

TAG:煎蛋 |